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全球化的本质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加速深化的趋势,逐浪于全球化大潮中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其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扩展的产物。它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产生和发展,也必定被深深打上资本的烙印。从根本上讲,它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全球化的两重性就在于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为发达国家加强全球经济霸权…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半期拉丁美洲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则出现较大规模的推进,到60年代拉美多数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60年代和70年代,巴西、墨西哥等拉美主要国家的生产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跃式发展,开始了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世界资本主义的主体——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包括拉美主要国家在内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钱文宝同志在《东盟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以下简称《发展》一文)中提出:“东盟国家的农业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道路呢?其农业经济中目前是什么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呢?我认为,东盟国家是用发展农业生产力导使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样一种改良的办法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其发展道路是一条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是世界性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既建立在契约基础上,又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规定。历史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属性和内容,决定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和结构,也预示着国际社会必然超越自身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社会。研究国际社会时,要清除对规范价值中立的预先假设,从历史性、实践性、文化性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个日益变化着的国际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尽管发展中国家及其类型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差别,甚至右极为重要的差别,但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而言,它们仍同属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地区。它们中的大多数加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因而成为受控制和受剥削的对象。在已经获得解放的国家中,社会进步的领导阶级同于掌握了政权和经济命脉,当然  相似文献   

6.
董伟 《东北亚论坛》2004,13(5):84-88
当今时代,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正走向国际垄断阶段,其重要组织形式便是跨国公司,它的投资遍布全球,巳形成对全球经济的垄断。一方面它是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它对人类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并带来许多现实问题。中国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并购及其垄断,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入世 (一)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越过国家地域的界线,使全世界的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不管你喜欢它还是厌恶它,反对它还是拥护它,这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发展程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都会或迟或早,或主动或被动地卷进去.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冲动是追求以最小的物质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即要求资源的最优配制.世界上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种类、质量和数量不平衡,发展也不平衡,如东南亚有热带作物,澳大利亚有铁矿,中东有石油,因而它们就要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最佳的配制.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不断地进步,它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人类进步的过程极为复杂。欧洲进入近现代阶段,在政治制度和科技生产力上都取得重大进步,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带来野蛮的侵略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后,人类的主要进步是确立了主权平等、互不侵犯的基本原则,这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冷战结束后,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不仅在认知上陷入"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而且在政治安全上也开倒车,使人类失去了进步方向。为回应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不仅阐述了中国以追求进步为核心的民族复兴的基本经验和理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勾勒了蓝图,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指出了方向。但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发展还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对印尼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文章的观点大相径庭。或说印尼农村基本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或说印尼农村自六十年代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已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占主导地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业的生产关系作为考察和论证对象的,是非曲直还在争论中,笔者也想谈谈不成熟的看法。凡是考察过印尼农业经济结构中的种植业部门者,很自然地会注意到粮食作物和经  相似文献   

10.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资本主义在深度上的发展,即在一种特定的和关闭的领土内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才是资本主义在广度上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支配扩展到新的领地”。资本主义的国际扩张导致了它自身的解体为中心的和边缘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两部分。那就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部分(中心部分或宗主国)取得了自我中心的工业增长,而边缘地区或新殖民地则沦为一种导致普遍贫困的落后资本主义状态。帝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畸形物,它也是在结构上需要进行国际扩张的资本主义。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服从于帝国主义的社会结构或边缘地区之所以“不发达”,并不是  相似文献   

11.
黄凤志 《东北亚论坛》2002,(2):88-91,94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了推动者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透视出一个以经济为中心 ,逐步向政治、文化等领域扩散的发展态势。西方国家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利用其资本、技术、信息和组织的优势 ,一直谋求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推向全球 ,构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2.
朱旭红 《国际观察》2006,1(6):28-35
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趋势,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积极意义,又带来了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是人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力量共同存在,所以,无法得出全球化的未来就是资本主义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农村中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占居统治地位。本文试就墨西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特点和当前所处的阶段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810-1826年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是拉丁美洲近代史的起点。拉美人民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这场独立战争是十七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大搏斗。虽然独立战争本身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殖民地的封建制和奴隶制,但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拉美的发展毕竟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对拉美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资  相似文献   

16.
越南封建社会自东汉初年置封建郡县并逐步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一直延续19世纪下半期,至越南民主共和国时代,封建制度才逐渐消亡.那末,越南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长期延续下来呢?究其原因既复杂又颇难于解决.但作为史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避开这个重大问题,现略陈一二.一、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这两个社会生产力水平长期地处于墨守成规、发展迟缓,则是越南封建社会延续的原因之一在封建社会里有两种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和手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在封建社会里虽然有所发展,但总是沿着保守的、落后的和缓慢的水平线,上下摆动或是有时被摧残或有时又复原到自然经济里徐徐地打圈子.但无论如何,不能发展到否认其固有的生产关系,创造出崭新的生产方式.手工业生产力长期受到手工业行会和商业公会的制约,不能迅速地发展,其技术的改进和发明都要在行会章程的束缚中,缓慢地兜圈子,也很难冲出其固有的生产形态.但工业生产力必然是有生命力的,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向手工业工场生产形式转变,它  相似文献   

17.
看来,从城乡人口分布、对外贸易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角度,去探讨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性质,都不失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然而,我们认为,探讨以至确定一个国家在某个阶段的社会性质,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加以考察和论证。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质的规定性,将人类社会区分为五种基本生产方式,即五种基本社会形态;而生产  相似文献   

18.
结构主义与拉美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构主义是拉美国家首次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提出的有关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因而被称为发展主义。它主张既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也不走依附性的道路,而是在国家干预下走民族经济自主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其思想长期在拉美国家占...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的第三条道路——庇隆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历史发展表明 ,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确立以来 ,一部现代化历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并向全球扩张的历史 ,而且也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如果说资本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条道路的话 ,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则是第二条道路。在这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 ,产生第三条道路甚至第四条道路 ,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试图以阿根廷的第三条道路即庇隆主义为研究对象 ,对其表现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 全球视野下的第三条道路要深刻认识拉丁美洲的…  相似文献   

20.
委内瑞拉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城市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已成为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的第四经济大国。但是,有关委内瑞拉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哪种生产关系在农村占优势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仅对委内瑞拉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