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了中国《海商法》第50条第4款中规定的认为货物灭失行为的法律效果,并分析了谁是“有权对货物灭失提出赔偿请求的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物被认为灭失后其所有权转归承运人所有,而所有权的转移是通过强制缔约的方式进行的,同时对被认为灭失的货物被运到目的地后如何处理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海商法>在实施中暴露的不足、<海商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商立法和国际海事立法的发展,结合法律修改的法理,探讨<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商法>修改的要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海商法>和"台湾地区海商法规"的研究,比较分析了海峡两岸货物承运人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海商法》中承运人的义务与免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海商法》中,承运人负有三项基本义务,即适航义务(47条)、管货义务(48条)、直航义务(49条)。与此同时海商法51条又规定了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12项免责事项,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承运人的受雇人在驾驶船舶或管理船舶中的过失以及由于承运人的受雇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  相似文献   

5.
MIA1906第17条所创建的最大诚信原则存在重大缺陷;另外,英国模式的最大诚信原则不符合大陆法系的立法要求,更无法与我国<海商法>的现有规定协调一致,因此,本文认为我国修改<海商法>不应引入类似的规定.同时,本文也从理论上对最大诚信原则进行了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论承运人在目的港对船载货物的留置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海事司法实践和国内留置权立法趋势 ,阐述了海上承运人留置货物面临的困境。通过比较外国法律指出《海商法》第 87条规定的不合理性 ,并以海上运输之特点及承运人和收货人的利益平衡为重点论述了承运人对船载货物行使留置权不应以货物所有权归属债务人为条件 ,最后就承运人行使留置权的范围和程序提出了对《海商法》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白巴根 《法学家》2005,(4):141-148
对"后私有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问题与国有企业的财产处分和所有权的转移密切相关,是补贴与反补贴税研究领域里的新课题,也是深入研究补贴和反补贴税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专门对"美国对英国钢铁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案"(以下简称英国钢铁案)中美国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在明确解释<补贴与反补贴税措施协定>(以下简称<反补贴协议>)的相关问题时,本案中出现的论点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理论与司法实践中《海商法》第55条的理解与适用问题,即有关货物实际损失的认定,采取直接相减法与贬值率法对比分析的方法,假设了两种极端情况,论述使用直接相减法可能出现与事实相矛盾的结果,不能平衡保护船货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而引入贬值率这一概念,提出使用贬值率法得出货物的实际损失,可以排除市场波动对价格的影响,操作简单,计算明晰,符合《海商法》第55条的立法精神,具有合理性。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已有使用贬值率计算货物实际损失的案例公布,说明了使用贬值率法得出货物的实际损失,具有合法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海商法》第55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介绍建造中船舶所有权意义、归属、登记、抵押、保险及贷款等之法律问题,两岸虽然对建造中船舶之意义相同,但因其所有权之归属、立法例不同,文章系以台湾"民法"之观点加以比较分析,对船舶完成后所有权之移转方式予以剖析,以及特别介绍台湾"海商法"定造人之继续建造权及建造中船舶之登记,并就各国之抵押制度加以比较说明,最后就建造中船舶之保险与贷款予以介绍说明,以供业界实务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商法特性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海商法制度的特殊性,探究海商法特性的成因.共同的法律渊源、海运的巨大风险性和船舶的特殊性,造就了海商法的国际统一性、海商法自体性和法律关系复杂性等特性,同时揭示海商法特性背后的价值理念在于追求实质公平、衡平原则和保护海运业的发展,提出"坚持海商法自体性"这一处理海商法与民法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