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澎 《北方法学》2009,3(5):78-8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社会综合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保障农民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制度设计。中国的宪政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基层民主宪政,没有农村基层民主宪政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民主宪政化,村民自治自身具有丰富的宪政内涵和宪政价值。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应当突破传统思维视角和研究进路,从宪政的角度对村民自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揭示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团体自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是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财富,并使民主化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中国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诸多立法缺陷,应予重构。不应在现行《村民委员组织法》的基础上作所谓“条款”的修改、更不主张那种只作个别文字置换式的修改。重构的含义是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使之成为规范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并通过基本法确立村民自治是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村民自治及其对我国宪法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村民自治是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其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对我国宪法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表现在其促成基层民主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发展民主选举制度,推进人权保障事业。同时,村民自治实践对宪法发展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村民自治制度。其中的启示是:村民自治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在发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好村民自治组织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村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通过村民委员会把村民组织起来,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有关的各项任务,实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随着村民自治活动的推广与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这种制度已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本文就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来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作出了论述,并尝试性地给出对策,以便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从而使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继续发展、继续壮…  相似文献   

6.
农民主体意识是农民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所具有的对自身地位、价值和能力的一种自我认识,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自觉意识.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民主体意识培育的制度载体,也是其组织平台,更是其实践基石.促进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必须优化村民自治.即创新乡镇管理体制,保障村民主体自治权;创新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社互动,为村民主体自治构建社区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村民理事会是我省农村基层群众在新时期创造并使用的又一制度储备。它对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促进村民自治实践,丰富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不少地方都陆续开始了村民理事会的制度尝试。在望江县,那里的村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村民理事会的实践。全县118个行政村、3298个村民小组中95%以上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几乎覆盖每一个自然村。理事会负责解决村民迫切盼望的各项工作,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和筹资、筹劳的办法完成村庄各项建设。  相似文献   

8.
地方自治具有塑造国民的民主性格、抑制中央过度集权及强化责任政府的功能,是现代宪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120年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诸国中宪政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地方自治制度经历三次重大改革,是日本宪政建设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内容。自主、充足的财政既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内容,又是地方自治的重要保障措施。20世纪末,日本地方分权改革建立与本国宪政、地方自治相配合的地方财政法制。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可借鉴日本的宪政、地方自治与地方财政法制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通过地方财政法制建设实现地方自治,并藉由地方自治通向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保障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实施中也出现乡—村关系模糊、村务监督薄弱、权利救济不完善、法律责任缺乏等问题,需要根据村组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修改。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以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秉持坚持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理念,坚持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在修改策略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面对现实问题,体现时代要求、推动乡村发展,深化填补并重、错位领域纠偏,法律协调统一、吸纳良善规范。在修改基点方面,应坚持村民自治本位、突出村民自治主体、善用村民自治资源、拓宽村民自治渠道、促进村民自治深嵌等。  相似文献   

