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3年前春季的一个中午,在吉林省榆树市太安乡抚州村4组的一座小桥旁边,一条大黑狗叼起了一个用被裹着的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引起了正从这里经过的本村的一位妇女的注意,她本能地从大黑狗的嘴里救下了这名婴儿。从此,她就成了这个弃婴的养母。孩子的养父姓郭,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画匠,他非常喜欢这个捡来的孩子,视其为掌上明珠,并为孩子取名郭凤侠。小凤侠非常惹人喜爱,爸爸不管怎样劳累,也不管家庭生活多么艰辛,只要见到小凤侠就开心,他从孩子甜甜的小脸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体会到了做父亲的伟大与神圣,同…  相似文献   

2.
抱着已5岁的米雪,回族大妈李葡萄的脸上满是欢喜和慈爱。 李葡萄是农八师一四二团林业站的工人,收养这个孩子是个偶然的机遇。那是1997年3月的一天,李葡萄到团医院去看望一位病员,在儿科发现了一个出生还不到10天患败血症的弃婴。李葡萄见到孩子的时候,婴儿正嚎啕大哭。是奇妙的缘分吧,这小人儿一看到李葡萄便停止了哭泣,李葡萄一扭身她又接着哭。那一刻,李葡萄的心被深深牵动了,她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弃婴,虽然孩子还在病中,还那么虚弱,脖子上和手上都是凝固的血渍,屁股上还有未愈合的伤口。 婴儿出院后,李葡萄和丈夫将她抱回家中,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们让大女儿做孩子的妈妈,并给孩子取名叫米雪,  相似文献   

3.
林彪之病     
正林彪活了64岁,他从出生体质就差,一辈子与疾病相伴。1907年12月5日黎明时分,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岗县(今团风县)中部回龙山的一个大户人家。其父林明卿当时已30岁,望着黎明前分外漆黑的夜空,听着初生婴儿柔弱的哭声,他想怎么孩子的哭声如此的弱小,经过一番苦思后,出于对儿子的爱怜,就给儿子取名"林育蓉"。这个名字太过于女性化,幼年的林彪总是体弱多病,每天像只生病的小鸡,夏天就懒  相似文献   

4.
宗和 《新湘评论》2012,(14):47-47
孩子都叫宋庆龄“妈妈太太” 1957年出生的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据隋永清回忆:“她身边工作人员谁有了孩子都会抱给她看一眼。”  相似文献   

5.
宗和 《学习导报》2012,(14):47-47
孩子都叫宋庆龄“妈妈太太” 1957年出生的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据隋永清回忆:“她身边工作人员谁有了孩子都会抱给她看一眼。”  相似文献   

6.
最初的财富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工作人员便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在户籍卡中输入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地址。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模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  相似文献   

7.
正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30年前的山东农村,100个孩子里或许都没有一个胖子,然而在2014年,每6个男孩和每11个女孩中就分别有一个"小胖墩儿"。图中的孩子,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的胖丫(乳名),她出生8个月后体重就接近  相似文献   

8.
杨女士与张先生2007年登记结婚。孩子出生后,杨女士为照顾家庭辞了工作。但她发现自己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张先生的同意与严格审核,这给杨女士精神上造成极大伤害。杨女士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并要求张先生支付损害赔偿金。  相似文献   

9.
她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熟悉这个家庭的人,都为这一家四代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所折服。也许是耳儒目染的结果,武宗玲在参加工作之初,就毅然辞去了父亲为她安排好的机关工作,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此她在学校这片沃土上勤奋耕耘,至今已25个春秋。苦练基本功出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武宗玲从迈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她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结婚后没有住房,孩子又小,母婴宿舍里的一张床就是她业余生活的天地。每天把孩子哄睡后,她便打开书,以双腿为桌,苦苦地学,拼命地读。功夫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3日清晨7点30分,罗汉寺,这个刚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千年古寺,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哭声很晌,那个哭声让我很振奋,抱起孩子来亲了一口,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10月8日,农五师高级中学年轻教师女教师年向明剖腹产刚回家,就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酒荷包鸡蛋,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给她做饭的人不是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而是学校妇工委的老师们。9月29日,农五师高级中学年轻教师陈记才、年向明夫妇的儿子降生了。年向明是剖腹产,婴儿一出生因严重缺  相似文献   

12.
邹理 《学习导报》2012,(3):36-38
益阳谢林港镇清溪村是周立波的故乡。1908年7月3日周立波就出生在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南国小山村。据周立波母亲对人讲,她怀这个孩子时,梦见一只鸟落在对门山上的梧桐树上,于是,父亲援引"有凤来仪"的典故,给他取名为绍仪,又名凤翔。  相似文献   

13.
她出身于贫寒农家,6岁就被送去当了童养媳;为了革命,她失去腹中的胎儿;可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先后抚养过20多名烈士的遗孤和战友的孩子。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女少将——李贞。一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  相似文献   

14.
迟来的拥抱     
李理 《党员文摘》2007,(5):40-41
吴新芬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镇,她从小就热爱军队、崇拜军人。当吴新芬还是安阳市第一职业中学的学生时。她就“疯狂”地给边防官兵写信。曾创下一天向军营寄出8封信、收到23封回信的纪录。  相似文献   

15.
康克清,人们都敬称她为康大姐。她身为朱德的夫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可她永远把自己当作革命队伍的普通一兵。她和朱德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严于律己的有关故事在农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今天我向读者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康大姐和她娘家人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夜深了,累了一天的渔民们,都早早进入了梦乡。有一盏渔火在风雨中飘摇,船上几个人正围着一个产妇,产妇疼痛得嘴里不停地发出呻吟声,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人们焦躁不安的心情终于平定下来。接生婆说:“是个带把的。”这个婴儿叫康昭任,一年后过继给没有儿…  相似文献   

16.
阿福 《党员文摘》2009,(7):40-41
她曾经是一个“中国式妈妈” 沙拉·伊麦斯是中国籍犹太后裔。她的父亲是曾遭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上世纪30年代来到上海经商,在这里和一位中国姑娘结合生下了沙拉。沙拉的两段不幸婚姻给她留下了3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吴育瑞 《当代贵州》2007,(17):40-40
与龙玉兰的交谈是从她的家人开始的。说到家人,在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十分遗憾,那愧对家人的表情在清秀的面庞上显露出来。龙玉兰说,自打儿子出生几个月后。孩子就一直吃住在婆家,而自己总是忙于工作,再没时间与机会好好带过儿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21日凌晨,在我省玉树州玉树县一户居民家中,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孩子的妈妈藏族妇女才求卓从为她接生的玉树县计生局局长、妇科专家尕石英手中接过孩子,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场的所有医务工作者也都哭了。这个孩子的降生对于曾经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20.
正1911年10月12日,在河北省定县大王耨村一个书香之家,出生了一个婴儿,父亲孙云甫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引经据典,取秉承先哲之意,给孩子起名"秉哲"。孙秉哲自幼聪慧伶俐,勤奋读书,品学兼优。一次,他读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时,深受触动,见同学家生活困苦,就经常给予各方面的接济。在书中他读到"志存高远"一词,并深解其意,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志远",决心要树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