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在其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纳入到实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与他所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水乳交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一直十分关注着我军的建设和改革。他依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一系列方针原则,并明确规定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1981年9月19日,他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5页)。1987年7月25日,他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成就展览题词中又一次强调:“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6,(9):51-55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他对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人民心中.邓小平还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国际知名人士,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这一点,从中外发行的大量登载邓小平形象的邮票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些邮票大都以一些重大历史片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洞志的革命胆略,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锤炼和形成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鲜明的革命风格。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革命胆略,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敢于试验,勇于创新,是邓小平同志革命胆略的集中体现。早在1987年,邓小平就指出:“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邓小乎文选》第三卷第229页,以下几引此书只注页码)1988年他又指出:“不要怕冒风险,胆子还要再大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  相似文献   

5.
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开卷篇到结束篇,始终闪耀着邓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灿烂光辉。他的改革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改革的力量源泉,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作为企业主管领导。在这些年来无时无刻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气势宏伟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构  相似文献   

6.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历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革命生涯长达七十多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大半个世纪,并长期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集中表现在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领域.本文试对陈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探微.  相似文献   

7.
简论邓小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王文华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关注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社会作用。他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提高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1950年,任中共西南局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先后已形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历史形成的。第一,这是由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形成的。第二,更重要的,这是由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两次被打倒(特别是1976年第二次被打倒)的经历形成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其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纳入到实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与他所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水乳交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是在中共广西前委和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于1930年2月1日在龙州创建的一支革命队伍,虽然这支革命力量从正式成立到余部编入红七军仅有短短九个月的时间,但其却不仅为建立左江苏维埃红色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也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就已经有了党的组织及其所领导的革命群众运动,但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  相似文献   

11.
1987年3月和7月,邓小平同志在与外国客人谈话时,曾两次披肝沥胆地说到:“我是实事求是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9、249页,以下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1978年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讲到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时多次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第2卷第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邓小平年龄相差11岁.他们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是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举世瞩目.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智慧、魄力和功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他们都多次挨整,甚至撤职,几落几起,但都得到了历史选择,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他们的一生,形成了协作、继承、发展的关系.毛泽东赞誉邓小平“人才难得”,又抱怨邓小平有时不听他的话,甚至把他起用的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打倒”.邓小平一直非常崇敬毛泽东,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曾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但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对毛泽东思想做到了继承和发展.1927年8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顺着汉口沿江大道向左拐,穿过英租界进入俄租界,按照事先得知的地址,轻轻推开了汉口三教街41号的后门.毛泽东进了楼上的会议室,与会者已到了10余位,大多数都是老熟人,生疏的只有1人,当毛泽东的目光注视他  相似文献   

13.
正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他曾经多次踏上山西这块历史悠久的热土,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地出谋划策,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的时候。邓小平当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动员形式,如张贴告示、刷写  相似文献   

14.
李宁  杨丽 《学习论坛》2020,(1):20-25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了人民和领袖之间的关系,重申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为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以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指向,并且认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进而明确了改革和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邓小平人民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发展思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前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他全面、系统、反复一贯地深刻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理论观点、科学方法和革命风格,并以此为武器更好地引导实践,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高领导水平,搞好自己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实践观不仅具有一般实践思维所具有的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他的实践思维和实践精神使唯物辩证法由理论形态跃进到实践形态、由革命形态跃进到建设辩证法、由矛盾辩证法跃进到系统辩证法。邓小平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新特点,从新的视角对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的“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邓小平提出该思想的过程做一历史考察,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提出不能“割裂毛泽东思想”1975年1月,经...  相似文献   

18.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19.
绪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问题解答试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第二次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的著作,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和第3  相似文献   

20.
张注洪 《世纪桥》2005,(6):78-81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作为继毛泽东之后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又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我们留下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还要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生平革命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