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3,(3):18-18
青岛曾是我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在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大批纺织女工下岗了。面对这些曾经为经济建设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姐妹们,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妇联组织,我们深切地感到了肩上的重任。我们把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摸清下岗女工的思想生活状况,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关于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有关政策的建议》,推动政府为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拓展社区安置下岗女工的领域,我们连续三年在基层妇联组织中开展了争创“下岗女…  相似文献   

2.
南通大东公司诞生7年来,共创汇2535万美元,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平均173天就能回收一个大东公司。经济效益如此之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为此,我们采写了公司总经理胡苍松。  相似文献   

3.
锦州市凌河区下辖11个街道,238个居委会,总人口34-4万人。近几年来,下岗职工逐年增多,我们注重发挥街道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自1997年以来,全区22786名下岗职工已有18726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82-1%。我区先后被省、市评为再就业先进单位,5个街道分别被评为省、市再就业先进集体,73个居委会成为“有下岗无失业居委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统一思想,把握大局,把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作为街道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我区是锦州市工业企业和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老…  相似文献   

4.
浅议失业与再就业□毛齐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努力扩大再就业,降低失业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优先考虑和解决的第一位工...  相似文献   

5.
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为何不畅对大余县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调查人民银行大余县支行计划股当前,伴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下岗职工呈增长趋势,下岗后职工再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对县内企业下岗职工及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 ,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但我们也具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 ,努力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积极调动各类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 ,再就业工作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中央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 ,关键是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 ,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 ,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 ,…  相似文献   

7.
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申林德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更是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两年来,我们安阳化纺厂在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9...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7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共有下岗职工1274万人,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7%。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心爱护下岗职工,为他们再就业铺路架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心怀叵测...  相似文献   

9.
关于就业再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劳动者如何顺利实现就业再就业,也是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个劳动者努力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我局是湖北省煤炭工业的老矿区。进入90年代,因资源枯竭、矿井老化、自然灾害和经济体制转轨等多种因素,我局10对矿井先后有6对关停,年生产能力下降44.5%,职工下岗5011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42.2%。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围绕搞活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内挖安置潜力,外辟就业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关停矿下岗职工再就业,使4108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促进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以改革为动力,挖掘企业内部就业潜力关停矿井下岗人员再就业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们以深化企…  相似文献   

11.
实施再就业工程要做到﹃五到位﹄孔德胜吕恩平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目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根据本单位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我们认为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做到“五到位”。一、高度重视,领导到位。再就...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政府和企业付出很多努力,基本保证了社会稳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下岗职工依然与原企业保持着劳动关系,不愿进入非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企业,从而无法实现再就业。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制约了再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部分富余人员进入待业或再就业行列,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他们思想中的错误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是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消除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的观念误区。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中的观念设区对于下岗职工来讲,经济收入减少,心理失衡,思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他们急于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但是陈旧的就业观念却成为他们实现再就业的思想障碍。据我们多方面的调查了解,目…  相似文献   

15.
在未来十几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失业和待岗职工将不断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解决得不好,则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二十一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下岗职工群体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因而解决其就业问题也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下岗职工群体再就业的成本分析,进而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若干对策思考。一、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成本分析我们知道,任何生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好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下岗失业问题之所以使政府、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者个人手足无措,且深感再就业压力甚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缺乏思想准备和精神、心理准备,认识滞后、理论研究滞后,从而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滞后且乏力。随着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逐趋严重化、复杂化,经济理论界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再就业对策越来越感到不满意,于是较普遍地提出了尽快建立再就业理论的共同要求。但是,关于如何建立我国的再就业理论的问题,经济理论界却存在着争论,并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失业、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建立我国…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是全国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大批的下岗职工,经过1994、1995两年再就业工程试点、探索与实践,宜昌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确定从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争取到2000年,实现使80%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总体目标,初步建立起领导重视、标本兼治、政策配套的再就业新机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职工三个主体作用,整体联动、相互协调促进、出实招、求实效,在广开就业渠道上下功夫,使全市72%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武汉铁路分局是铁道部下属一个老运输企业,现有基层单位90个,职工79622人,其中运输单位46个,运输主业从业人员59367人。近几年来,我们在铁道部、铁路局的领导下,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运输走向市场为目标,在劳动管理工作上积极探索减员增效和下岗人员的安置途径,初步建立了职工上岗、下岗、待岗、待业和再就业的运作机制,为全面实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奠定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完善机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推动减员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在用工制度上实施了劳动合同制,逐步形成了竞争上岗的格局。但由于机制…  相似文献   

20.
8年前,他是一名让无数人羡慕,稳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8年中,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饱尝了创业路上的辛酸,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8年后,他苦尽甘来,圆了24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之梦,成为敦化市数以万计再就业大军中的领头雁,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决心。让我们直面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赵长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