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世明 《时事报告》2013,(12):42-4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除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外,社会体制改革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长松 《乡音》2011,(4):1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迫切地希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人民政协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当前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种新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这迫切需要将社会体制改革提升到主导性改革的战略高度,以尊重民权和改善民生为价值依归,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将其作为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通道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汪茵 《青年论坛》2010,(3):31-36
通过对浙江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参与意识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二是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三是各行业各阶层的浙江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均衡性;四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之间呈现分化现象。基于对我省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从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网络环境净化、法律程序保障和共青团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及其与经济体制不协调,是当前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和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在理论务虚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实践作进一步论证,解决把理论层面的成果转向政治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5):93-93
姚华平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种新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这迫切需要将社会体制改革提升到'主导性改革'的战略高度,以'尊重民权和改善民生'为价值依归,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将其作为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通道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6,(6):55-55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近期的《中国新闻周刊》上撰文说,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绝不是某些人理解或主张的政权更迭。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要有政府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才会逐渐取得成效。政洽体制改革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政治运动,而是应按照宪法精神和框架稳步、有序地进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携手并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0,(5):30-31
董健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上栽文《个人主义与公民社会》认为,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现代的公民社会,而不是臣民社会。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权第一、个人本位、尊重个人价值,这是公民社会;君权第一、个人臣服、不看重个人价值,这是臣民社会。在当下,要达到现代公民社会,除了继续坚持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小康》2011,(4):8-9
专家点评这次两会我看到的不是"一民",而是"四民"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有人认为这次两会的主题是民生,即一民,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这次两会的主题是民生、民主、民族、民权,即四民。切记不要把民主、民族、民权与民生混为一谈。四民分别对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对于民主,温家宝总理说:"我们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重新强调了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而且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并进而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思想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当前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再一次历史性地被提到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来。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相适应,又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大建设》2009,(11):54-54
韩保江、窦勇近期在《嘹望》杂志撰文认为,过去的30年,中国的改革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跟进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否则将举步维艰,甚至出现倒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发展方式的粗放,也让我们付出了不菲代价。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已是全社会共识。而经济结构不协调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从此角度讲,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1,(9):32-32
齐奇2011年7月26日在《法制日报》上载文《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先行民主渐进》认为,法治先行,打造一个注重程序、尊崇法制的社会环境,就能为渐进有序地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转型期选择法治先行民主渐进的路径,符合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聚焦到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而这不仅要靠经济体制改革本身,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之间的差异,选取好改革的切入口和关键点,审慎、渐进、坚定地推进整体改革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大》2009,(22):1-1
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对政治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以,选举法的修改,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我们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唐昊 《传承》2011,(3):85-85
近期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引起广泛热议。其实早在五年前,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就已经提到,"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在五年前即已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今不过是因为相关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而旧话重提。  相似文献   

20.
社会稳定观的转型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探究这些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过程时发现,公民参与堵塞是其中一个重要根源。但是社会对公民参与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存在争议,从中也折射出传统和现代两种社会稳定观的差异。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实现和谐秩序——现代社会稳定观的核心——的必要手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转变政府决策观念和培育公民社会等四个方面是扩大和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