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青 《人民公安》2006,(8):51-51
昨天又见到他了.他在人事考试中心的楼下慢慢地走着,一副心情放松的样子.我正急着出去,匆匆地走.但因为看见他,心情一时欣喜起来.我大声地叫他,他头也不回,假装没听见.还是慢悠悠地走,根本没有搭理我的意思.我又叫了他一声,他还是没有理我.  相似文献   

2.
“受贿”记     
《时代潮》2001,(20)
我正忙着手中的活儿,门被敲响了,一位身材偏瘦,鼻梁上架着宽边眼镜的青年走了进来。我示意青年坐,并很职业化的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青年没有坐下,而是十分谦卑地站在我的面前。这时候,我才发现青年是一圆珠笔促销员。  相似文献   

3.
他走了,却被人们记下了,因为他把自己根植于伊犁河谷各族人民群众中间。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为他心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是伊宁市农林局原副局长陈廷华。情牵各族群众陈廷华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一切是党给的,我就是献上自己的生命,也无法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6日,以生产黄金闻名全国的豫西重镇灵宝市"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就是发迹于灵宝且在灵宝"辉煌"过的三门峡市国税局原副局长李兴泽。不过,他此次来灵宝,不是以副局长的身份视察工作,而是作为一名被告人接受法律的审判。此刻,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和矜持。面对庄严的法庭,他只有支支吾吾的回答和语无伦次的辩解。经过一天的审理,人们从确凿的事实中,彻底看清了李兴泽这个靠纳税人的血汗钱养肥的税务局副局长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希望工程20年.在爱中行走的印记.有无数的人和事感动并深深影响着我们。刘伟岸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们从心底里敬佩的好心人。十几年前的一个炎炎夏日,北京希望工程接待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形瘦弱、穿着破旧、满头大汗的盲人走了进来:"这里是资助学生的地方吗?"我们赶紧请他坐了下来,只见他从兜里摸索着掏出一个手绢包,里面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我要捐款,资助13个学生,我终于实现我的目标了。""什么目标?"大家好奇地问道。"我要资助100个学生,加上这13个,我就完成了我的目标了"。他微笑着说道。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6,(10)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凝视。比如说,作家村上春树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长跑一小时,用独处的时间得一份安静和沉默。他撰文说:"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7.
何家弘 《楚天主人》2010,(11):42-42
这是我第三次访问德国了。前两次德国之行,都让我对德国人的守规矩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我还听说了一个故事——我喜欢称之为"法治的传说"。一名中国青年到德国留学。他才华出众、相貌英俊,很快就结识了一位德国姑娘,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一天,两人上街,遇到一个小问题。他们要过街时,两边没有车,但是行人过街的信号灯是红灯。小伙子在国内已习惯于"过街看车不看灯",于是就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德国姑娘看得目瞪口呆,等变灯之后才走过去,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中国青年说"拜拜"!其理由是:这个人太危  相似文献   

8.
城市贫困家庭的食品消费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叔叔,我在幼儿园挺好的,老师今天夸我,说我坐得端正…我在家不听话,很想吃肉、果冻、鸭子、糖果、红烧肉,喝牛奶、桔子水…" 话题转到"吃",一直端坐在小凳上乖乖地听着大人说话的他,忽然拉着我的手,一反刚才的畏畏缩缩,急切地表达他那常常被大人认为"不听话"的渴望,直到涌出的口水堵住了嗓子.可以想见,这些话已经在他心里憋得很久很久.可是,他又能向谁诉说呢?  相似文献   

9.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一个亲戚是演员,小时候我常到舞台上去看戏,找个凳子,隐身在乐队或大幕一侧,虽然享受到一种特权,戏却完全走了味,没有台下看起来那般威武、逼真、动人。锣鼓敲着,过门奏着,一位大将军就要上场,可扮演大将军的演员还没挂好胡须,他一边向帘子走近,一边继续和...  相似文献   

11.
发言以后     
好像一夜没有睡,还是几乎一夜没有睡?或者就是一夜没有睡。 94年3月初,北海要召开一个经济和文化的会议。北京去6人,我先生梦溪和一位经济学家分别作一次讲演。会期两天,会后即回京我好赶上全国政协会。梦溪已经先行走了一天一夜。我是说,这一天一夜他都在写讲稿,每写一字就向北海又走出了一步。清晨他在整理厚厚一叠好几千字的稿纸,我说你在香港已经讲过这个题目,怎么又写这许多?他说总要给人新东西。虽然这次的听众与上次的听众没有一个是重的。做惯了认真的人。既答应了人家去北海,就要认真地去。尽管此行于我们,实在如赶场,实在是  相似文献   

