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我国就此方面的制度经历了几十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尽管对民诉取证方面的立法,已显露出来对法院与当事人权利限扩方面的改变,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收集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补充和修正,但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依旧存有一些不足,给有关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各国证据的收集主要通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 ,由法院发布文书提出命令等方式来完成。近年来大陆法系各国日趋重视证据收集的作用 ,学理与判例创制了证明妨害、协作查明事实义务以及真实与完全陈述义务等支配证据收集制度的法理 ,扩大了文书提出义务的范围 ,赋予证据保全以证据开示的功能 ,并通过宽泛的秘密特权的规定限制法官在证据收集中的自由裁量。强调书证的早期自主开示 ,代表了大陆法系证据收集制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发现真实与证据的收集——以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收集是证据得以提出的前提。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各国普遍规定了当事人收集和提出证据的义务。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被一再的强调,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利却没有给予相应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两大法系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得出了其差异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运行现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应界定为法官和律师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以及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各种活动。法院调查证据的原则应该包括合法性、及时性、客观性与中立性。正确处理当事人收集证据与法院调查证据的关系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事证据立法应重视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振亮 《工会论坛》2011,17(1):136-13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事纠纷逐年增加,新型案件不断出现,如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各证据间的效力及证人权益的保障等是近几年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就民事诉讼的有关证据制度的几个方面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6.
证据交换制度无论是对于强化诉讼公正还是提高诉讼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该制度司法实践的成功也表明了这一点。我国近来已用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民事诉讼中创建了该项制度的雏形,但还很不完善,在效力上也值得怀疑,因而很有必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受法制文化、诉讼体制、诉讼观念等运行环境影响,审判实践中存有诸多不完善,还需要从证据交换的案件适用范围、证据交换的司法主体、审判人员地位的确立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证据交换制度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引入的新生事物,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效率理念的实现.本文主要对该制度在我国出台的历史背景及现实价值、实施现状及原因、完善举措结合司法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民事案件。然而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证据交换的定义和发端入手,分别对我国证据交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论述,以期为立法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与调查之法理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学理上和司法实务上对民事证据规则仅仅停留在一般规则意义上的分析,即仅仅注意了规则逻辑上的自治性和经验上的合理性。因此,不仅缺乏对证据规则之法理的考量,而且缺乏把证据规则与诉讼结构相结合的思想。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制度亦如此。所以,完善其制度必须根据其法理来界定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的含义,并将其法理与诉讼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正当性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合法的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民事诉讼中要明确证据的合法性,让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得以充分的发挥作用。在我国民事证据立法中,应当就陷阱取证、偷拍偷录、私人侦探、测谎证据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规定,还应该借鉴国外非法证据排除的一些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具有期限性,但撤诉后重新起诉、提出管辖异议等均能影响该制度的 效果。新证据是失权制度的一个例外,但有必要对“新的证据”加以界定。本文试就影响证据失权 效果的因素作以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够从理论上引起法学界同仁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加强对该问题 的研究,完善该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博客在我国不断发展,它在为我们带来新的网络天地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社会问题。博客空间的虚拟性弱化了道德规范;博客信息多元化导致道德信念的迷失;博客作者的隐蔽性、匿名性导致了人格的异化。网络取证的特点:网络取证的对象是网络数据包;网络取证是动态的;网络取证有时是分布式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计算机犯罪类型不断增多,犯罪领域不断扩展,计算机取证已经成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步骤。电子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特征,因此计算机犯罪取证也不同于传统的犯罪侦查取证。深入研究计算机犯罪手段、计算机犯罪取证手段、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及计算机取证涉及人员等,对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供证据的时限,我国民事诉讼一直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经济领域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与此相应地要求法院迅速及时地行使审判权,高效率解决争端,从而使设立举证时限制度也变得迫切、必要。并且,为使该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运行,需要我们进一步促进观念环境的优化,确立起法律真实和程序公正的诉讼理念。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的收集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证据悄然走进刑事诉讼领域。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已对刑事电子证据制度作出了初步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 ,从电子证据的内涵出发 ,完善电子证据收集程序是我国刑事电子证据制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定和裁量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裁量制度。文章以这两种证据制度为参照物,客观分析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模式的现状,进而从法定与裁量的角度入手,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证据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诉讼中,“证明妨碍”行为时有发生。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必须加强对这种行为的规制。现代“证明妨碍”制度并非在我国自然生长,它源自英国,因此,须对“证明妨碍”制度之生成、概念与要件充分了解,并对当下我国“证明妨碍”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以探求“证明妨碍”制度在我国构建之径路。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一书中,汤维建从“以证据文化诠释证据制度,以证据制度型构证据文化”这一学术视角出发,对已经开始且正在经历重大历史性变迁的中国民事证据制度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且论证有据的回答,并在压台部分附以蔚为可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建议稿),做到了专题性研究和体系性建议的良好结合。该书将对提升相关理论研究水平、推动立法进程、影响司法实践产生引领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实施,对侦查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侦查取证工作受到的影响更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侦查人员、侦查部门应在新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下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侦查取证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