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玉 《台声》2024,(3):56-61
乡愁是无数赴台老兵的心结,故乡是他们的根,这里有他们的父母、亲人,他们从小生活的田园祖宅,无论漂泊多久,故乡永远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本文讲述的是一位真实的台湾老兵归乡故事,他想方设法要回到大陆亲人身边,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能魂归故乡。我们希望两岸离别不再发生,两岸从此不再有分离。本刊分两期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12)
<正>5月9日下午6点,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从台北飞来的航班ZH9076缓缓降落,75岁的老人杨信琏着白衬衫黑领带,背一个崭新的大背包,步伐沉重,神情悲哀地走下飞机。老伴周如英跟在身后,不时用双手托住背包底部。走到接机口,杨信琏轻轻地蹲下,将背包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抱出背包中的骨灰坛,将脸颊紧紧地贴在上面,红着眼眶,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位从古黟深山桃花源里走出来的农家孩子,16岁就在报上发表章,揭露抨击日本侵略的罪行。他当过教师,当过兵,在台湾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一生坎坷,卖为生,最后受台湾一家报纸邀请,成为一位资深记。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为人做事热情负责,乐善好施,侠义潇洒,重情重义,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不怕得罪权贵,  相似文献   

4.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14,(12):49-51
<正>一封表扬信辗转交到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领导的手里。写信人叫徐明,是一位居住在台湾新北市永和区光复街的老台胞。信里赞的是"工商银行之大爱",扬的是"朱捷先生之仁义"。看完这封信才知道,这位老先生讲述的是工行员工朱捷10年来侍奉台湾好友杨银岳的感人故事。咱俩都是当兵的2002年,30岁的朱捷在工商银行上海普陀支行曹阳新村第二支行当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2)
正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伴随旧时代落幕的,是成千上万名国民党官兵背井离乡,一去就是30年、40年,甚至永远。这些在台湾人被称为"荣民"、在大陆被称为"台湾老兵"的群体,除忍受思乡思亲的痛苦外,其中的很多人还要忍受生活之苦,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爱情。李旭华是其中的一员。直到1992年,时隔43年,李旭华才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如果他不是在回乡探亲的过程中遇到张泽进,那么他人生可能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3)
<正>由于家族企业的工厂就设在草屯南埔,邻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前主委简荣聪旧宅,多年前开始对简先生庭院放置的许多台湾早期乡土文物,颇感好奇与喜爱。影响我积极投入收藏则是在1989年间。某天,看到南埔附近一处民家旧宅正进行拆屋整理,发现挖土机随势就将许多在屋檐下的陶瓮铲破,当下看到非常伤心,马上跟开挖土机工人谈,工人说:"这些主人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3)
<正>戴安澜,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高中中部;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参参加加了北伐战役;1933年,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1937年8月,升任第第2255师73旅旅长。"七七事变"后,面对国家危亡,戴安澜以一个军人的天职投身抗日救国之中。他曾打算化名"戈挥日",开展游击抗日活动。"戈"乃  相似文献   

8.
黄应华  刘庚寅 《黄埔》2012,(3):40-43
参加把日本兵赶出腾冲的那场战争.是我一生中最荣幸的事,也是我对家乡的一份交代。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13)
<正>如何收藏文物一般收藏品的来源,主要以正规经营文物者为主,包括收藏家、民艺业者等。对于来路不明者以不买为原则,这样才能杜绝违法行为,否则会助长不良业者之歪风。因为,自己老家的藏品遭失窃,包括两件"郭啓薰"彩绘门板。台湾闽南话有一个词叫"刁骨董",意思即卖古董的人知道你的心态,他会察言观色,知道你会买,但不会马上卖给你,除了抬高价格,测试你的诚意到什么程度。所以,你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16)
正台湾的湿地公园很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候鸟,比较稀缺的有灰雁、东方白鹳、黑面琵鹭、白冠鸡、寒林豆雁……等,在秋冬时节经常吸引大量游客。从小我就对候鸟有许多憧憬,它们越过大洋、攀登高峰,季节到了就启程,路线坚定、不畏狂风暴雨,再远再累也从不退缩。温带的北方是它们的家乡,它们在那里出生、茁壮,也在那里繁殖、老去。在台湾也曾有一群老兵心系家乡,他们随着国民党退居来到台湾,却  相似文献   

