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1月9日起,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公布并开展民意调查,引起强烈反响。据初步统计,155万网民对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投票结果:89%支持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90%支持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2.
叶健 《协商论坛》2012,(10):40-40
国庆黄金周期间,许多景点都人满为患,部分景点的游客数量甚至达到最佳接待量的10倍。自2008年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后,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依据,国庆黄金周扎堆出行暴露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不少人建议,应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带薪假期,而不是集中在法定假日扎堆出行。  相似文献   

3.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0):4-4
节假日放假安排征集民意 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发布调查问卷,征集社会意见。结果显示,现行“挪假式”放假安排引发普遍不满,是否保留7天长假、3天小长假的支持和反对意见基本持平,许多网民还呼吁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黄金周。专家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落实带薪休假和增加黄金周。  相似文献   

4.
黄岑 《公民导刊》2006,(3):38-39
几年前,在国内经济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我国推出了“五一”、“国庆”等长假制度。从此“假日经济”如井喷,火热异常,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业。而今,由于集中消费,不少旅游景区人满为患,败坏了游客兴致;宾馆、餐饮价格暴涨,服务质量下降;交通拥塞,车票、机票难买……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今年重庆“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改革长假制度,大力推行“带薪休假”,以错开长假的高峰,合理配置资源。《劳动法》第45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广大劳动者一直在期待,国家能依法早日出台“带薪年休假”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徐娟 《人大论坛》2012,(9):43-43
我国目前每年可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仅有三成,另有21.8%的职工虽符合条件,但从未带薪休假,还有26.5%的职工“偶尔享受”带薪休假。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相比,私营企业成为职工无法带薪休假的“重灾区”。(8月5日((工人日报》)自1999年以来,劳动者的假期多以黄金周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由于人满为患、社会资源难以承受、正常生...  相似文献   

6.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我所在的企业效益下滑。为了减负,企业老总最近宣布,职工的“带薪休假”作为一种福利,予以取消。我和丈夫准备带孩子暑期游,这事也成为泡影。请问“带薪休假”是福利吗,老总有权宣布取消这一制度吗?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国家旅游局已向国务院提起建议,在中国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如果建议被采纳,国家将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我国城市职工可供休闲的节假日将由114天增加到120多天,这意味着城市人口一年中将有1/3的时间属休闲时间,休闲将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陶宇平 《人民论坛》2013,(8):110-111
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政府再次要求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在实行计件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中,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目前落实情况却并不好。文章试图从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私营企业走出落实带薪休假“两难”境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4):5-5
“五一”假期现拥堵奇观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地高速出现严重拥堵,铁路客流井喷,多地地铁乘客爆满。5月1日。京藏高速出京方向堵车长达55公里,堪称史上最长拥堵。曾备受欢迎的高速假期免费政策,已被许多人视为鸡肋。同时,各地热门景区游客爆棚,景区门票“只涨不跌”、景区住宿及餐饮“逢节必涨”等现象引发普遍不满。舆论称,要改变当下的休假困境,必须加快落实带薪休假等制度,鼓励错峰出行。  相似文献   

10.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至今已过去将近4年,尽管企业对有关带薪休假的规定早已谙熟于胸,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却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顺利。根据一项调查,我国每年只有三成劳动者能够正常享受带薪休假,其中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企职工的休假基本能够实现,民营中小企业员工带薪休假情况堪忧,更是有近三成企业根本就没有带薪休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刊海拾贝     
我国带薪休假天数将增加国家有关部门人士在北京表示,中国今启五年内将全面实行带薪假期制度,适当延长带薪休假时间,预期全国工薪阶层每年平均可享受两周的带薪假期。专象指出,从近年的"旅游黄金周"来分析,休假弊端太多,带薪休假制度势在必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作出的政策建议如下:全国工薪阶层每年平均可享受两周的带薪假期,工作一至三年、三至五年和五至十年的劳动著分别可享受六天、十天和十四天的带薪假期。工作十年以上每年增为一天,最多可达三十天。此外,国象拟推行奖励旅游制度。主张企业对职工奖励基金的提取,要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安排职工旅游;企业对有突出贡献或特殊贡献职工的一次性经济奖励也可以安排为旅游奖励。  相似文献   

12.
徐飞 《北京观察》2014,(11):22-25
正期望带薪休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太现实。实现全体职工带薪休假的道路既阻且难,但相信在努力建设法治北京的今天,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会离我们越来越近。2013年国家公共假期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政协委员对职工带薪年休假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今年9月"全国假日办"在运行14年后"退休"、国庆集中休假导致的"人在途",使得带薪休假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13.
周康 《就业与保障》2006,(10):12-12
黄金周这一说法,在我国内地已经有好几年了,对于哪些是法定节假日?哪些是公共的休息日?哪些属于带薪休假?哪些不应带薪?许多用人单位和职员并不完全清楚。下面我们来借助去年某法院在审结一起就“黄金周”加班问题产生的劳动争议案,来说说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上海》2013,(3):61-61
记者得悉,随《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上海将研究编制《上海国民休闲旅游发展纲要》,推进落实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而在今年,计划发行景点“游览护照”,逐步实现景区每周固定日打折优惠。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4,(3):62-6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递交《关于进一步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提案》;媒体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两会期间,落实带薪休假成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建议,可将落实带薪休假纳入考核体系,并对拒不落实的用人单位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6.
魏文彪 《人民政坛》2014,(10):39-39
<正>国务院不久前公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  相似文献   

17.
正媒体观点人民网:涉老"带薪休假"助推公民尽孝北京拟出台涉老"带薪休假"新规,无疑在制度上帮助了那些欲尽孝而不能成行的子女走出困境。但是,要实施特殊"带薪休假"制度,并非是一件易事。政府不仅要直接增加经济补贴、服务支撑和技能培训等付出,而且要敦促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相向而行,开放绿灯。因此,还需要制定相关细节,增加涉老新规的可操作性,让涉老新规名副其实。《华商报》:为"照顾老人可带薪休假"点赞  相似文献   

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表示,带薪休假落实难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不是不想休,而是休不了,可将落实带薪休假纳入考核体系。全国政协常委徐辉也认为,对不执行带薪年休假的企业、组织,应该有一定的措施来纠正。  相似文献   

19.
曹琪 《今日上海》2008,(2):58-59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后的两个双休日,就形成每年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黄金周”逐渐在中国成为使用率最为频繁的流行语之一。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五一黄金周”被画上了休止符,并列干元旦、清明、端午和中秋休假一日,春节和十一则维持原先放假的天数。在经历了热热闹闹的九年之后,休假制度骤然“变身”。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国家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第270号令),至今中国人民享受每年十天法定假日已经七年。同时,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6号)正式形成新的假日制度和工作机制以来,已是第六个年头。虽然每年只增加三天法定假日,但因为假日必然的调配规律,形成了中国全民共享的三个“黄金周”长假,深刻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和全国十三亿人民群众。在过去的几年中,对放假方式和调配规律以及假日制度的研究和讨论此起彼伏,每每成为社会的热点。多数人的利益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