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官场文化中,人一当了官,往往就会生出些许"官味"来。所谓"官味",就是指为官者的官威、官仪或是官腔、官相。如,表现在官员的出行上,古有鸣锣开道,今则警车开道,异曲同工,皆为显示"官味"。但也有例外,有的官员就没有"官味"。蔡冠洛先生的《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就有一位名叫汤斌的高官。说是顺治十二年九月,汤斌奉旨出任陕西潼关道,  相似文献   

2.
正"撸起袖子"恐怕是去年以来的高频词,在各地的标语口号、领导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它是对工作、对职业的尊重,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然而,不少人异化了这一用语,只撸袖不做功,表面的忙忙碌碌,掩饰的是敷衍塞责、低效能。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作秀"姿态,必须坚决予以摈弃。只撸袖不做功有诸多表现:有的人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要重视并纠正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产生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比如,有的觉得现在要求严了,当干部不自在,感叹什么"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进而"为官不为",当"好好先生",这几种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官不聊生"之类的说辞并不新鲜。鉴于官员群体特殊的话语权,每每反腐力度加大之时,这样的声音往往能够迅速传递出来,甚至成为一种颇具"迷惑性"的说法,获得不小的认同。强调"官不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11):51
在第32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国家粮食局倡议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这一倡议得到了湖南省粮食局长等官员的响应,却也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作秀"。  相似文献   

5.
正据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在一些"官员失信"案例中,赖旧账成为主要原因,部分"官员失信"缘于不少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更换,继任者拿出"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暴露出一些官员患有"任期得失病"。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官员不顾实际情况,千方百计铺摊子、上项目,上了项目之后欠下债不还,最后拍屁股一走了之。"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还  相似文献   

6.
“会作秀的能当官,会当官的善作秀,”这是人们对“官秀”的讽刺和戏说。戏言有时往往是真言,当今“作秀”实乃一些为官者的“入场券”、“护官符”、“升官梯”。所谓“作秀”,就是只做表面文章,只搞虚假动作,只摆花架子,凡事不来真的,不讲实效,不求实绩,图的是场面热热闹闹,气势波澜壮阔,人情关系言笑晏晏,情意融融。总之是把心力花在表面上,把气力使在形式上,把智慧耗在技巧上,把意图用在取悦领导上,把目标定在高升上。“作秀”是做给人特别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看的,比如:有的干部为装饰门面,昭彰功绩,把所谓的“示…  相似文献   

7.
周亚越 《廉政瞭望》2011,(22):64-64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内地首开“问责”之风后,已有上千名官员或引咎辞职或被免职,其中绝大多数在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复出。问责官员复出不透明,复出时间过快,而且容易官复原位(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官员级别不变、岗位变化),甚至在复出之前享受与问责前一样的待遇,难怪不少公众和社会舆论把官员问责期间戏称为“带薪休假”。  相似文献   

8.
官员作秀,本质上是作风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字:假。一些官员作秀日益成了普遍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官员作秀,本质上是作风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字:假。一些官员作秀日益成了普遍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廖祥忠 《党建》2014,(8):31-32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改四风、转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但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存在"做不到"或"做不好"的现象。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还在左右观望,没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有的虽然思想上重视了,但行动上却没有真正落实;有的虽然行动上落实了,却没有做到真正用心,而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作秀式地完成表面文章;有的虽然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也用心地去做了,但却没有投入真  相似文献   

11.
如今,作秀是个很时髦的字跟,生活秀、时装秀、模仿秀、真人秀等等,不管什么人,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动辄秀上一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除了以上种种"秀"之外还有另一种"秀"——  相似文献   

12.
调查     
《廉政瞭望》2012,(11):11
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官场里随处可见的官腔官话官架子、官员特权、跑官要官……这一系列现象都是官本位的典型表现。以下各类表现越多说明"官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排名第七的是"巧官"——这类官员不办政事,只知粉饰太平,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下,他们不愿担当,"绕着走""打太极""踢皮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上,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落马的领导干部中,迷信风水、占卜问卦的大有人在。他们有的见佛就拜,有的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有的当众人给“大师”下跪。这些人善于表演作秀、口是心非,表面上把口号喊得震天响、把理想信念挂在嘴边上,实际上却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变”,极易引发其他“病症”,诱使他们背离入党初心,背离人民群众,走上腐化堕落的“癌变”之路,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常有"官杀官"的新闻见诸报端.瓜田没有精力确切地统计到底有多少官员死于官场争权夺利的黑枪或者黑刀之下.前些日子见到一篇文章,说是发生了十几起.十几个干部杀人谋官,这数字在偌大的国家中,所占干部的比例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人们却没有"不计",相反,却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正"党员沉迷于宗教,实际上是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党分道扬镳。这样的党员,不应该再留在党内。"中央纪委机关报刊文称。据统计,2014年至今年5月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通报党纪处分的党员领导干部中,共有7人涉封建迷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6人,国企领导干部1人。这些迷信官员曾经也是励志青年,然而在步步高升之后,却渐渐蜕变了:从"有为青年"堕落成"贪腐官员";从"学者型官员"堕落成"迷信官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些新闻媒体除了把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作为主流报道外,还有就是在抗击非典中一些官员因赎职被罢官也成了热点新闻。据报道,在这次抗击非典中,河南、河北等好几个省和一些部门对那些不称职的官员进行了处理,有的直接被罢官。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困惑我们多年的干部能上不能下,官员再平庸,只要不触犯法律,官还是照当不误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相似文献   

18.
官员作秀,是作风不正、操守不严和浮夸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对贪官来说,其作秀,更多的是为了包装,表演的目的是欺世盗名,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贪官往往是一边作秀一边贪腐,并边腐边升,性质十分  相似文献   

19.
"村官难当",在基层,是村官不是村官的都这样说.天水市北道区委组织部多次到农村调查,发现的问题令人震惊:许多村干部由于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等原因,解决不了村级工作中日益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不少村干部因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纷纷弃"官"不做;有的村甚至好几年找不出一个村支书,有的村由为数不多的几名党员轮流"坐庄",致使村级工作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20.
时下,在一些电视台的综合性娱乐节目中“秀”风渐行,各种“作秀”粉墨登场。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虽未受过专业训练,但在官场上作起“秀”来倒也认真到位,驾轻就熟,而且花样百出。当前官场“作秀”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文山会海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终日沉湎于文山会海中,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但却从不联系实际,不管落实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