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大陆房地产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之际,台湾房地产却显得比较"萧瑟"。正应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之言。本文拟将台湾房地产业这些年的发展及特点介绍给读者,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台湾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8)
正假如人生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选择同样的路……这是一本迟来的读后令人伤感但绝对让人振奋的自传体图书,告诉我们一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人"怎样变成中国人、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为何是坚定的两岸统一派的革命故事。他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著名社会运动家、社会主义理论家,是台湾"统左"阵营的代表性人物。在"戒严"时期两度被捕入狱,是台湾最后  相似文献   

3.
编后语     
《台声》2017,(18)
<正>台湾青年媒体人实创基地已经开张,今年寒假将迎来第二批台湾青年媒体人。未来,还会给台湾青年媒体人创造更多机会,到大陆其他的媒体单位轮岗实习,到大陆各省市采风摄影,深化台湾同胞对大陆媒体行业及风土民情的认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大陆媒体同行加入"台湾青年媒体人实创基地"项目,与我们同行,也欢迎有志磨练自己的台湾青年报名参与我们的新闻实训项目。让我们携手,一起共同为台湾青年媒体人培树正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又一次推出其"新台湾人观"。他说:我们目前要提倡"新台湾人观"——只要是认同台湾、疼惜台湾,愿为台湾努力,就是台湾人。而只要怀抱民族情感,崇尚中华文化,不忘记中国统一理想,就是中国人。这使笔者联想起去年9月17日台湾《中国时报》也曾作过类似报道。该报说:"李登辉指  相似文献   

5.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6.
孙宇 《台声》1998,(11)
时值仲夏,应台湾房屋中介商业同业公会的邀请,我随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业交流考察团一行12人前往台湾考察台湾的房地产业。短短10天,我们对台北。基隆、花莲、台东、高雄、台中、新竹等市县进行了交流考察。在台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台湾房屋流通网、信义房屋、永庆房屋、协津营造、对世纪联盟、长谷建设、敦煌广告代销公司、乡林建设集团、东帝士大楼、国扬实业、昌益建设、鼎字建设等企业与建筑工地。广泛地接触了台湾房地产业、建筑业的有关人士,向台湾房地产界介绍了北京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在充满同胞情谊的热烈…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追赶旅游业全线飘红,这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另一"三亚现象"。聪明的三亚人秉持一个理念:房地产是旅游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买房产实际上就是买价值,求保值。于是三亚人下狠劲作好房地产"功课",像抓旅游一样抓房地产经营,思路创新,规划超前,精品迭出,市场看好。在购买三亚房产的客户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和"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两个阶段。这一战略思想发展的轨迹,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我们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在复杂形势下处理台湾问题的高超斗争艺术。特别是在"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阶段逐步形成的"一纲四目"方针,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2)
正一直以来,台湾少数民族都只能随波逐流,被人选择,被历史边缘化。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有机会了,我们要参与写就历史,希望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关于他杨品骅,1982年出生,台湾花莲县人,台湾少数民族。2012年,杨品骅成立自己的文化艺术团,取名为"漂流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2)
正台湾目前有一股隐忧,那就是"文化台独"似乎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如果这一股趋势不能有效地化解,台湾社会将更难团结在一起,两岸关系也将更为险峻。网络上一则洪素珠女士辱骂老荣民的画面,让台湾社会感受极为不舒服,它涉及的已经不仅是"认同政治正确"的强势嚣张,而是连一些人与人基本的相互尊重也都可以置之不顾,这反映出认同问题对台湾的伤害有多么严重。我们担心的并不是洪素珠一个人的辱骂演出,而是"洪素珠们"的心态与行为。洪素珠要老荣民"滚回中国去",这个句型与陈水扁的语录何其相似。陈水扁不也是说过"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史以来,即是"分久必合"的社会发展规律。目前,中国统一,已成为定局,究竟怎么个统一法?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样"一国两制"首先要进入我的家庭,我们两岸这一大家人就有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因为在台湾我还有个家。我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女教师,现年71岁。48年前  相似文献   

12.
詹高越 《台声》2010,(8):46-48
<正> 3月7日至14日,我们兄妹三家8个人终于实现了父母亲的遗愿,返乡寻根、祭祖、探亲。小时候在北京.有老乡来家里串门或父母领我们去老乡家做客,母亲总是用闽南话教我们说,"哇不是台湾郎,哇是北京郎"。父亲是台湾彰化永靖人,母亲是彰化鹿港人。从小我们就知道自己是"台湾郎"、老家在台湾。后来,那个年代说自己是台湾人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平时对外人就尽量不提,但是父母亲有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0,(2)
正"我发觉又多了一份事业,就是做两岸交流桥梁。"他说,大陆推出诸多支持台胞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台湾青年圆梦开了大门。关于他廖楚翔,1981年3月24日出生,台湾高雄人。台湾80后篮球教练。2009年,带领台湾篮球队到贵州比赛;2017年,应邀来到郴州,很快与俱乐部"情投意合"。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3)
正我们尝试着以老庄哲学的精神,接受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理解,也这么相信,你(林孝信)的生命确实已经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陈美霞台湾"保钓"先锋林孝信妻子、战友台湾公共卫生领域专家毅然扛起"保钓"大旗优雅、大方、温柔……这是陈美霞给人的第一印象。刚一见面,她就拉着我的手,如朋友般谈起了往事。"台联、《台声》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江泽民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  相似文献   

16.
<正>7月下旬,"2019台湾西洋棋公开赛"在高雄举办,这场赛事的主办人之一,正是从常州走出去的"棋后"高懿屏。高懿屏20岁嫁给"台湾棋王"吴贵临后,便定居台湾。在台20多年,这对"棋缘侠侣"致力于棋文化推广,"我们想让这项智力运动在台湾普及开来,并能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学象棋,遇到许多贵人高懿屏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南京人。两人相识于南京溧水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1,(9):3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此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作者廖信忠从一个台湾平民视角的发问。今天,信息交流的渠道非常发达,两岸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政坛时事的实时更新,可以找到详尽的台湾美景美食攻略,甚至到台湾的土地上走走看看也并非难事。但若真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恐怕结论还是:关注的很多,了解的尚少。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7)
正我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两岸教育与人才交流,2011年时任教育部门负责人时,就让"陆生三法"顺利通过,让陆生来台求学,看到台湾的好,返回大陆后也能为台湾发声,这也是教育与交流的目的,我们也达到了相当的成果。让两岸为年轻人建立民族情感,让将来两岸不要有冲突发生、能够永续和平发展,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前年,陆生来台人数达到3.2万人,去年超过4万人,陆生来台愈来愈多,这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5)
<正>静静地坐在家中,十几天的经历一幕幕萦绕在心头。"我们用纸巾将海水吸干,这样台湾的小朋友就能过来玩了。"儿时所见的一则广告,此时此刻却带给我更深更强烈的感触。随着海峡两岸"大三通"在2008年的基本实现,大陆、台湾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频繁和紧密。越来越多生活在大陆的人去了台湾,越来越多生活在台湾的人来到大陆,真真正正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全局,而发展两岸关系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福祉。但是,台湾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当前台湾岛内日趋严重的"台独"现象,给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两岸关系仍然在曲折中艰难前进。鉴于当下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要以"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宗旨,立足两岸实际,采取务实、灵活的两岸政策,通过完善涉台立法、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以党际交流为切入点加强两岸政治交流等多个渠道来推动两岸交流形式的多样化、实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