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黑战争爆发近四年来,有关各方提出了数十个和平方案和建议,但作为正式方案向波黑三方提出的只有几个。这几方案基本都包括波黑宪法原则即关于未来波黑的国家性质的规定和波黑三方的领土划分方案这两部分内容。 在波黑即将爆发全面战争之际,当时的葡萄牙外长、欧共体轮执主席库蒂列罗向波黑三方提出了欧共体的调解方案。该方案以波黑三大民族人口分布为基础,把波黑分为三个民族自治区,由自治区和中央政府分享权力。根据这个方案,波黑穆斯林得到波黑46%的领土,塞族和克族拥有的领土基本  相似文献   

2.
波黑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欧洲爆发的一场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联合国在冷战告终后进行的一次新的最后宣告失败的维和行动。波黑战争有其内因和外因,既是潜伏多年历史积怨的总爆发,也是外部势力为扩展其自身利益插手的结果。代顿协议的签订,使波黑地平线上露出和平的曙光。但可变因素不少,涉及到消除各方仇恨,如何解决深刻歧见以及重建波黑等多方面,值得人们继续密切注视和观察。  相似文献   

3.
波黑战争已经持续三年多时间了。三年多来,波黑交战三方曾达成几十个停火协议,但没有一个协议带来一次真正的停火;为调解波黑冲突,有关各方先后提出五六个和平方案,但都由于波黑冲突方面的拒绝而相继流产;联合国在波黑确定了六个安全区和一  相似文献   

4.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冲突有关各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和平协议,从而使历时3年多的波黑内战发生重大转折,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这反映了波黑乃至整个前南地区广大人民渴望结束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努力调停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事综览     
2003年5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东和平“路线图”为各方接受。4月30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卡扎尔、联合国中东特使拉森分别以隆重的仪式向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新总理阿巴斯递交了中东和平“路线图”方案。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发言人办公室在联合国总部公布了“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方案是  相似文献   

6.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持续3年多的波黑内战正式宣告结束,实现了波黑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迄今,波黑的和平进程虽取得了某些积极进展,但诸多不利于波黑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的和平仍很脆弱,实现持久和平的路途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7.
1993年5月6日和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第824号和第836号决议,决定在波黑的6个穆斯林飞地建立“安全区”,并派遣维和部队保护那里居多数的穆斯林,但“安全区”一直是波黑“最不安全的地方”。现将6个“安全区”简况介绍如下: 萨拉热窝 位于波黑东部,是波黑的首都,为多民族聚居区。战前人口52.6万,目前约有38万,驻有1500人的维和部队。1992年4月,波黑内战爆发后,穆军控制了萨市中心区,塞军  相似文献   

8.
强制外交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危机的一种战略。在伊朗核 问题上,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力图使用强制外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然而,从2003 年至今, 伊核问题不断反复,持续升温,目前已发展成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究其原因,西方国家强制外交战 略谋划不够清晰、设定强制期限约束力不足、存在“后续成本”以及伊朗国内政局变化等因素,导致 了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强制外交始终难以奏效。未来很难断言美欧强制外交能否成功,而可以肯 定的是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波黑内战是战后以来在欧洲家门口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是冷战结束以后东南欧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领土纠纷综合作用、恶性发展的结果,同时,欧洲局势的巨变和各种外部势力的介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波黑内战反映了冷战后民族主义重新泛滥的趋势,对欧洲安全构成重大挑战。为结束内战,西欧、美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相继出面干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进行了积极的调停活动。但由于波黑局势的复杂性及西方内部的意见不一致,波黑和平迟迟不能实现。 波黑局势尚难以迅速明朗化,存在着多种演变的可能性。但不管结果如何,其对处于过渡时期的欧洲局势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持久的。  相似文献   

