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3,(1):59-61
合肥市四项措施关爱流浪乞讨人员为防止寒冬季节流浪乞讨人员冻伤、冻死,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寒冬送暖"救助行动,四项措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一是加强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指导全市救助保护部门,公布求助方式,开通全天救助热线,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寻求救助。对特殊气候条件下出现临时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泾川县民政局结合全县精神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长效机制。一是县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城市社区劝导组、救护组,固定3名人员长期对过往流浪人员、弃婴、智残人员进行救助和遣返护送。  相似文献   

3.
正有效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等基本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和爱护。保定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市政府直接负责救助管理工作的部门,始终坚持"依法救助、无偿救助"原则,认真履行职责,采用灵活多变的救助方法,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确保全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建立以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编办、综治委、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城管局等22局委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乡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了解、掌握全市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和动态,  相似文献   

5.
盛强 《中国民政》2023,(13):22-23
<正>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转介、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大力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社会化,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专业救助服务,切实提高救助服务成效。搭建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健全、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救助管理服务供给优化、基层工作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顺利推进,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张兴才 《中国民政》2010,(11):42-42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泗阳县每年救助县内外流浪乞讨人员30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40多万元,其中每年救助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4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30多万元。对身体正常、能够说清住址的流浪人员救助较为容易,而对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的救助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一是救治难。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群体,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天津市每年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有11000名左右,其中,涉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约2000名。为进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状况堪忧。目前,我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理念滞后、制度缺失,造成了流浪乞讨人员有病不能治的状况,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服务的视角出发,初步界定了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涵义,分析了实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其内容,指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医疗救助的路径选择,旨在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规范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以下简称“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工作,日前,济南市出台关于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由民政、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联手,通过先救治后依法救助危重流浪乞讨人员,以人为本保障流浪危重病患者生存权,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意见》的落实。《意见》规定救助范围:凡符合救助条件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的传染病人或精神病人。救治标准:救治流浪乞讨危重病人以保证其生命安全为前提,通过能够保证维持其生命的基本医疗器具、药品和治疗手段,使其病情稳定。救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流浪乞讨危重病人基本生存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20,(4):42-43
北京市东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加大疫情防控期间在外巡视救助力度,成立在外巡视专班,时刻保持全时在岗在位,确保在外求助人员在疫情防控时期保障身体健康,并及时得到有效救助。一是一线指挥、现场处置。北京市民政局和东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深入一线了解流浪乞讨人员在疫情防控期内的生活保障与身体健康问题,提供基础防护物资,采取跟随救助一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置问题的方式,指导和帮助疫情防控时期安全、科学、高效地开展救助工作,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对长期在外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服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从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的变革,体现了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依法行政、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但现行的救助管理制度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二次流浪乃至多次流浪的救助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部门职责权限;构建新型的"靶向式"救助;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和合作激励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使二次流浪乃至多次流浪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经省编委办同意,辽宁省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辽宁省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规范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以下简称"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工作,日前,济南市出台关于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由民政、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联手,通过先救治后依法救助危重流浪乞讨人员,以人为本保障流浪危重病患者生存权,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意见>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一、怎样成立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答: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年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其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由民政部门主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0,(9):59-61
庆阳市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甘肃省庆阳市民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市、县区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扎实做好省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部分人的重视和关怀。特别是《实施细则》中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了严格的界定。所谓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   

19.
舆情观点     
正冬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为何不去救助站媒体观点摘编《新华社》: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面临多重难题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复杂,有的是"因为残疾,在农村活下去很费劲",有的是"儿子不要我,女儿不管我,最后还是出来流浪",还有的是"救助站整天把人关在里面,出入都不自由,在外面还能讨些钱捡些空瓶子卖,不想去"。据记者调查,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主要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03,(8):1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