11.
李吉双 《台声》2011,(9):66-66
去台湾的第四天,受朋友的邀请,我们去了台中市。据说这是一个颇具台湾传统特色的城市。进入台中,当我们搭乘公车前往东海大学的路上,我听到了坐任我前面的一位老人用标准的大陆口音在向人问路。原本以为在这异乡遇虱了同乡,大家没准还能交换一下出行心得,于是就向他打了一个招呼,却没想到眼前这位老先牛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被国民党抓壮丁到台湾的一位老兵,而60多年的经历竟没有让他改变乡音。  相似文献   

12.
王延洲  吴昌华 《黄埔》2011,(1):42-45
第一章猴年初冬,出生时风雨雷电父母惶恐,请来算命先生我叫王延洲(曾用名王延周),山东日照县(现改市)城东大孙家村人,生于1920年11  相似文献   

13.
14.
《台声》2016,(9)
正这是我收藏的一张传单,一张有关大陆台籍老兵的传单。传单制作于1976年。那时,空飘和海漂宣传品是两岸喊话的方式之一。传单正面是大陆台籍老兵周裕源及其妻子、子女的全家照。照片左为文字说明,曰:"周裕源是台湾省新竹县人。一九四六年被国民党押送到祖国大陆,充当打内战的炮灰,一九四七年在山东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参加了人民军队。一九五八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在福建省龙岩地区机关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17):104-107
<正>看过这个题目,读者会以为这是要写3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个身在美国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吾爱尤敢是她台湾雅美的名字,陈彩霞是她在台湾时的汉语名,费太太是她后来在美国的名分。自从新冠肆虐以来,特别是美国的疫情延烧,不断攀升的那两组数字,时时让我心悸。我从来没有如此惦念过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台湾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听不到她的消息,我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能收到她的回复,  相似文献   

16.
尚道 《台声》2008,(9):26-26
一身白色运动装,一辆历经磨难的山地自行车,车前奥运志愿者旗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车后一杆自制的旗帜,上书繁体标语——“向祖国致敬,为奥运欢呼”;身挎两个已经洗得有些发白的旧书包,衣服袖口处因烈日晒得黑白分明,黑红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这是张屏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7.
4位省委书记和台湾农业专家,为江西红土地绣出“高山常青,碧水长流”的现代绿洲,深情地携手挥动神来之笔……一公元1995年10月。500多位肤色各异的海内外新朋老友云集洪城,再度目睹江西日新月异的巨变。生机勃勃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规模宏伟的南昌大桥,纵横...  相似文献   

18.
一位普通的女性,一个平常的妻子、母亲。没有闪光的语言,只有辛勤的操劳。是什么举动令人如此敬佩,是什么言行让人感叹不已?! 她叫姜致莲,丈夫尹继常是位22年卧床不起的高位瘫痪病人。 为了丈夫——她牺牲了自己的黄金年华; 为了丈夫——她吃素咽淡,孝敬婆母,用一腔滚烫的爱支撑着这个家,把儿子养育成人参军保国; 为了丈夫——她累出了一身的病……  相似文献   

19.
何伟  周立斌  付丽 《台声》2001,(7):42-43
4月的燕赵大地,一派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之际,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我们相逢了再次来冀参访的台湾桃园劳工、老兵自救会会长段家安先生。祖籍湖北的段先生,生于1932年,1949年随部队去台湾后在部队服役直至退休,可以说是一名地道的老兵。今年已80高龄的段光生,精神矍烁,身板硬朗,  相似文献   

20.
詹声谷 《黄埔》2009,(5):55-55
湘西洪江在明、清时期已是名闻天下的古商城。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陆军军械化学校由广西柳州西迁到洪江,校址建在沙湾乡寨头村,距离洪江市十余公里,校本部设在寨头村向氏宗祠,学员队、学生队、自动车工程学院、战车研究所、实习工厂、直属部队安置在寨头村附近,尚有制造工厂、大修工厂、电工厂等设施绵延十余公里直到洪江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