10.
一俄罗斯独立之初,由于受国内困难局势所制约,对外插手国际事务力不从心。面对硝烟弥漫的波黑战事,俄基本上“袖手旁观”,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表决有关波黑问题的决议时采取与西方相似的立场外,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今年初以来,俄态度有变化,力争对波黑和平进程施加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步履艰难的中美洲和平进程在取得一定进展之后,又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热点地区始终没有出现熄灭战火的迹象,目前相对缓和的形势十分脆弱,然而在新的国际和内部因素影响下,逐步“降温”的势头仍会保持下去,和平还是有希望的。过去一年里,和平进程取得一定进展。1987年8月中美洲5国总统签署和平协议后,各方为落实协议作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1988年各方又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波黑和平协议》,由北约为主的多国实施和平部队在波黑执行和平使命,取代原来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据报道,目前已有32个国家决定派兵参加,其中北约国家15个,非北约国家17个。协议规定,该部队中的6万人进驻波黑,其中美军2万人、英军1.2万人、法军7000人、俄军2000人;另有3万多人分布在波黑周围国家和海域,为驻扎在波黑的部队提供支援和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3.
波黑战争自1992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2年之久。期间,国际社会多次进行调解,至今仍硝烟不散。其战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均为欧洲二战后之最。关于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和前景,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对此作了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4.
原南斯拉夫联邦于去年彻底解体后分成五个国家,民族矛盾而激化,迄今战乱频仍、经济恶化、社会动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波黑和谈虽有进展,但距冲突的解决尚较遥远。 (一)版图划分问题尚未突破。去年3月波黑三方——穆斯林族、克罗地亚族同塞尔维亚族因在建国问题上持对立立场而爆发武装冲突。去年9月开始和谈,经5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和国际社会的努力,至今年3月3日.冲突三方已签署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和欧文提出的和平计划的三个文件(波黑未来宪法原则文件、版图划分文件和军事文件)中的两个。关于版图划分的文件只有克族代表签了字,塞族和穆族均未同意。版图划分问题涉及三方的根本利害,是和谈中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占波黑总人口33%的塞尔维亚族已控制了全国领土的70%,占总人口17%和43%的克罗地亚族和  相似文献   

15.
2月9日,北约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开会,会议达成一项协议,决定向波黑发出空袭最后通牒,即要求波黑交战双方,特别是塞族,从2月10日起的10天内将部署在萨拉热窝市周围的重型武器后撤20公里或交联合国维和部队监管。如不执行,北约将派飞机进行轰炸,摧毁这些武  相似文献   

16.
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桃 《国际观察》2005,52(2):21-29
女权主义和平研究是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别分析的特点。1976—1985年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以及联合国提高妇女地位的行动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和平的概念、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妇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问题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现行的1947年宪法,因限制军事化和和平主义特色而受到普遍赞誉,其中第九条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被称为“和平宪法”。和平宪法为战后日本迅速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亚洲和平稳定的环境,但却成为日本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障碍。进入21世纪,日本修宪步伐正大大加快,自民党计划在2005年内提交最终修宪草案。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也纷纷提出修宪计划和提案,开始探讨修宪的具体程序和技术性问题,目前,修宪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及其影响将事关日本国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大事综览     
2005年8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中俄首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18日,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拉开帷幕,随后移至中国山东半岛和黄海一带。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目的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各种危机,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兵力投送、实施交战三大训练课目。演习跨越两国陆、海、空域,参演军兵种齐全,演练课目众多。演习还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代表到现场观摩。世界舆论对中俄首次联合军演极为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15日刊登彼得·芬恩题为《中俄将举行首…  相似文献   

19.
中东和平“路线图”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今年4月30日公布于众。6月初布什总统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总理举行三方会议,根据“路线图”重新启动中东和平进程。有关各方围绕路线图达成的基本共识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中东和平前景仍难预测。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宪章》禁止在国际关系中侵犯主权和使用武力,但将一国“威胁国际或地区和平与安全”规定为例外,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在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调的同时,推动安理会将一些国家内部侵犯人权的行为解释为“对国际或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进而在它们的领土上设立了禁飞区.作为国际人道主义干涉的新模式,设立禁飞区已经在伊拉克、波黑和利比亚进行了三次实践,显示其正在演变成一种国际规范,但它的适用条件非常严格,因而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