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目标人物的轨迹,已成为轨迹侦查中最重要的方法。但由于视频监控存在盲区、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较差、犯罪嫌疑人故意破坏或回避视频监控等,在侦查实践中常发生视频追踪断线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侦查人员可结合个案条件,尝试运用时空关联分析、行为关联分析、被害人日常活动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重新发现目标人物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视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视频侦查已成为新的破案增长点。尤其是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车站、动车、线路的视频监控探头数量日益增多,铁路、公安、社会的视频监控系统相互交织,形成了从车站到列车、从铁路到地方覆盖面极广的多角度、立体化监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发现犯罪、打击犯罪、固定证据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彰显。如何抢抓科技信息化战略机遇,用足用好视频侦查应用技能,形成"视频+"侦查工作模式,建立更为符合实战需求的视频侦查应用机制,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与地方公安机关相比较 ,铁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刑事案件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现场勘查条件差 ,盗窃案件、流窜犯罪案件比例高等 ,这些特点对侦查破案极为不利 ;同时 ,铁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中又具有发案地点相对集中的优势 ,这对侦查破案尤其是对阵地控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准确把握铁路公安刑事案件的特点 ,在侦查工作中趋利避害 ,发挥优势 ,对铁路刑事侦查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打击防范、侦查破案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一套符合旅客列车特点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对旅客列车治安的防控能力,是当前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旅客列车视频监控系统是对旅客列车特定区域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回放的视频信息系统,是实现铁路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的重要途径,是强化旅客列车治安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旅客列车反恐防暴能力的重要举措。在铁路公安机关主导下,通过积极的立法活动,对监控探头进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法规范使用监控视频信息,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旅客列车治安管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入室盗窃案件多发频发,而且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善于伪装自己,进行预先踩点,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的痕迹较少,这加大了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基于对C市Y区系列入室盗窃案侦破所得出的启示,公安机关要充分重视视频侦查在入室盗窃案件中的应用,在中心现场无视频监控的案件中,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视频资源,设立封控区域,构建数据研判模型,寻找多点碰撞,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快速地侦破入室盗窃案件。  相似文献   

6.
美国视频监控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视频监控在犯罪侦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现代科技侦查手段,视频监控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应当予以合理规范。侦查实践中,视频监控在犯罪侦防领域的应用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模式。基于不同的模式规范视频监控的实际运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均衡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两大目标的必然选择。美国对视频监控的法律规范已经比较成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增高鞋被人们越来越广泛接受,内增高鞋印在案发现场的出现也愈来愈多。常用的身高计算方法是基于赤足或平底鞋长度进行的,对内增高鞋印进行身高分析时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为避免这种误差,可采用局部特征比例反映身高的方法,即利用第一跖骨头与第五跖骨头之间的距离计算人身身高,公式为:y=7x/9%=77.8x。或利用跖压内缘凸点与拇趾压痕前缘凸点距离计算人身身高,公式为:y=7x/27.56%=25.4x。  相似文献   

8.
刑事技术现场勘验检查工作是侦破命案的一个强有力保障,在勘查中刑事技术人员应注重与法医、侦查人员及时协调沟通,把现场勘查、法医检验、现场访问有机结合起来,对作案动机、作案过程、案犯刻画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为侦查破案提供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与警务工作的集成、融合与应用,并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技术,使所有治安管理元素从开始启用就给予其"生命轨迹",将迎来一场新的警务变革。基于物联网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从基础工作最薄弱、最具难度的流动人口管理、出租屋管理、电动自行车防盗和防入室盗等"四大难题"入手,将人、车、房、场所等治安要素纳入管控的范畴,探索实践集全面感知、轨迹分析、智能控制为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社会治安管控模式,将实现社会治安管控从"简单粗放"向"灵敏精细"的非接触式虚拟管控转变,其在防范管控、打击破案、指挥体系建设、便民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宁波  郭翔宇 《学理论》2013,(11):216-217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农业经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为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配置效率,并为民生问题提供托底保障。应对此要求,《劳动合同法》既有契合性,也有局限性。为此,应当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个方面的背景因素,依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针对《劳动合同法》中不同条款的不同问题及其不同原因,分别选择从严或从宽规制、加大或减弱保护力度的修改取向,将修改规则本身与修改适用范围相结合,尤其是着力于适度扩大其总体适用范围和细化其具体条款适用范围,以满足对劳动关系分层和分类规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目标。