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涛 《两岸关系》2015,(3):14-16
<正>1月21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就国际、两岸、台湾内外整体情势进行评估,并就两岸城市交流进行讨论。蔡英文在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建立"处理两岸事务之机制",并加强信息和经验共享。台湾舆论认为,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主要意图是独揽绿营两岸政策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9,(3)
<正>摘自2月3日台湾《中时电子报》随着蔡英文展现出在两岸政策上的强硬立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蔡英文将会以两岸关系问题为竞选主轴。蔡英文的做法充满着巨大风险。两岸对抗或者是"台独"举动就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旦开启之后,恐怕就非蔡英文自己所能掌控。过去近3年之间,"独派"一直蠢蠢欲动,但蔡英文为了兑现"维持现状"的承诺,也为了让美方相信自己不会是"麻烦制造者",她始终都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4)
正蔡英文不愿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沟通机制全面停摆,连两岸棒协官方层级也终止,现在大陆就等蔡英文展现最大诚意。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因为没有承认"九二共识",大陆认定两岸互动基础薄弱,所有沟通机制管道全面停摆,偏偏又发生海军"误射""雄三"导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益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蔡英文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信心爆棚,在民进党两岸关系政策上采取拖延策略——坚持"台独"立场,在两岸政策论述上躲闪、回避,不作出明确表态。蔡英文的这种态度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隐患,美国朝野对蔡英文、民进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要求蔡英文对其两岸论述作出正面、直接表态的声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两岸政策不仅是蔡英文2012年败选的"最后一哩路",也将是其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最大短板。尽管"九合一"选后民进党声势高涨,但由于大选不同于地方选举,两岸关系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蔡英文自年初以来就深入思考跨越障碍的方法,特别是4月15日获党内提名后,初步确定了处理两岸政策的基本思路。整体看,蔡英文很可能会采取政治论述"避实就虚、蒙混过关",政策主张"昨是今非、制造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3)
<正>两岸领导人会晤不经意间完全打乱了蔡英文的阵脚。所以,近段时间蔡英文情绪化严重且毫无建设性的发言,除了重弹什么"违反民主程序""国共黑箱作业"之类的老调外,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如如何维持两岸现状、继续两岸和平发展等,皆含糊其词。局势令蔡自暴其短,也让岛内民众进一步看清了蔡英文和民进党"台独"本性。两岸问题上,蔡英文正陷入模棱两不可的困境。为选票不惜颠倒黑白。2000年8月,时任台湾陆委  相似文献   

7.
5月20日,蔡英文带着她的大陆政策主张正式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她的这些主张也将成为其未来两岸政策的根据和出发点,并将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发展。一般认为,蔡英文对两岸关系并不陌生。早在李登辉时期,蔡英文就开始介入两岸关系的研究和表述。1998年8月,李登辉要求"国家安全局"成立"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地位"小组,由蔡英文担任召集人,研究如何将"中华民国主权"与祖国大陆的"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8.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加码制造两岸对立、破坏两岸交流近1个月来,蔡英文当局和民进党为捞取选举利益,不断加码制造两岸敌意,刻意阻挠两岸正常交流交往。一是在"王立强事件"上大做文章,制造"大陆介入台湾地区选举"的假象。蔡英文办公室、台行政机构、台陆委会纷纷发表声明,煞有介事地表示将"持续调查、依法严办",并称这表明大陆"对台湾确有介入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蔡英文当局不断推进"台独"活动,不断煽动对大陆敌意,挑动两岸对立,严重破坏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的基础和条件。对此,蔡英文当局扮演无辜"甩锅"卸责,先倒打一耙,声称"不乐见旅游交流受政治因素干扰";再虚情假意,呼吁"透过不设政治前提的沟通化解分歧"。然而,明辨是非的两岸同胞都看得清楚,自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就持续流失,究其根源,正是蔡英文当局为捞取选举私利,蓄意挑衅大陆,伤害同胞感情,才导致了包括赴台个人游在内的诸多"两岸红利"流失。蔡英文当局的种种倒行逆施表明,它完全是毁坏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0)
正民进党提案要求台湾教育部门应撤回高中语文、社会科微调课纲,此举更让人忧心,蔡英文与新当局"5·20"上台之后,"去中国化"变本加厉,新党唯一可以做的是保留"火种"。两岸关系会在"5·20"成为分水岭,届时会看到,慢慢从"量变"到"质变",光从陆客团"五一"来台湾数量减少就知道,两岸交流互动愈来愈少。关心两岸发展的人都忧心,距离新当局上台越来越近,蔡英文还是不肯松口谈论"九二共识",更难奢求"一个中国"的表态,甚至民进党往后主掌两岸政策的人,也不曾听闻对于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提出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
<正>2016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剧烈变革之年。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初的岛内"大选"中大获全胜、国民党则遭遇惨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直接冲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蔡英文在"5·20讲话"中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造成两岸两会等制度性经济合作机制停摆。同时,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蔡英文当局力推降低对大陆经贸依赖等政经因素叠加共振下,两岸贸易、人员往来等市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9)
<正>4月26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现场回答了两岸媒体记者的提问。华厦不可无根基蔡英文执政将满一周年,自去年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两岸官方联系沟通机制停摆,而台湾方面一再表示,希望尽快地恢复两岸双方的对话与互动,有舆论认为这是在向大陆释放"善意"。对此马晓光重申,2008年至2016年的5月20日之前,两岸关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其就职演说引发两岸各界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蔡英文对两岸关系的表态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从蔡英文的就职演说来看,尽管她在两岸论述方面抛出若干新提法,对民进党的传统立场进行微调,但她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仍然在两岸同胞最为关切的两岸关系性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5·20"宣誓就职,民进党完全执政,马英九执政8年来,两岸保持和平与稳定的交流发展与成果。"我们担心这些成果在蔡英文执政后马上被破坏。是否回到过去两岸交流的停滞、甚至对峙情况?这都不是台湾民众所乐见。"蔡英文"就职演说"不承认"九二共识",无法具体说出内涵。此外,民进党内部"台独"声音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隐忧。民共领导人之间没有互信基础,这是两岸关系未来很大的变数。"5·20"后的两岸关系将可预见磨合与冲突。民进党为了区隔它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似乎  相似文献   

