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童心”和“良知”是李贽与王阳明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已为迄今为止的所有李贽、王阳明研究者所共识。但对这两个范畴所表示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却鲜为人们注目。本文试剖析“童心”与“良知”的不同价值取向,以期较为确切地把握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中西宪政文化传统的差异与宪政理念的殊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价值观、利益和信仰的体系的呈现。作为两种不同文化形态背景下的中国和西方宪政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视域下对宪政理念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自的宪政实践。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恶与性善的人性预设、社会契约的“契约政府”与家国同构的“父家长制”、人本主义的现代法传统与义务本位的官僚法传统等的区别。性恶与性善:人性预设的不同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是建立在对特定的人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性善”与“性恶”这两种不同的人性预设,构成了传统中国的“德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殷海光与牟宗三关于“自由”的争论入手,分析了两人不同的学术理路与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两种迥异其趣的“自由”理念:殷海光接受的是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出发,主张将自由限制在公共域,认为政治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别人的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牟宗三的“儒学自由主义”则结合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上的“圆善”。本文以为,殷海光与牟宗三自由理念的歧异不仅契合了柏林所谓“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自由概念,而且承继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思潮——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娥 《前沿》2009,(5):181-184
布朗与吉尔曼在研究称代系统时指出,由于权势与同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欧洲语言的代词对称系统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语义特征。经过对汉语各类社会称呼语的语义分析,发现汉语社会称呼语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存在“权势”和“同等”两种社会语义特征的对立;具有语义的多义性、杂合性和渐变性。  相似文献   

5.
曾广录 《理论月刊》2004,(6):149-151
美国“单极式”和德国“双极式”治理结构是在不同的股权结构、市场、法律背景以及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特点。这决定了两种治理结构的不兼容性,也就决定了借鉴两种治理结构二选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易亿 《前沿》2012,(14):75-76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的一种,而知识产权保护法却与民事制度格格不入,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产权与物权不同,存在无形性和“准公共性”特性.严格而论,知识产权法是对民事制度的一种创新,知识产权法在民事制度基础上通过“合理使用”和“替代使用”两种方法进行符合全身发展的制度形成.对于民法而言,知识产权法主要存在保护制度与限制制度两种新制度,而这是这两种新制度的形成,给民事制度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8.
晏婴使楚,有一句绝妙辩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寓意昭示我们,世间许多事物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内涵不同,性质各异。 同是“橘”,淮南、淮北不一样,两种果木“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是发展,此地彼地不平衡,两地“底子”不一,基数不同,自然环境有别;同一项改革,甲乙两厂两个样,一个改革促发展,一个越改越糟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法律方面的危险是有可能出现有“治法”而无“法治”的危险。他认为,“治法”以法律为工具,以人为治理对象;而“法治”以人为权利主体,要求立法和司法都以保护人的权利为第一要义。“治法”和“法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的前提。他指出,中国曾经接受过“法治”的观念,是封闭使我们忘掉了“法治”,再度开放,使我们再次有了走向“法治”的条件。但是,有两种因素阻碍我们走向法治,一是封闭时形成的习惯,二是由利益而产生的态度。中国改革20余年,两种体制并存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旧体制由于规则不同而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他指出,发达国家是在以人为  相似文献   

10.
在民法理论中,“交付”可分为现实交付和拟制交付,我国《合同法》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交付”一词,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转移在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通行的观点把各国的立法分为“所有权主义”和“交付主义”两种。  相似文献   

11.
康熙帝对施琅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他对施琅所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先后提出的即施琅是“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的看法形成于前;施琅“才略夙优”、“有谋”“善断”的看法形成于后。而此后二种看法并存。文章阐述了康熙帝先后对施琅作出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侦察学的研究中,会经常遇到“现场调查”和“调查访问”这两个概念。如何划分这两个概念的界限,认识往往不一致。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现场调查”和“调查访问”两个概念有三种传统的认识:1.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是一个概念的两种叫法;2.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两概念之间是种属关系;3.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笔者认为以上三种不同观点都有片面性,未能把握二者的本质和联系。  相似文献   

13.
何云波 《求索》2014,(9):105-109
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的“艺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谱系,体现着两种知识形态:“感悟型知识形态”和“理念知识形态”.在这两种知识谱系下的“艺术”,也就拥有了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发展轨迹.而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就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移植西方艺术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感悟、体验,使文艺理论科学化.这种转型,不光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更是知识范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从腾尼斯以来,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历史变化。“社区”的主要理论含义从一种“社会类型”转向“地域社会”“、社会组织”或“社会网络”。在认识社区研究和社区理论时,需要区分其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视角。自觉辨识社区概念的差别是把握研究对象和研究分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08,(12):3-3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日益重要。本期“人物·视点”刊发“第三次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专家观点总汇,该研讨会的主题是“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改进”。与会专家认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分为两类,分别对应于政府工作中常见的两种业务:一种是机构操作流程型业务.另一种是研究型业务。这两种政府业务有着不同的数据资料应用类型、数据应用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长期与居住国的各个民族混杂而居,相互接触,互为影响。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生活上的频繁交往,导致华侨华人自觉或非自觉的受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同化”。从总体上来看,他们主要受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同化”,一是自然同化;二是强制同化。长期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强制同化”华侨华人问题贬褒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应该理解”的,对“民族接近”、“民族融合”是有利的,是“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气”的哲学基础入手 ,谈到儒道两种“养气”观的不同和在古典文论中的互补作用 ,以及“养气”的方法与途径 ,系统地分析了古代文艺心理学的“养气”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学人口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大家提出了不少带有争论性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有的同志说:“如果把恩格斯‘两种生产’都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二元论’”。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恰当的,这是把经济学与哲学两种不同的范畴混为一谈了。所谓“二元论”,是指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20.
姚同发 《黄埔》2007,(6):46-4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