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李义虎简介李义虎,籍贯河北肃宁,1961年1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中国与亚非27国友好小组副组长。其出版的《"一国两制"台湾模式》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其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或台湾方案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论述在海峡两岸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台湾学界和出版单位因看重其研究价值已准备在岛内出版该书的繁体字版。  相似文献   

2.
正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决定将其纳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港区国安法"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一步,开启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新里程。在台湾,"港区国安法"的出台也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岛内舆论普遍积极评价这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认为香港的稳定发展于台湾有利,呼吁民进党当局应务实改善两岸关系,勿继续消费香港议题,挑动两岸对立。  相似文献   

3.
姚同发 《黄埔》2012,(6):82-84
她是最早到祖国大陆访问的"海归"人士,在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初期便"回到了家";她亦步亦趋地踏着前辈的足迹,在岛内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用生命书写着灿烂人生;她曾在美国出版专著《一国两制在台湾(英文版),并赠送给五百多位参众议员,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她就是台湾著名律师、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  相似文献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已由科学构想成为成功实践。然而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仍有不少民众对“一国两制”心有疑虑。排除对民调准确性的质疑因素,分析其原因,当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3)
<正>台湾新当局强力推行"一例一休""政策",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抗议声源源不绝……那么,何为"一例一休","一例一休"从提出肇始在岛内引起怎样的风波以及"政策"上路后岛内各界反映如何,台湾特约撰稿人给我们做了释疑——蔡英文当局上台后,2016年下半年台湾财经界讨论最频繁热烈莫过于"一例一休"四个字,尽管蔡英文曾公开宣称"劳工政策及休假争议,是民进党心中最软的一块"。但新制上路后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3)
<正>1月20日下午,台湾统派团体中华爱国同心会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办"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一国两制’"演讲会。这是中华爱国同心会以"一国两制"为主题举办的第四场演讲会。演讲会上,来自台湾各地的该会多位干部、会员走上讲台,阐述自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强调"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7.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局势与岛内局势急剧变化的今天,对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八项主张的发展,将对发展两岸关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中,有人几乎每月每周都在攻击"一国两制",并表示说,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他们把"一国两制"说成是"矮化"台湾,是"骗婚",是"招降",是"旧主权观"。这是对"一国两制"的严重歪曲。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历史情况下提出来的。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渐形成了以邓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本来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却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之于解决澳门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即"港澳模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一些正式场合较少提及"一国两制",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放弃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方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失败了。鉴于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各种误解和歪曲言论,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台湾"大选年",岛内政局发生巨变后,蔡英文当局对其对外交往策略进行了调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挟洋自重,遂行"联美媚日抗中"为主轴的对外交往政策,妄图通过所谓"踏实外交"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但囿于台湾岛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和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现实,注定蔡英文当  相似文献   

11.
台湾岛内统派是国家统一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当前,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其既难以对"台独"势力的系统"去中"形成有效制衡,也难以对中国国民党的逐步"去统"进行有力劝阻。分析新时期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是台湾岛内统派发展壮大并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更大功效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同时,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完全有充足的理由: 第一,岛内台独势力的存在,分离倾向的发展,使台湾客观上有着从祖国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2)
<正>台湾岛内"九合一"选后,国民党重挫,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内外对马英九的批判与攻击排山倒海,最终迫其辞去党主席一职。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多少都会受到个性、用人风格、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一定有功有过。但在今日台湾岛内,似乎对马英九的评判只有过,完全没有功。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面对岛内乱局与困境,打破两岸僵局、维护台海和平,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台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 ;增加台湾民众对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认同感 ,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表明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 ,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 ,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真正地扩大国际空间 ;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 ,是台湾经济获得再次腾飞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陈小兵 《台声》2014,(4):76-77
<正>2013年10月,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落成。广场为纪念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于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而建。50年代初,台湾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遇害。这些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12月中旬,媒体报道纪念广场落成开放的消息后,在台湾岛内及海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多位岛内及早已移居海外的"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及遗  相似文献   

16.
在坚持"一国两制"、《反分裂国家法》和基本的侨务政策与法规等国家宏观制度法规的基础上,新时期,海外统一战线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港澳地区发展的新情况、台湾岛内的新局势以及海外侨情的新变化,结合国内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分层次、分对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观和微观范畴的相关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不仅在其"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中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四个基本点",而且为了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还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设想,如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的"三个不变"与"六个保护"政策和实行"一国两制"下台湾高度自治的"四项权力"。这些设想多数是他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为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不懈努力中 ,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 ,并不断完善对台政策 ,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一 )进一步明确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定位 ,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 ,揭露台湾当局不断变化的形形色色分裂和“台独”言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① 。 90年代台湾问题的解决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台湾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当初坚持一个中国 ,实行中华文化教育、认同统一的二蒋时代相比 ,在…  相似文献   

20.
李立 《统一论坛》2011,(2):72-74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面对民族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蒋介石毫不手软,将铁血手段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坚决镇压了岛内的"台独"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