15.
自2016年蔡英文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对赴陆参加文教交流的师生及组织者采取限制、恐吓、打压等手段,给两岸青年学生教育交流设置了较大障碍。为争取胜选,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行径日益猖狂,加强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台生在陆受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对两岸文化渊源的正确认知,对增进"心灵契合"、增加"国族"认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9)
正民进党即将上台执政,由蔡英文最信任的财经专才林全"组阁",希望打造一个全新的"财经执政团队",将"经济阴霾赶出台湾"。然而,从日前林全在民进党临全会上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发言与定调看,笔者深刻感到林全深受蔡英文与绿营政治思维影响,已经是一个政治化了的财经人物,完全接受绿营的两岸观与两岸经贸思维,片面与负面地看待两岸经贸关系,令人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前景感到担忧。林全表示,这几年的经济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17.
陈星  娄娟 《两岸关系》2014,(11):21-22
<正>近一段时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数次谈到两岸关系问题。9月25日在会见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时,蔡英文表示,"民进党会持续促进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使双方更清楚了解彼此的看法"。在民进党28周年党庆上致词时,蔡英文说,民进党以维持亚太与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为最优先选项,"民进党与中国的交往,将会是具一致性、负责任、可预测的"。蔡英文的这些说法,引发了坊间对其两岸论述的关注。两岸论述旧调重弹仔细分析,蔡英文的谈话内容不过是以前蔡氏及民进党两岸论述的重复而已。上述对两岸问题的论述,延续了  相似文献   

18.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扮演两岸政策的"两面人"随着2020年"大选"选情升温,蔡英文当局以"辣台派"自居,一面不断煽动"抗中保台",蓄意制造所谓"亡国感";一面升高"希望两岸能继续交流"的调门,企图推卸破坏两岸关系的责任。继续升高两岸敌意,制造"绿色恐怖"。一是蔡英文在"双十讲话"中污蔑攻击"一国两制",渲染大陆对台"文攻武吓的威胁"和"对区域情势安定的冲击"。二是民进党籍"立委"拟修"情报工作法",将"大陆经济间谍活动"列入情报机构侦防范围,且追诉权时效为终身。三是台"内政部"将修订"公务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规定公务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1)
正5月20日是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职之日,不只大陆和美国及海内外华人关心蔡英文新当局两岸关系的走向,全球的新闻媒体也对台湾新领导人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密切注意,因两岸关系的好坏牵系着西太平洋稳定和安全。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就如同大家所预期的没有提起"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也没有提到"一中",而是绕了一大圈,从她的演说中提到"尊重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由于民进党"台独党纲"和"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把持,在蔡英文1月16日当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摘编自9月2日台湾《中华日报》赶在承诺期限将届之际,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宣布由陈水扁时期曾任"外交部长"的田弘茂出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台湾海基会董事长人选高度影响两岸互动,然就台湾海基会成立背景与两岸互动历程来看,田弘茂本身的政治色彩即已不讨好,况且上位后两岸政治基础迄今仍然无法建立。因此,尽管由深绿到浅绿纷纷肯定田弘茂的人事案,但两岸协商管道并不会因此打通。迄今为止,外界并未看到蔡英文下定决心推动恢复两岸协商,田弘茂接掌台湾海基会,只不过是蔡英文持续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