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雷 《党史博采》2005,(4):54-58
<资本主义的起源>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本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著作.在该书中艾伦·伍德讨论了商业化解说模式的关键点和对这种模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并对资本主义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共产党人》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共产党人》从2008年第一期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共产党人》共分为五个版块(发展·跨越、党建·党务、经济·社会法治·民生、文化·生活),30个栏目。半年来,我们依照新的办刊理念,始终坚持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主线;开展七大宣传:强化四项措施;实现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12):92-92
长征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文电、讲话平均每天有一篇以上。其中毛泽东写的或有他署名的最多,已经公开的有172篇,各种讲话、谈话有40次。长征途中他写有诗词八首,分别是《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一首、《七律·长征》一首、《念奴娇·昆仑》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一首。  相似文献   

4.
李其庆 《党史博采》2005,(4):116-117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思想>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5.
2007年新春伊始,我读到一本好书——《我们这个家·2006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家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汤根姬 《湘潮》2006,(11):55-55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相似文献   

7.
郝遥 《新湘评论》2005,(5):30-31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堪称一部不朽的史诗。在史诗般的长征路上和秦晋高原,作为统帅、战士、诗人的毛泽东,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戎马倥偬间,也不辍吟哦或默涌。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等8首与长征有关的诗词,从而形成了他一生中诗词创作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8.
为官当慎     
于佩常 《奋斗》2007,(3):56-57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09,(10):45-45
玄英《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隆冬《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相似文献   

11.
星竹 《党员文摘》2006,(9):38-38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本篇访谈文章最早发表在网站http://aurora.icaap.org的2004年8月在线“采访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栏目中,后该文被稍作修改后正式发表在2004年11月的<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上.采访人丹尼斯·瑟龙是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师、该校“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及其挑战者“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被采访人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马克思的生态学>、<脆弱的星球>和<生态学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等著作,被誉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文尾借保尔·柯察金之口,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19日,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百年诞辰。《北京青年报》于2005年7月21日用整版登载丁晓平著《斯诺百年·红星照耀和平崛起的中国》。这篇文章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引人注目;基本涵盖了斯诺一生的主要业绩。但是.这篇文章有几处失实,现提出与丁晓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刘宗祥 《共产党人》2004,(20):20-21
电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预防和研究,不仅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而且是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的大问题。前不久,我们和有关部门对石嘴山市“12·27”、“3·09…‘3·12”三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剖析石嘴山市三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心情是很沉痛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史宾斯(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figlitz),而这三位经济学家获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于30多年前提出的奠定了信息经济学基础的信息不  相似文献   

17.
一、索尔·贝娄和《赫索格》简介 索尔·贝娄(1915年~2005年)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976年瑞典科学院以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授予他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接受公正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由此,教育公平(主要是教育机会平等)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按照詹姆斯·布赖恩特·科南的观点.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4,(12):50-50
《江南时报》2004年10月11日发表文章指出:197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总结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必要条件,时间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首先,好奇·敏感·辛勤·懒惰。人们一直将从事科研的人看作天资超常的人,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人。他们可能好奇心比较强,好提问题,或者说喜欢自问自答,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1925·10—1933·12),拥有读者之广泛,影响之巨大而深远,皆应大书一笔。但是,在时隔七八十年之后回眸这本中外驰名的周刊,它是怎样应时而创刊,又缘何被迫而终刊的?邹韬奋曾以“在惊涛骇浪中挣扎奋斗”来概述刊物终刊前的遭遇。为此,我们特从韬奋名著《萍踪寄语》借取“萍踪”之意,追寻《生活》周刊从创刊到终刊的历史踪迹,相信读者是会有兴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