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厘清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重点与难点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重点包括哪些内容。在认知和认同层面,引导大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实践层面,引导大学生掌握如何使之然的途径、方法。最后,难点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局势,必须系统梳理与化解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明晰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爱祖国的信念,全面培养爱祖国的能力,积极践行爱祖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各样文化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客观审视与分析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和认真梳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扩大有利因素,剔除有害因素,充分运用新媒体创造性的开拓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型阵地、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和引导、建立健全媒体信息管控、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监督是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鼓舞青年前进的号角,是凝聚青年力量的旗帜。近年来,我们在团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地区。一、着眼边疆长治久安,把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北部与蒙古、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是祖国的北大门,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重点。无论在经济…  相似文献   

5.
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环境用先进典型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始终把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首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革命传统的重要源泉,抗日战争史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和基本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Z大学的个案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史实的认知情况总体较好,其相关情感反应也总体比较健康;但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抒发对日情感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面临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  相似文献   

9.
屯堡地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之一,其蕴含的忠诚爱国精神、传统伦理道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品格。而深入了解其形成和发展轨迹,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且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特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胡喜海 《传承》2014,(11):64-65
全球化视野下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当重要,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教育,既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应从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维度,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核心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其地位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西方文化激烈竞争;“中国威胁论”鼓噪声渐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员自身建设环境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从以下五方面做好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用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党员自身素质;加强党建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炜  肖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5):180-182
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维度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以中西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以"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激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为依托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峰 《人民论坛》2010,(4):138-139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包括课程教育,还要关注生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够为国家提供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张传辉  王晓玲 《前沿》2010,(3):119-121
当代大学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是我们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创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更促进了意识形态教育手段的创新。同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遭遇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态度的淡化,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冲击校园文化等困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采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手段是实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 2 1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改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作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两课”教师 ,更应该探索如何在“两课”教学改革中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在政治素质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大学校园 ,泥沙俱下 ,冲击着这块“静土”,致使有些大学生失去应有的辨别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 ,不能全面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各种思潮的实质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品德素质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意识带有明显的功利和…  相似文献   

18.
张彤磊  朱卫 《传承》2010,(6):86-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两课”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以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两课”教育中进行创新,就要在“两课”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