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台 《台声》2018,(14)
正6月26日,广西教育代表团赴台湾参加第一届桂台幼儿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该论坛以"适性学习·成就天赋·幼儿教育的翻转与创新"为主题,由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台湾大中华文化教育交流协会联合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广西、台湾、香港、澳门近40所高校及幼儿园60多名代表参加。广西教育厅副厅长孙国友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近年来,桂台交流与合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广西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加强桂台农业合作是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有益的事情。文章对广西发展桂台农业合作做了分析,提出桂台农业合作要注重政策引导,合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对台湾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学习和创新方面。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9)
<正>第13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暨第10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以下简称桂台经贸论坛)于9月15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两岸工商界、农渔界、文创界人士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探讨深化桂台交流合作和两岸产业共同市场合作的新途径。本届桂台经贸论坛以"共享丝路机遇,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充分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广西与台湾交流日益密切,举办11届的桂台经贸文化论坛已成为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对推动桂台两地各领域合作产生了重要积极意义,而其中农业交流成为重要亮点之一。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外经处处长韦波介绍,2005年,广西台资农业企业仅有16家,且投资规模都偏小。2015年入驻的台资农业企业总数达300多家,增长近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召开纪念中共梧州地方组织建立70周年座谈会今年10月是中共梧州支部(即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10月25日,中共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梧州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梁家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  相似文献   

6.
正4月25日至28日,"聚才引智汇力桂台融合发展"交流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台湾教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以及大陆有关部门和高校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桂台人才交流合作,推动桂台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行热烈交流。期间,主办方还举行了"百名台师看广西"系列活动。两岸同胞共圆复兴梦想"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支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相似文献   

7.
6月27日至7月3日,“2004年桂台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周”活动住广西举行。台湾少数民族人士交流团一行41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交流周期间,台胞在桂林、柳州等地游览了秀丽的风景区,并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龙胜、融  相似文献   

8.
桂台经济合作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东 《桂海论丛》2001,17(3):86-88
改革开放以来 ,桂台经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前景看 ,广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及人缘优势 ,与台湾先进的技术、营销管理水平及资金实力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发展前景广阔。广西要抓住机遇 ,改善环境 ,拓宽桂台经济合作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记者从首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强桂台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首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于今年  相似文献   

10.
黄雷 《当代广西》2014,(14):54-55
正郑伟标,男,1962年生于广西梧州市,现为梧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梧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千年古城梧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这块风光旖旎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少吟咏风物的诗篇。在他们的洋洋笔墨中,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逐渐成为梧州的美丽缩影,至今仍为本地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梧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士商萃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的商埠,有“小香港”、“小广州”之称。建国以来,由于广西陆路交通发展,物资分流,梧州商业的地位起了变化。加上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梧州的商贸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现趋缓的形势。如何扼制这种趋势的发展,重振商埠的雄风,对梧州来说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一、梧州市发展商贸业的有利条件发展商贸业,重振商埠雄风,是梧州今后发展的希望所在之一。中共梧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20字方针:“工业强市…  相似文献   

12.
吴毅 《桂海论丛》2004,20(4):F002-F002
2004年6月23日,梧州市委党校系统召开了“梧州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研讨会”。参会人员有梧州市委党校、蒙山、岑溪、藤县、苍梧等县委党校教研人员共60多人。研讨会特邀了梧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策研究室、梧州市社科联、梧州日报社、广西区委党校科研处等部门领导和代表参加。中共梧州市委副书记、梧州市委党校校长韩元利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2篇,经认真评选,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十项。会议给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了奖状。会议代表紧密结合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特别是梧州市委、…  相似文献   

13.
任燮康 《当代广西》2005,(23):18-19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自古以来便是岭南的著名商埠,曾在广西商贸中独领风骚50年,20世纪30年代英国《大不列颠词典》记载,梧州是广西最大的商业城市。“百年商埠”是梧州过去的光荣,重振“百年商埠”地位更是梧州今天的追求。梧州紧靠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则是梧州市当前经济发展的软肋。梧州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充分认识到做大梧州经济总量,出路在招商,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为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  相似文献   

14.
发展梧州六堡茶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梧州市通过加强顶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亟须加强六堡茶茶园种植土地的科学研判;亟须进一步规范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品牌企业较少,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有待增强;消费市场不稳定,茶农收益偏低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要通过规范生态茶园生产与经营;提升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提高茶农收益等措施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29日,第十二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桂台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青年学生共400余人出席论坛。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海协会副会长叶克冬,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以"丝路经济与桂台合作"为主题,举办了桂台加工贸易产业合作论坛、两岸(桂台)青年创业论坛、桂台渔业合作交流座谈会、桂台旅游产业合作座谈会、第四届桂台现代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等7个专场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近年来,梧州市依托产业园区,向东借力,引进多个企业和项目,促进了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陶瓷产业、不锈钢制品等产业园区的强势崛起,带动了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等产业发展,为梧州经济腾飞装上了"发动机"。园区经济上台阶2010年9月28日,梧州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区一声炮响,我国最大的再生铜冶炼项目广西有色再生金属公司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在一片荒野中破土。项目工程建设马力全开,仅仅一年后,2011年  相似文献   

17.
徐燕 《黄埔》2010,(3):26-27
周泽棣老人,已近百岁高龄,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和统战事业已六十载。作为民革梧州市委会名誉主委、梧州市政协委员、广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梧州市联络组组长,他一如既往地热心工作,积极为梧州社会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将“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8.
潘玲  叶扬 《当代广西》2007,(11):15-15
5月14日,广西电影制片厂首个影视基地在梧州骑楼城正式挂牌成立,搭起了梧州市旅游文化与影视文化互促并进的新平台。梧州素有“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之  相似文献   

19.
桂东明珠梧州市地处广西水运枢纽,三江汇合,上达滇、黔、湘,下通广东。一江春水向东流,经西江、珠江与东方之珠香港相连。梧州市至香港水路430公里,两地交往密切。秦汉时期,中原汉人经湘江──灵渠──桂江进入梧州定居。据史载,宋朝时梧州居民的衣冠礼仪与中州相同。在梧州的中原汉人经西江、珠江到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居民之一。史家许地仙考证:“香港本地人来得最早的是由湘江入苍梧顺西下流底。这条路到宋朝还通。”(《国粹与国学》一书)。据统计,1988年原籍梧州定居香港、澳门的同胞有1.5万人。至1996年,梧州籍在香港定…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7,(23):17-17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梧州的形象直接影响广西的形象。自“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以来,梧州市组织发动全市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的美化亮化,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群众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巩固、坚持、拓展已取得的成绩,梧州市进一步深化“城乡清洁工程”,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总责,机构延伸至乡镇、村(街道、社区)一级;建立检查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城建监察执法机制;实行“干部包街”、“分片包干”、“门前三包”等制度,使“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把投资的目光投向梧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