12.
徐坤说"爱情不是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找不到它只是因 为我们还没有真正懂得它。" 爱情来的时候,我们正行走于古镇,择民居而栖。遇见 了他且在一段时间里与他同行,然后交错。结局虽然殊途, 这样一程程地相识,相伴,继而道别再上路,生活便因下一 站未知的相遇而充满惊喜。因有了风景之外与爱有关的故事 和感动,于是我们一路走着,一路爱着……  相似文献   

13.
章健 《两岸关系》2005,(2):61-63
1月3日清早,我从一位台湾朋友那里得到噩耗:"辜老走了。"虽然事先已经知道他身体不好,可刚刚迈入新的一年便匆匆离去,还是令人觉得十分惋惜。 "哲人其萎,增我悲思。"海协会长汪道涵的唁电情深意切,"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  相似文献   

14.
孙宗鉴 《黄埔》2009,(6):33-33
我于1943年冬从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八期毕业,分发到第一师,驻防陕西潼关。我们去了3位同学,我下到二团,王团长是黄埔六期前辈,他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坦言很久没有本校同学分发来一师,并告诫我这里是前线,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大西北较清苦,应牢牢记住学校大门两侧标语——“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他又扼要告知我本师两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内疚的戏言     
昨晚队友托梦与我 ,他还是那副急样子 ,一见面就冲我嚷嚷 :“吹我的大作写出了没有 ,你还真盼着我光荣呀?”说完哈哈笑着一拳向我捣来。我醒了 ,仔细咂摸了一番还飘留在记忆里的音容笑貌 ,禁不住泪如雨下。是的 ,队友走了 ,永远走了。他在下班回家途中为了救人 ,义无返顾地跳进了充满毒气的枯井里 ,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一个保安人最有价值的回归 ,那一刻 ,人们只是在他的脸上看到了27岁的年轻和嘴角上还挂着新婚的甜蜜……在保安队 ,他是副队长 ,专门负责内勤 ,他性格外向 ,文艺细胞多 ,特别是那种自由舞步 ,教得全队保安队员人人会跳。他…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1,(10)
去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河北省黄骅市委书记王进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我。我们谈了一阵企业改制的话题之后,他说:"要写就写写林业局,写写林业局长李长敦,他是个干事业的人。"话平直,意真切,表现出一位领导干部对部下的肯定和关切。这些话在我同李长敦接触的几天中得到了充分地印证。他质朴、坚强而又执着,为发展冬枣事业、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呕心沥血、受尽苦累。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公民导刊》2015,(2):58-59
我们这些生活在盆地里的人,内心是向往大海的。我已经多次去看海了。海南的海、广西的海、台湾的海、韩国的海。无论是南方的海还是北方的海,其实都在太平洋的边边。每次看海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想起来还是跟母亲一起去看海更幸福。那是春节期间,我们带着两位母亲去了北海看海。一位是妻子的母亲,一位是我的母亲。我们畅游了漓江山水、观赏了阳朔风光。两个母亲从来没有这么亲近地走在一起,她们甚至手挽手如亲姐妹一般,快乐像天使。如此  相似文献   

18.
他哈哈大笑着走进来,说道:"我被放到网上,还是最近才知道,怪不得那么多外地人打电话包我的车。"他的声音、他的外形、他说话的语态,无论从哪方面都看不出他今年已经60岁了。  相似文献   

19.
正17年来,谢华娟努力推进社区党建与民族工作互融互促,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赢得了社区各族群众的肯定。"我没有现金,只能微信支付。""我只收现金。""那我没法买你的东西。"一天,在南宁火车站铁道饭店附近,有人在馕饼摊前买馕饼,没带现金想用微信付钱,但摊主新疆小伙却不懂如何用微信收款。双方都为难之时,一位妇女过来用微信帮新疆小伙收了钱,然后给他现金;接着又教他如何使用微信收款,并帮他复印了一个二维码放在摊位上。新疆小伙很感动,妇女走后,他问旁边的摊主那是谁,"你刚来,可能不认识,她是我们中华中路社区的党委书记谢华娟。"旁边摊主告诉他。  相似文献   

20.
在尉氏县朱曲乡毛寨村,有一位青年朱建云,赡养了五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并供养着三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为了他们,他牺牲了爱情;为了他们,他曾经放弃了工作……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面对几位重病的老人,朱建云从未嫌弃过他们,也从未有过怨言,他说,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的老人,我的爹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