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台声》2018,(14)
正7月9日上午,"2018第三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开幕。北京市台办副主任于凤英、北京台协会长章启正、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秦君、中华创业育成协会副理事长杨始季、台湾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等出席开幕仪式。由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发起,联合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台湾中华创业育成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第三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自2月25日启动报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热烈关注。5月25日、6月8日、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6)
正8月6日,台创星SHOW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暨高市青创(福州)育成中心,在福州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揭牌成立。台创星SHOW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暨高市青创(福州)育成中心,是由台湾高雄市青年创业育成中心建构的新的两岸创业育成中心,是一个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交流,实现两岸青年共同创业的平台。台创星SHOW在福州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建立的众创  相似文献   

3.
<正>7月6日,第四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第二十届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动在北京举行,两岸参赛队伍及台湾嘉宾、在京台生台青近400人与会。本届创新创业大赛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提供奖金支持。据介绍,比赛设前沿科技组和文创体育组,前者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环保节能等类别,后者则有游戏电竞、动漫设计、休闲产业、体育产业等。台湾和北京赛区经复赛选拔,分别有24支和20支队伍进入当天的总决赛。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2)
正大陆很多城市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发展,每一次来都感觉到这里在变化,这是一个让你感受到在往前走的地方。也是在那一年,郑博宇迈出了在大陆发展的第一步。关于他郑博宇,男,汉族,1986年生于台湾。北京创业公社港澳台事业部总经理;"新时代台湾青年六原则"发起者;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的首位台籍获奖者。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9)
正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创业公社"),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孵化基地+投行业务+产业链增值"为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区域产业服务的全产业链孵化系统。2016年10月,创业公社台湾青年创业驿站正式启动。该驿站由创业公社台湾青年员工策划、打造,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8)
<正>由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交流中心与台湾鲲鹏会举办的台湾青年北京创业研习营活动于9月3日结束。9月2日下午,来自台湾的32名大学生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华灿工厂"进行了一场商业计划书模拟路演,初试大陆创业水温。台湾青年"创业团队"在华灿工厂的辅导下完成商业计划书,大陆团队则带来了保健饮品、润滑油再生和智能超市等3个项目。每个团队向来自投资领域的四位评审展示商业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18日,由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2016"创业创新·筑梦温州"台湾青年人才对接会在北京举办。这是该中心继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创业创新·筑梦温州"在京知名高校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座谈交流会后,大力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又一积极举措。本次对接会带来温州当地高校及企事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1)
<正>5月1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财团法人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台湾会馆重张五周年成果展"及台湾画家"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辉,北  相似文献   

9.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2):42-43
<正>12月10日,由全国台联、台湾南投县文化基金会和北京市台联共同主办的"台湾南投美术 工艺精品2010北京展"在北京台湾会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台湾南投的艺术精品首次在京面向公众展示。据了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夏天,在北京和台湾,一群年轻人用骄阳般的热情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忙碌着,奋斗着。到底是什么事情可以让大家如此兴致高涨,不辞辛苦?没错,就是时下年轻人最关注的主题——创新创业。由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与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如火如荼地展开。赛事自5月开放报名以来,共吸引京台两地200多个团队报名。经过6月在北京、台北、高雄举行的三场复赛,共有23个团队脱颖而出,晋级决赛。8月18日,这些团队汇聚京城,决赛选址在创业核心区——北京清华科技园举行。  相似文献   

11.
憨态可掬的“康师傅”在京城一炮打红之后,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的产品走进了北京人的生活:伊瑶、蜜雪儿时装、台湾牛肉面、康莱蛋酥卷、乖乖系列食品、莱思康电脑……而随着北京市新的优惠台商投资政策的即将出台,会有更多的台湾招牌、宝岛风味和台湾产品出现在京城街头.近年,台商跨海“登陆”的脚步不断加快,古都北京一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京台湾游客约占到大陆台湾游客的三成;而北京作为文化中心,集中了大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北京的综合教育水准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北京在吸收台资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璀璨花灯,映照着流光溢彩的爱河;京腔京韵,给南台湾增添了"北京味道";"非遗"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宫廷小吃,让市民大快朵颐……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高雄灯会艺术节暨第四届北京特色周3月4日在台湾高雄市的香蕉码头开幕。由北京市台商投资服务中心、丰台区商业联合会、丰台区旅游行业协会等联合承办的北京特色周共设有丰台旅游推介区、非遗工艺区、北京特色小吃区、科技文创区、残疾人职康劳动产品展示区五个区域,其中北京特色小吃展位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8个,丰台旅游推介区展位3  相似文献   

13.
元非 《台声》2007,(Z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味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很多…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8)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为积极推介温州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让台湾青年充分了解温州的创业就业环境、扶持政策、发展空间、福利保障,4月8日,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再次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创业创新·筑梦温州"台湾青年人才对接会,推介温州人才新政,支持台湾青年在温创业就业,现场对接工作岗位。本届活动吸引了150多位在京高校深造的台籍青年人才参加。会上,浙江省台办副主任何永明  相似文献   

15.
杨伏山 《台声》2014,(7):79-79
<正>6月6日上午,北京台湾会馆迎来了一次艺术盛宴,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会主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台湾之美——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台盟中央秘书长张宁,北京市台办副主任黄塞溪,台盟北京市委秘书长彭京玉,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执行副主席王子忠,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8日,北京天气晴好。今天开幕的2017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更令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阳光灿烂。一大早,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文涛就带领7位同事前来站台。原来,此次博览会首次加入台湾元素,增设了"海峡两岸展区"和"台湾美食区",参展的台湾厂商中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2)
明清时期,在京城建有多个全国各地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始于明代,清代是北京会馆的重要发展时期,会馆到清末才走向衰败。明代的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北京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做官、经商,而且从明永乐十三年科考开始,北京作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一般每3年要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试,因此设立会馆,便成为外省人士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台湾在北京设立会馆,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如当年分巡台湾道刘璈在报请购建全台会馆的呈文中所说:"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自即期起,《台声》将刊登北京台湾会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6)
<正>52名台湾青年学生与北京当地的大学生"一对一"结成好友,分别入住北京52户家庭,通过两天时间深入体验地道北京生活,品味浓情京味文化。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这次活动给台湾青年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悠闲逛胡同大口吃卤煮"原来烤鸭还能这样吃,‘吃货法’吃烤鸭还是第一次听说。"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行销管理系候艺玲与北京韩笑是这次活动的结对好朋友,按照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4)
<正>12月3日,2017海峡两岸武术交流会正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的170名武术爱好者走进北京大兴区,与大陆武术家联合进行"精武表演"。2017海峡两岸武术交流会是由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省市台办和台湾中华全球洪门联盟总会发起、吸纳两岸民间业余武术爱好者参与的群众体育活动。当日,台湾武术爱好者首先走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