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问题应慎重选择,在肯定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基础上加以改造和重构,以此作为未成年人劳教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针对实践中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封闭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将社区矫正引入劳动教养制度,将未成年劳教人员作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以构建适合其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的社区矫正模式,使得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其教育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是存是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的法律性质和合理性均受到质疑,学理上多对其持批评态度甚至主张取消它的存在。笔者认为,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确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惑,但从社会发展阶段看,劳动教养制度仍然有着其存在的哲学基础,具有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理顺它的法律性质和地位,改善其监督机制,不仅可以实现其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而且能够和其他行政法律协调一致,同样可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逐渐呈现出与我国法治文明不相协调的矛盾状态,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与改革成为理论界争议的焦点。《违法行为矫治法》(草案)被列入立法规划,就意味着劳动教养制度终将被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取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阴永进 《法制博览》2023,(27):127-129
专门矫治教育制度作为劳动教养制度的替代,被高度赞誉的同时,不妨进行冷静思考。本文从制度运行的实体、程序和执行三个层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重点就适用标准、决定程序、监督机关、闭环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体系化的设计完善。  相似文献   

5.
沾染上毒瘾或者酒癖的未成年人更容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俄罗斯对此的态度是承继前苏联传统惯例,又创新转型期特别处遇的规定。在前苏联时期,吸毒酗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惩罚主要有劳动教养、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两种形式。劳动教养由法院作出判决,对吸毒酗酒人员剥夺自由,羁押在特定医疗场所,以强迫劳动形式予以戒毒戒酒治疗。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明确宣布废除劳动教养制度。至此,对未成年吸毒酗酒者违法犯罪的规制仅保留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以警告、转移监管、赔偿损失、禁止令等为核心的教育感化强制措施,预示着俄罗斯对未成年吸毒酗酒者的处遇越来越宽缓化。教育、挽救的宗旨无论是对吸毒酗酒实施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还是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俄罗斯政府的一贯追求。俄罗斯对吸毒酗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没有颁布过任何一部独立的与劳动教养有关的法律法规。前苏联时期的劳动教养制度,比如吸毒、醉酒人员劳动教养的法律已经全部废止。根据人权人道自由的准则,《俄罗斯刑法典》规定了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但不是刑罚而是刑罚之外的特殊方式。若要和我国现存的劳动教养制度比较,二者仅形式上较为接近。俄罗斯教育感化强制措施的对象仅适用于未成年人,更多体现了教育性,并以实现矫正之目的,只不过在执行上更具有强制性。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法院有权做出教育感化强制措施的判决,其采取的措施除了警告、移交给监护人进行教育监督管理、责令损害赔偿外,还有发布禁止令等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改革。以劳教人员为本是劳教执法机关改革的新理念,它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对开拓劳教工作新局面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总结与展望:人民代表大会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巩固和完善,但在选举制度、人大代表的结构和能力素质、议事规则、会期制度、依法行使职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的关系、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适当扩大人大常委会职权和逐步推行人大常委专职化、科学把握人大会议的规模、不断激活人大的监督机制、不断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于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不甚普遍,而现有的某些地区对该制度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在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就贪污腐败来说,我国近年来此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该制度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即使是在某些已经试点的地区,该制度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无论是从公务员财产的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执行主体、还是从申报结果的透明度、责任追究程度方面来看,其缺陷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虽然在法律传统有很大的差异,但两大法系都有相关的答辩制度,并承载着独立的内在价值。虽然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建立了被告强制答辩制度,但笔者认为该制度并未落到实处,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是"民事被告可以不答辩"制度。因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英美两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被告可以不答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