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 的挑战,并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北极国家纷纷出台新北极政 策,其政策取向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美国和俄 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的安全利益的考虑。各国在加强竞争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国际治理”的主 张,但范围通常局限于北极国家内,显示其国际合作的有限性和排他性。对此,中国应该尽快开展 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加大对北极地区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力度,加强同北极国家以及北极 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谋取并扩大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极冰雪的消融,北极的经济、政治、军事价值日益凸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北极事务作为全球性事务的一部分离不开域外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参与。中日韩"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共同身份决定了其相似的北极利益诉求,而利益的相似性又影响了其北极政策的制定,使得北极政策也体现出共同性。中日韩合作参与北极事务能够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并且各国以往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科学考察、航道利用以及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经验为其合作参与北极事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路径,使得中日韩合作参与北极事务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赋予冰封区域沿海国特殊的环境管辖权,加拿大和俄罗斯依据这一条款在其北极海域内全面推行航行管制。然而这一单边管辖权的行使需要满足多项限制条件,两国部分管控措施超出了冰封区域条款的合理使用,突破了海洋法对航行权的保障。在国际法体系内,北极沿海国航行管控的特殊权力有其外部边界,受到多边海事规则的制约,特别是"极地规则"的出台将限制冰封区域条款的适用空间,削弱沿海国单边管辖权的合法性基础。北极沿海国实施单边管控面临法律和政治上的双重困难,通过国际平台开展北极航运合作,寻求在国际规则中维护其利益诉求,更加符合北极沿海国家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北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北极冰雪融化加速,使得人类顺利出入北极成为可能,这一前景再加上北极海底富藏石油等资源的科考结论,促使北极国家掀起瓜分北极的热潮。作为北极地区大国的加拿大,虽然是北极理事会创始国,却与俄罗斯、美国和丹麦等国一直存在着海疆纠纷,如今面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北极攻势和盟友美国盛气凌人的海洋政策,加拿大努力寻找一种以合作为主、以斗争为辅的北极政策。  相似文献   

5.
王晨光 《和平与发展》2015,(3):64-77,112,113
2013年,中日韩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三国北极合作的议题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当前,中日韩在北极事务上因相同的身份认同、相似的利益诉求和相近的政策实践而存在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但由于中韩两国与日本关系紧张、美国因素的干扰以及"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存在,三国北极合作之路面临诸多障碍。因此,中国需要以现有涉北极国际制度为基础,以科研等低政治领域的制度化合作为突破口,以中韩合作带动中日韩合作为路径,避免和消弭"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三国的北极合作。  相似文献   

6.
北极航运与中国北极政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和海冰融化展示了北极航道开发的经济前景。中国参与航道利用等北极事务,有利于为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拓展海外能源供给,有利于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进行知识储备和技术创新。北极脆弱的生态与环境使得北极航道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必须接受法律制约和环境制约。中国的北极政策需要在国际机制与政策目标之间进行统筹协调。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要加强能力建设并体现大国责任,合理地运用外交手段,充分利用既有国际机制获取和保护中国在北极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军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两国的客观情况与主观判断不同,中国北极利益的实现,需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得以实现或未受侵害为前提。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关系总体上是俄强中弱、俄占主导,在中俄北极关系的发展中,中国应以参与北极环境保护合作为基础,资源开发合作为重点,进而在航道开发利用、军事安全领域寻求机会。中国和俄罗斯应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北极合作,实现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亚外交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3年里,阿富汗战争主导了美国的中亚政策。在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中亚利益的结构将发生变化,阿富汗战争不再是美国中亚政策的主导因素,这将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变化。中亚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将下降,美国对中亚的关注将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亚的地位也将下降,但美国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将提高。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将上升,地缘政治将重回美国中亚政策的中心,大国力量对比将呈现新形态。美国将继续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继续参与中亚的"大游戏",但它将以俄罗斯还是中国为主要对手,存在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欧盟的北极外交活动非常活跃。北极地缘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欧盟北极外交政策的更新。为了进一步明确欧盟在北极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欧盟利用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与规则设计能力,提出北极绿色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广,这标志着欧盟完成了参与北极治理的战略规划并开展相关实践。本文结合一手文献资料,对欧盟北极政策的"绿色框定"特色进行分析,尝试梳理欧盟北极政策的演变过程,阐释其在各国激烈博弈的情形下,如何发挥在北极环境保护领域的优势地位,进而构建连贯性的北极政策。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为实现北极利益最大化,以扇形原则、先占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为法律依据主张对北极资源行使主权控制。扇形原则因缺乏国际法论据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但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需要不会放弃扇形原则的主张,并以自然延伸原则巩固对北极资源的控制权,这种权利是经济属性的主权权利并受到国际法的严格限制,只能依据科学证明来争取北极大陆架资源拥有权。同时,俄罗斯积极采用共同开发政策对北极资源进行权利控制,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临时协议拥有对北极争议区自然资源的开采权,这些对非北冰洋国家和《海洋法公约》将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有必要对俄罗斯北极资源开发政策高度重视,通过现有法律途径承担起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郭培清  杨楠 《东北亚论坛》2020,(1):26-41,127
