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春旦 《法制与社会》2010,(21):289-28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没有宪法保障,任何人权保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主要阐述了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揭示人权的立法保障是宪法保障人权的必然延伸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宪法保障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罪犯的处遇经历了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何对待罪犯,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与法律发达的程度。当今世界,尊重和保障人权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2004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人权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罪犯人权的发展也就成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人权实现一般规律的理论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对阻碍我国罪犯人权实现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贾清 《中国法律》2004,(5):40-41
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提升为国家,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的意志上升为人民和国家的意志,由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上升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由党和政府文件的政策性规定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刘建军 《法制与社会》2012,(19):265-267
新刑诉法修改的一个最突出亮点,就是在总则当中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继宪法法律条文规定之后,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保障的明文规定,直接体现了宪法精神,彰显出人权保护理念在立法层面的巨大进步.同时,在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和特别程序等方面,新刑诉法对人权进行全面系统的保障,充分体现出了人权保障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罪犯人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犯人权作为我国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的不断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我国罪犯人权保障制度必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的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普及于中西传统文化,而人权保障是人本思想的现代要求,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内容.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改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新刑事诉讼法也把人权保障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法律条文中.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强调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尤其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加强人权保障的理念将不断促进司法改革,逐步解决人权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庄严承诺和郑重宣示,是标志我国政治文明和宪政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保护原则的入宪,对检察机关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深远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全面落实人权保护原则,是检察机关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职责所在。尊重保障人权必须树立宪法的至上权威。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作为构建一国法律体系基本依据的母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宪法的…  相似文献   

8.
人权入宪的法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入宪,自由有了九鼎之重;人权入宪,平等有了磐石般的保障;人权入宪,公正价值目标必然彰显。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宪法的人权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思东 《法学家》2006,1(3):62-68
2004年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表明我国人权保障的理念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纪元.回顾人权表达的历史,中国宪法大致经历了否认-区分-承认三个阶段;表达结构采取人权保障一般条款和具体基本权利相结合的方式;在功能上,宪法人权表达条款具有更新人权理念、指引人权立法和支撑人权外交的积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宪法人权条款在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持下被转换成显著实践效果;承前启后的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把中国人权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都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内核。人的尊严是人权宪法保障的哲学依据,是人权生长的原点,是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从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建构的根本,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的坚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中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宪法是一部根本法,一般不具有直接司法性。  相似文献   

12.
新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入宪法,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础。腐败问题从不同程度上侵犯了每个平等公民的人权,本文从腐败的定义、腐败犯罪威胁和妨害公民的人权、以法治惩治腐败、保障人权和树立国家法治理念、培养公民人权观念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中国现在所面临的腐败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它的确立并非仅出于功利主义考虑,而在于申明了宪法之为宪法的规范意涵。对它的理解,不仅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提升权利观念、完善宪法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宪政建设的深远影响,而且也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宪法结构、旨意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同样,人权原则的实现并非仅指人权保障的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或许是把它置入规范宪法的视野中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莫振 《广东法学》2004,(2):11-1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和宪政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宪法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着重强调了宪法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依作者之见,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而不是在国内法上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普遍的人权应当得到每一个国家的尊重,但是,由于不同的适用条件,每个国家保障人权获得具体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其程度不得导致侵犯国内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宪法上“人权条款”作为原则与规范,一方面可以作为强化基本权利保障的解释基准,发挥着约束公权力的功能,另一方面为普遍人权观念进入宪法规范体系提供衔接点。“人权条款”的规范效力是自身规范属性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着应然效力与社会实效。对“人权条款”而言,需借助规范文本之外的素材论证其效力根基,基础规范理论的运用使这种从实然转向应然的跨越成为可能。“人权条款”实施二十年来,不仅推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同时塑造了人权文化,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公权力运行的基本准则,凝聚了基于人权保障的宪法共识。就规范效力的保障机制而言,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的强化和宪法监督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完善“人权条款”规范效力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是一个人权受到空前尊重的世纪,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权保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开辟了中国人权保障的新时期,但就我国人权保障的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使人们充分享有人权这一崇高目标的境地。本文旨在通过人权形态探讨人权实现的基本途径,就人民如何真正享有和实现权利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保障人权,人权保障也离不开宪法的支撑。人权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内容,以入宪为制度。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要求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关注现在的人权保障制度,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处于国家绝对权力向公民个人权利逐步转变的阶段,这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要求我们从观念、制度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宪法的基本精神在于人权保障,故刑事诉讼程序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并实现人权保障必然为宪法所关注,并成为基本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应以人权入宪为契机进一步得到完善,以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保障人权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底线,社会的内在和谐是制度性的,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形态下形成的和谐。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确认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内容的宪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首先要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进行宪法层面的设计,确立保障人权实现的宪法制度。只有宪法所保障的人权的最高价值得到实现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