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越乔 《法制博览》2013,(1):181+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没有单行的、统一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时代,在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第44条关于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规定反映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代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佳 《法制博览》2014,(2):96-97,77
国籍冲突是国际私法冲突理论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自然人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自然人的国籍归属问题通常由其国内立法所决定,各国立法又不一而足,由此导致自然人国籍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解决国籍的方法应根据国籍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随着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发展,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对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论述传统国际私法解决自然人的国籍冲突时,对解决国籍冲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林璐瑶 《法制博览》2013,(1):237+233
国际私法中的保护弱者原则是指在制定、运用和解释国际私法时,应侧重保护在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顺应国际私法发展的趋势,在条文中体现了对弱者利益给予保护的理念,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国际条约及人权宣言。作为相关人权公约的缔约国,为履行国际义务,我国于2016年3月1日颁布施行首部防治家庭暴力单行法律——《反家庭暴力法》。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顺应国际反家庭暴力立法趋势,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展至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并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告诫书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同时,该法也存在若干局限和不足之处,如未将性暴力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庇护制度尚待完善等。未来我国应适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及时解决法律适用中呈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航运业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近年来海事国际私法出现了统一化的新形势。本文将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海事国际私法新趋势进行研究,为完善我国海事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郭杰 《法制博览》2015,(5):79-8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如何在法律上保护数据库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今除了欧盟对数据库进行单独立法和单独保护外,其他国家都依靠知识产权的其他制度诸如著作权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保护,那么我国到底应采取何种方式去保护著作权,应借鉴国外的立法和保护经验,参考我国实际,应才采取对数据库的性质进行区分,依不同性质分别用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制度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陶钧 《法制博览》2013,(11):233
涉外公证作为我国公证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证明和沟通、纠纷预防和处理、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提高国际地位的作用。涉外公证制度的完善需要公证机构提高对其的重视和公证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系统观念指导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具有理论优势,能够避免“技术决定论”在主导立法中走向极端,避免立法决策顾此失彼。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应坚持“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安全和发展,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保障人工智能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社会;二是统筹多方参与主体,在人工智能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的现实基础下,应合理确定各方参与主体的刑事责任,确定适格被害人;三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应在国内立法中遵循法秩序统一性,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通国内立法与涉外立法。  相似文献   

9.
刘瑜  李锦阳 《法制博览》2014,(1):124-125
虐待罪第二款中,虐待家庭成员,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是不是所有虐待家庭成员致使其重伤、死亡就都只能适用虐待罪,在七年以内量刑,而不能适用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呢?如果机械的理解虐待罪第二款就容易得到一个违背刑法精神的结论。同样是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却因家庭成员的外衣而得到刑法的轻判,绝非立法的本意。为了更为准确的分析虐待罪中的"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本文将结合我国刑法中其他明确规定"致人死亡"含义的法条,我国刑法中共有41处规定了"致人死亡"[1],以此作为借鉴,对虐待罪的"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适用做出符合刑法原理和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新浪“毒丸计划”的反并购案例,分析了反“毒丸计划”反并购策略的利弊。针对“毒丸计划”存在的缺陷,以及目前我国反并购l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在协调利益冲突,加快立法和选择适当反并购策略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的民商事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推动着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在各界学者的争论声和各国立法的矛盾中,国际私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认识,并开始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司睿 《法制博览》2022,(6):121-123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其重要内容,是保障弱势群体、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社会宣传少、公众知晓少、司法执行难、传统思想深的问题,导致该制度少有应用,从而难以达到立法目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惩戒力度、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家暴防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高宗祥 《法制博览》2023,(18):68-70
与驰名商标混淆侵权不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研究突破了传统的驰名商标保护中针对商标显著性保护不足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了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一方面可以保护驰名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维护相应的市场秩序。本文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概述入手,研究了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路径,旨在为我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机制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禁反言制度起源时的区分为框架,对如今美国禁反言规则的分类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判决与当事人行为两个要素阐述了如何理解禁反言规则的分类。这对于美国民事诉讼中禁反言规则效力的研究以及如何构建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选择。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显著,重点领域涉外立法不断推进,涉外执法司法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扎实开展,但也存在立法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执法司法能力受限等短板。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重在建立系统协同的涉外立法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能力,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吴登宇 《法制博览》2013,(10):72-73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公共秩序保留也称作"保留条款"。是一个国际的执政法律中应该重视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本文针对中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对中国立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做出了,分析并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国法律的制定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李岳林 《法制博览》2024,(8):127-12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显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法律选择的重要地位。但是,倘若一味地适用“拿来主义”只会造成“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在经过司法实践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联系地的不确定性、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法官的属地主义明显和在实施过程中法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功能性,有时还会加大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度,与此原则确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本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实施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已日渐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对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严重危害性而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世纪初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身体虐待。何为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会导致哪些危害?我国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现状怎样,存在哪些缺陷?在我国是否有必要制定一部统摄全国的《反家庭暴力法》,立法上又该如何进行规制?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依托对家庭暴力内在本质的深度剖析及有关家庭暴力立法的研究,认为很有必要尽快在国内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以期这一困扰整个社会的问题能早日得到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王堃 《法制博览》2015,(6):44-46
社会组织是由公民、法人自发成立的,以实现公共利益或特定群体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鉴于社会组织在各地发展的差异性,地方立法应在社会组织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通过地方的实践,推动国家立法的发展。在地方立法实践中,要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性犯罪,司法实践中适用抢劫罪时,对"暴力"的认定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情况如何定性的问题在理论界都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对抢劫罪中"暴力致人死亡"情形的司法认定作以深入研究。抢劫罪作为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在对其认定时必须合理、准确地把握立法意旨,做到罪刑相当,法当其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