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 《两岸关系》2005,(1):30-31
台第六届"立委"选举以泛蓝势力获得"立法院"过半席位而落下帷幕。民进党企图完全实现"绿色执政"、开创"陈水扁时代"的政治图谋已经破灭,今后台湾政坛仍将维持泛绿主掌"行政权"、泛蓝控制"立法权"的基本格局。台湾"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态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的两岸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选举结果所反映的岛内社会民意对台当局两岸政策走向也将会产生相当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乡村治理表现为"自治"与"行政"的双轨制,体现出明显的多元治理特征,不仅强调政府和行政的力量,也注重调动社会参与,发挥农民协会、社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台湾的农会组织集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四大功能于一体,发挥了组织、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台湾基层实行竞争性的选举制度,但"派系之争"、"族群分裂"及"黑金政治"对地方治理和政治民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经验教训值得大陆吸取。  相似文献   

3.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4.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定于2014年11月29日举行。一般认为,依据目前岛内政治格局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将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的态势:国民党维持既有执政县市面临困难,执政席次减少似成定局。选后,预测"北蓝"将越来越淡,"南绿"将越来越深,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如出现重大变化,对未来台湾政治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9)
正台湾8位县市负责人组团到北京参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参访团成员座谈,国台办发言人公布大陆方面将采取8方面措施推动与台湾8县市的交流。在两岸制度化交往停摆、两岸关系陷于低迷之际,大陆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基础上,创新两岸交流形式,值得高度关注。首先,大陆安排有助于台湾各界进一步体认"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地位。这次到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2)
正台湾目前有一股隐忧,那就是"文化台独"似乎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如果这一股趋势不能有效地化解,台湾社会将更难团结在一起,两岸关系也将更为险峻。网络上一则洪素珠女士辱骂老荣民的画面,让台湾社会感受极为不舒服,它涉及的已经不仅是"认同政治正确"的强势嚣张,而是连一些人与人基本的相互尊重也都可以置之不顾,这反映出认同问题对台湾的伤害有多么严重。我们担心的并不是洪素珠一个人的辱骂演出,而是"洪素珠们"的心态与行为。洪素珠要老荣民"滚回中国去",这个句型与陈水扁的语录何其相似。陈水扁不也是说过"嫌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刘红 《两岸关系》2014,(3):58-59
正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对此,既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关于台湾"南北差别"与"南北趋同"的关系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两岸相互间的资讯和了解越来越多,同样也逐渐形成了对台湾南部社会政治态度、立场和"国家认同"的看法。从舆情报道和交流印  相似文献   

12.
李立 《统一论坛》2011,(2):72-74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面对民族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蒋介石毫不手软,将铁血手段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坚决镇压了岛内的"台独"势力。  相似文献   

13.
倪永杰 《台声》2014,(2):48-48
<正>近年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两岸直航将台海两岸引入"一日生活圈",当年反对两岸直航的"木马屠城"式谎言早已沦为笑话。曾经布满乌云的台湾海峡如今已成为祥和安宁的和平通道,不但惠及两岸同胞,也让国际社会享受和平红利。然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政治互信不足、民进党"逢中必反"、台湾内部民意彼此纠结等复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国际势力仍视台湾为"不沉的航空母舰"而迟迟不愿松手,胁迫台湾在军事安全上追随美国,作为美日军事同盟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在第二次立委选举过程中,民进党以“台湾福利国”为其主要诉求,引起某些民众的共鸣。今后台湾如何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也将成为各界人士的重大议题。台湾《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在去年12月底也对此专发社论。因此,很值得加以探讨。到底战后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为何西方国家要建立一些社会福利制度?台湾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做到什么程度?民进党所谓“台湾福利国”模式提出的实质在那里?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台湾15~39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到社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是决定台湾未来的重要政治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在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下,台湾18~34岁的青少年群体在政治价值观上体现出了更多的"人造独"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上,凸显个人主义,试图以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来构建台湾"民主"的先进;政治参与上,网络媒体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参与政治性社团的积极性不高;政治认同上,对蓝绿两党的态度都不乐观,对两岸关系的认识模糊,较为重视"台湾身份";政治意识上,以支持学运的方式赢得执政当局的关注,倾向于"小确幸"的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文化     
《台声》2016,(11)
正5月21日,台湾"教育部长"潘文忠宣布近日将以行政命令废止2014年通过的"课纲微调"。对此,国民党籍"立委"柯志恩强烈抨击潘文忠废"课纲"是为政治服务,要求潘文忠拒绝政治染指教育。台湾《旺报》也于5月22日发表观点文章,直批台湾新当局"这不叫挑衅,什么才叫挑衅"?文章指出,也许此举让"台独"基本教义派痛快了,但痛快之后就得承担,台湾付得起代价吗?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政治版图已出现所渭"北蓝南绿"的格局,台湾学界有人将南部稳定支持绿营政党的情形命名为"南方政治"。实际上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从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形,台湾南部由于本省人占多数的"省籍-族群"分布、具有更厚重本土味的性格与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耦合,再加上绿营耕耘多年,引导和激发了较浓厚的"本土"价值,目前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虽收缩,但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使其仍有一定的根基。不过,研究者多数从民进党或泛绿在南部的得票率和政治版图等来分析"南方政治",这种定义是狭义性的,就"南方政治"与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性,从广义上其更应定义为地域意识或地方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它虽与民进党的关联颇深,但在蓝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 连战、宋楚瑜作为台湾最大的两个"在野党"领袖,受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访问大陆。来访的原因中,岛内政治斗争和遏制"台独"等政治因素自不必说,他们的来访也包含着台湾人民与大陆扩大经贸交流、提高福祉的呼声。经贸关系日渐密切的同时,政治领域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推进。一段时间以来,经贸活动不断受到政治领域的干扰,这是两岸进一步扩大交流倍感尴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蓝绿对峙推进到"北蓝南绿"的区域政治的极端形式时,其结构性困境也在逐一显现。蓝绿两极化政治并非台湾政治发展的宿命。由"颜色政治"向"脱色政治"发展,是走向常态化执政的任何一位台湾政治领导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而突破当下政治的结构性困局,建立超越"颜色政治"的公共伦理,对两岸关系具有多重意涵,大陆因素可以在促进岛内区域政治向有利于两岸关系方面的,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反对继续兴建第四核能发电厂的民众很多,其中,从根本就反对核能本身的民众也不少,他们散布在各种政治光谱上。不过,为了反核,他们只能跟着有行动能力的政治人物走,而有行动能力的政治人物参加反核,动机当然就不是反核了。反核与公投紧密结合立即可以理解的反核动机,是打倒马英九,推翻国民党,但在政治斗争的更深层,冥冥中起指导作用的,却是"台独"。在台湾,只有对"台独"有利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