基于新建构主义的视角,针对当前研究生应用能力偏弱的问题,提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以生为本与实践应用,注重"交流"与"创新"。据此,以安徽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例,构建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如下:创新招生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实行联合指导制;提供实践应用机会;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完善奖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良好契机。“入世”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WTO本身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要求 ;二是目前中国政府职能与WTO要求相距甚远 ;三是入世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应对入世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我们认为 ,各级政府应重点从两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 ;二是尽快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基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三重视角透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哲学基础上,通过追踪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态性诘难。在自然生态维度上,基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在社会生态维度上,通过对金融化与经济停滞共生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不但摧毁了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还造成了社会生态的急剧恶化。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也要在制度设计层面驾驭和约束资本,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地方治理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现象,研究目的在于阐述潜规则与明规则的共生关系。研究采用案件统计分析方法,对2012—2013年159件媒体报道的非法拆迁事例加以分析。以非法拆迁为例,研究发现:一方面,正是由于明规则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明规则难以根除潜规则,并导致了潜规则的盛行;另一方面,潜规则并不能脱离明规则而独立运行,它必须依附在明规则之上,体现在利用政策目标的合法性、政策手段的软约束、政策监控的形式化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部分新闻报道存在价值倾向,部分事例缺乏后续的报道以及对具体情境的了解,事例的指标会受到影响。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政府对非法拆迁这类潜规则的治理,相应的对策包括提供有效的政策手段、调整不合理的政策目标、保障民众的合法权利等。同时,本文首次探讨了潜规则与明规则在中国场景下的共生,也有助于深化整个社会对潜规则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社会的迫近使我国养老社会服务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倡导多元合作供给,创新理论、方法和实践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老年社会服务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社会影响力债券这一方兴未艾的社会治理工具,联结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使三方共存于同一个利益诉求整合、平等磋商协作的框架下,能够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合作治理提供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和更稳固的合作模式.以老年健康服务为例,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运作理念,构建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合作模式,关键是需要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评估机构共同为主体;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健康服务、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资金效率为目标;以第三方评估和数字物联网技术实现过程涵盖式的结果控制.同时,坚持基于成功结果导向的付费机制,倡导互信,维护多元互益的合作机制.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养老服务合作治理模式能为破解社会养老困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超 《公共管理学报》2024,(2):29-39+171
指数何以驱动地方政府有效开展治理工作的?本文以S市公安局“平安指数”建设过程为案例,引入权力规训的理论视角,剖析指数在政府组织中的应用过程和运作机制。研究发现,指数治理是一个“条”与“块”在地方治理创新的政绩压力下,实现地方权力与资源再分配的政治过程。一方面,作为一种稳定的向上级政府呈现政绩的表达渠道,指数体系将上级政府的注意力引导至有限的指标上,使得职能部门实现治理创新和部门边界的扩张。同时,“条”通过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对下级块形成强激励,推动了地方条块的有效合作。另一方面,指数基于可视化和显示度特征,将“块”模糊的、难以测量的政绩以“指数”简易化、数字化和排名化的形式呈现给上级“块”和社会舆论,“条”调动“块”的积极性,形成了稳定的“印象政绩”,助推地方治理创新中的条块合作。研究结论可以为技术与组织关系以及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甘肃模式是基于对西部区域特征的理性思考基础上所产生的,须放在整个西部治理视阈下加以解读。甘肃模式可概括为以“顾客导向”为价值取向,以非公有制企业为评价主体,由专业学术机构组织实施,具有现代公共治理特征和架构的第三方评价模式,其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治理评价。从研究背景、基本思路、具体做法以及研究基础与理论创新等方面论述甘肃模式独特的生成机制及组织模式,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的策略在于:评价主体的进一步扩展,从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评价主体中渐渐纳入公民、公务员、企业等,实现社会全方位的主体参与,利用网络技术和调查问卷设计的改进拓展公民参与的途径;第二,评价的技术拓展,从评价的软件出发,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第三,科学认识绩效评估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改善绩效评价的功能性问题;第四,积极推进绩效评估的制度化进程,加大绩效评估在政府部门的稳定性、预见性,切实发挥从目标管理到绩效管理的转化;第五,积极探讨第三方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走向全面治理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