北极国际格局十分复杂,中美俄三国在北极的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态势,在北极利益的争夺之中也保持着多领域的合作,在不同象限有不同的"朋友"或"敌人"的定位,任何简单化的解读都无法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逻辑导致俄美合作回旋空间缩小而冲突持续存在,中美竞争导致美方伤及自身,俄罗斯虽然试图"转向自身",但中俄两国北极合作将继续深化。中美俄作为重要的北极利益攸关方,应探索北极合作新模式,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身份叙事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洋 《东北亚论坛》2022,31(1):96-116
国家身份可以划分为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具体身份是总体身份在不同场域的具体投射。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形式,叙事则是身份建构的主要机制,它将一系列关于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的隐喻以特定逻辑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总体身份是负责任大国,而这一身份的主要表现则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身份通过领域或功能以及地域两个维度被投射到北极场域,形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具体身份。本文在论述叙事和国家身份形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身份隐喻通过叙事被投射到具体场域中的过程。通过叙事,"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同中国的国际责任、各国的共同利益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成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北极场域的延伸,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目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以"武力倒萨"和"民主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东政策,使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全面损害。2007年初,布什总统发表有关"伊拉克新战略"的电视讲话,标志着美国以恢复地区力量平衡为主要目标的新中东政策正式推出。新中东政策包含稳定伊拉克、牵制伊朗、组建地区同盟及缓和巴以矛盾等多个环节。美新中东政策虽然向美政策传统和国内共识方面有所靠拢,但具有很高的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科索沃危机后美国伊斯兰政策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密切关注伊斯兰问题,并企图将伊斯兰与政治性的“伊斯兰主义”予以区别。这一外交决策的副作用在于夸大所谓伊斯兰威胁,并造成伊斯兰在总体上反西方的误断,使美国的利益因政策失误而蒙受损失。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对外决策上的一个“突破”,美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其对外政策,把对外政策建立在利益考虑而非文明冲突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决策中应充分注意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它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含义,采取灵活多变的弹性政策,尤其不应忽视正在兴起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对南亚、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影响。重要之点是需要根据穆斯林居住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9·11”之后,美国与欧盟对非洲有着基本共识,即非洲的失败国家将是美欧利益的重大潜在威胁,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基于这一共识,美国和欧盟都强化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及对非援助。但美国和欧盟的非洲政策仍有着重大差异。美国的非洲政策直接服务于其全球反恐战略及维持和扩大美国在非的石油利益;欧盟则更强调对非洲问题的长期性解决办法。这体现了美欧在世界观和对国际关系认知等方面的根本差异。深刻了解美国与欧盟的非洲政策之异同,对于中国制定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引起美国政界、媒体及学者的极大关注。有人夸张地宣扬中国"威胁"了美国在拉美的利益,但也有相关人士看到中拉关系发展中的瓶颈,理性地看待中拉关系的发展。中拉关系的发展是一种双边关系的发展,但美国因素的介入使之被动地成为一种三角互动。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对中国政策的取向,而且将影响中拉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来看,美国政府把中拉关系的发展放到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中进行考量,既没有把中国当作威胁者,也没有看作是机遇。美国在拉美地区"接触"中国的同时,不会放弃其"遏制"的战略因素。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以"新非洲战略"为框架,涉及经贸、反恐和援助三个方面,其在具体内容上基本延续了冷战后美国历任政府的做法,主要变化反映在战略层面,即借助非洲遏制中国。美国在非洲总体利益低位徘徊和特朗普个人对非洲的轻蔑态度是美国非洲政策"不变"的决定因素;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则是其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将给中国和非洲带来不利影响,其实施也面临着美国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综观布什、克里的内外政策主张,既有"大异",也有"小同",其政策差距多被美国政策分析家们形容为"宽一英里,深一英寸"。在施政理念上,布什的保守主义色彩浓厚,不仅推崇自由和机会,坚持共和党袒护大财团和富人的传统,且更强调家庭观和宗教观;克里则秉承民主党自由主义理念,侧重维护中下层利益,强调平等和公正。现将他们的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及美拉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布什执政8年后,由于拉美左派政府的反美情绪、拉美国家不断加强的团结与合作、大国在拉美日益扩大的存在,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重塑美国在美洲的领导地位",建立"新的美洲联盟"。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包括增加对拉美的援助、与古巴和委内瑞拉进行直接对话等。但由于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及中东地区的反恐问题,且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只是受到挑战而没有受到直接威胁,拉美不会成为奥巴马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另外,奥巴马对拉美左派政府的政策调整形式大于内容,同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关系难以改善。此外,奥巴马在贸易、移民等问题上的政策可能损害美国与某些拉美国家的关系。因此,奥巴马上台后,美拉关系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对北极地区的多重利益关切使印度将北极参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加快北极参与步伐的同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2022年3月17日,印度出台《印度的北极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提出了印度推进北极战略的目标与进路。同时,印度与北极国家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及国际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展望未来,印度北极战略的推进或将拓展其北极参与的领域,加剧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博弈,使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同时,印度北极战略的实施面临俄乌冲突的制约、美国的干扰、自身参与能力不足及西方“绿色政治”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