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西省庐山南麓、鄱阳湖畔屹立着一座欣欣向荣的“共青城”。这里马路平直,绿树婆娑,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鸟语花香的公园人来人往,书声朗朗的学校生气勃勃,商店、银行、邮局鳞次栉比……附近的农民都亲切地称这里是“小上海”。谁能想到,4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山滩涂。“共青城”的崛起与胡耀邦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生前先后两次亲临这里,看望新老垦荒队员,3次为共青人题词,倾注了他对共青事业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他逝世后,骨灰也安葬在这里,永久安息在共青城的青山绿林之中。  相似文献   

2.
无名烈士     
在这绵延起伏的大别山里,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坳。这是一座秀丽的山坳,人来车往的山坳。溪流淙淙,红花绿叶相映。松柏丛中,树立着一块石刻“无名烈士碑”。 人们知道,这里埋着的是一堆铮铮白骨,这里埋着的是一个不朽的灵魂。人们都叫不出他的名字,而他却被这里每  相似文献   

3.
周永生 《党的建设》2010,(12):59-59
金秋十月,走进民勤县红沙梁乡的两沟三岔,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向人们展示着即将丰收的硕果,一座座砖瓦房展示着沙乡的新气象。宽阔的油路,干净的街道,这里的一切都见证着红沙梁乡党委政府矢志不移带领农民作大、作强、作优棉花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尊师     
在湖南宁乡县城东边有一条婉蜒澄澈的小溪。小溪的东岸有一座僻静的院落——当年宁乡的最高学府玉潭书院。1913年至1916年少年刘少奇曾在这里求学三年。169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又来到这里。他无限深情地抚摸着院中的旧物,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5.
当你走进汶川县水磨镇白果坪村,一定会被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如画似锦的景色所陶醉:一条条致富路从这里延伸,一幢幢小洋楼在这里崛起,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四通八达的通讯网连接着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6.
土桥村新貌     
成都羊市街西延线迎宾道旁的金牛开发区土桥村,犹如一朵默默开放的小花,清纯、秀雅,却又生机勃勃。顺着西延线来到三环路以外,可以看到一座座式样别致、色彩淡雅的乡间别墅一样的小楼院落,它是农民的住房;可以看到一座座像运动场那样宽敞的草地上矗立着整洁的楼宇,那是工厂;还有一座座被凤尾竹覆盖着几乎看不见屋顶是什么样的、别有风味的民宅,这就是农家乐。土桥村的今天,是这里的领导者和劳动者们付出了努力和心血的结果。书记晋良元感慨地告诉笔者:自从2000年7月土桥村由金牛乡管转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后,原来的产业结…  相似文献   

7.
一座座外国教会的教堂,一幢幢达官贵人的别墅,一栋栋海外华侨的寓所,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1923年6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一栋独立二层的普通民居内来了30多位身穿笔挺西装和几位身穿长衫的客人,其中一位长着连鬓胡子、高鼻梁的外同人尤其显眼,他就是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关键人物——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相似文献   

8.
在茫茫兴安岭一个向阳的山坡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板房.正是初冬的季节,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晚上才停下来.太阳通红着脸刚从密密的樟子松的雪缝里探出了头,戚克祥就走出了板房.这是他领导的作业组的所在地.自打高中毕业来到这里,16年了,从一个小力巴到全国的劳动模范,戚克祥在这里迎送了多少回日出日落,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相似文献   

9.
这个人是谁     
李浅予 《求贤》2008,(10):44-44
这个人在艺术院校读书时,已接近30岁。这个人长年留着平头,长年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黄球鞋。这个人高颧骨、眼窝深陷,走路时重心靠前、腰背微驼、目不斜视。按说,这个人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就因为他比别的同学大上一轮,因为他的这身一成不变的老土打扮,反而让他成了这座著名学府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生。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以为他是个农民,但突然有一天,大家却吃惊地发现,他其实来自一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诞生的地方,他从这里踏上革命征程,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是一座名山屹立的地方,英雄的川东游击队铸就了华蓥山坚强的脊梁;●这是一个时代浓缩的地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这就是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一座城——广安。8月中旬,我们来到这里,对话市委书记王平,听他为我们解读广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1.
郝文秀  王世甫 《实践》2009,(Z1):24-25
这是一座山,一座库伦人民心目中的圣山。它巍峨高耸,气势磅礴。这里有一个人,他憨厚朴实,说话木讷,只有当他沿着70度的山坡,艰难爬上高高的山顶,看到屹立在山顶的广播电视转播台一切运转正常,他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他的家在35华里之外,起伏不平的砂石路,海拔541米的山峰、375级石阶、每天  相似文献   

12.
杨品 《党史文汇》2006,(8):11-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906年9月,赵树理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农民家庭,在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具有出色的文学天赋,一生情系农民;他丰富的文学实践植根于深厚的黄土地;他执著于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并创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众多家喻户晓、呼之欲出的农民典型.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城南陶然亭湖畔,有一座带有鲜明的五四时代特色的青年男女拥肩而立的雕塑,石雕后那个林木葱茏的土丘前赫然并立着两块汉白玉石墓碑——这里便是革命先驱高君宇和他的挚爱石评梅死后并葬的坟冢。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大三台沟走过二道桥,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砖房和约150平米的大棚圈,这就是六师红旗农场畜牧一队哈萨克族牧民艾丁家的饲养圈。在这里他精心管理和饲养着350只羊、10头牛和1匹马。36岁出头的艾丁因为小时候家庭贫穷,吃了不少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士、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而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旧朋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土、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大院内一处青松翠柏间,矗立着一座白色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题写的“刘伯承元帅部分骨灰葬于此”12个大字。每年清明时节,南京军区首长和刘帅的夫人汪荣华以及官兵代表都要来此凭吊瞻仰;这里也成了广大官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壮丽光辉的一生,不幸在北京逝世。他在病重期间留下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养育他的祖国大地上,还要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原南京军事学院旧址一一w南京军区司令部大院内。这便是这座纪念碑的来历。刘帅为何如此钟情于这块土…  相似文献   

18.
卞民德  赖晓林 《党建》2010,(4):22-23
在江西省南昌市,有一座名为“进顺小康家园”的花园式住宅小区,1441位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这里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富裕生活。  相似文献   

19.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湖南浏阳中和乡苍坊村的一座普通的农舍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5岁时,他参加革命,踏上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征程。故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倾诉着这位身居要职而两袖清风、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伟人的名字与一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这座城市的幸运与荣光;一个人的名字镌刻在一座城市人民的心中,则是一个人的高洁与伟大!美丽的鄱阳湖畔,有一座共青城,她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惦念、向往。这里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科技之城、绿色之城、国际之城。共青城的名字与胡耀邦的名字紧密相连,共青人说,没有胡耀邦就没有共青城。胡耀邦同志先后三次来到共青城,从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他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崛起;这里的人民也深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