10.
宪政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宪政的成功,没有宪政文化的支持,宪法制度是不可能实施、确立与巩固的。中国百年的宪政道路也表明,宪政文化的缺失必将导致宪政工具主义,宪政必须以宪政文化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民主政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对西方宪政民主的起源、生成与演变史做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为探究宪政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在从词源和辞义上辨析了西方文字中的"constitution"以及以及与之对应的中文"宪法"和"宪政"的基本含义之后,本文对英国、法国和德国近现代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和演变史做了一些简略的历史考察,并在最后一部份对近现代欧洲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下的法律制度的生成原因做了理论的和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四辈 《中国法学》2004,(5):150-157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留下了许多教训:落后的经济基础只能起到束缚作用;传统农民不是宪政建设的社会基础;战争环境不可能成功建设宪政;列强是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阻挠力量;"人治"方略难以推进宪政建设;不成熟的理论只会导致宪政误入歧途;脱离实际的模式会对宪政造成致命的危害;离开司法制度建设的宪政将一事无成;军队近代化是宪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分析和总结这些教训,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保持社会稳定、开展宪政和法治建设、培养法治观念、完善司法制度和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和宪政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宪政模式的选择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本土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国家与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历史证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特异性,直接决定了宪政发生与发展的道路,以及宪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政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制度,首先必须对本土文化传统因素及其影响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保罗·基尔希霍夫教授提出的税制改革方案主要借助取消不必要的类型化区分、确立中立法律形式下的课税表达、对婚姻和家庭的特别保护、减少例外规则以及简化税收程序等来实现税收正义。税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现实,其改革思路的起点恰在于税收背后的宪法理念:宪政体制下的租税国家、人格图像并函摄了基本权利主客观面向的理论基础,即对国家共同体及任务有着共同价值观的自由而有个性的人必然要求处于国家所保障的自由经济体制下的税收法律予以相匹配的规制,它具体表现为以减少纳税人税收形成可能性为目标,保障国家对个人经济成果最温和分享以及减少例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The EU Treaty contains for the first time a title on democratic principles. These provisions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parliaments and the EU parliament for the democratic legitimacy of the EU. The new chapter on democratic principles does not address the central challenge of the EU polity to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tic legitimacy, the disjunction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as expressed by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like the Commission,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d agencies in EU governance .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fact that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in a democratic polity has not been clarified—neither in the EU nor in the Member States. However, such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exist in diverse forms in several Member States and could hence be understood as a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 common to the Member States. Such an understanding has not yet evolved. The central theoretical problem is that regulatory theories which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remain outside the methodology of traditional democratic theory. Economic constitutional theory, based on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widely neglected in the legal constitutional debate, offer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dependent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as part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tic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6.
武萍  李颖 《法学杂志》2020,(5):84-90
面对我国水资源日渐突出的供需矛盾,2009年国家水利部提出了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念,并于2011年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形成了我国现行的以政府权威管制为主要内容的水污染防治模式。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以来,我国重新调整了对水资源的监管方式,防治水污染的监管模式逐步向流域水环境统一管理、多元合作治理的模式转变。然而由于法律制度不够细化、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等原因,合作治理模式仍有许多缺憾,需要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宪法关于"法律监督机关"(第134条)与"检察权"(第136条)之规定呈现出机关定位与权力定性的非对应性,此迥异于"一府一委两院"之其他国家机关,凸显了检察院的独特宪法地位,其蕴含的是法律监督机关的多重宪制功能。法律监督机关之宪法定位规约了检察权行使方式和检察制度的变革路径,检察权行使方式和检察制度的变革丰富了法律监督的内涵进而强化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检察机关正是在这一良性互动中走上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行法律监督之路。新时代法律监督机关应在其宪制功能与规范内涵指引下,全面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升对行政权监督的质效,在法律监督新格局中切实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王小飞 《时代法学》2007,5(5):38-42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取缔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法地位,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设计了资产阶级的政体模式,是中国历史上制度文明的一次飞跃。然而资产阶级的政体模式并没有因为其历史进步性而获得实践的合法性,民初的政体模式以失效而告终。失效的深层原因在于宪政文化没有根基。清末民初广大民众的宪政文化是缺失的,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文化总体上是异化的,这使得资产阶级政体模式因缺乏宪政文化基础而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9.
The European Union offers crucial insights into the gradual shift from a Weberian form of modern 'government' towards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post-Weberian 'governan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emerging 'polity of polities' context, not only threatens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democratic rule but also raises the questions of what exactly the new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beyond the nation-state are, and what they imply for the functioning (rules of the game) and legitimacy (democratic processes) of the political order. In an effort to elaborate on these questions, the article develops two themes. First, it raises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conceptual boundedness of 'governance' in the discussion of constitutional and policy studies within the field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econdly, it advances a methodological access point for the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governance in the Euro-polity. It suggests situating the legal concept of acquis communautaire at the boundary of legal studies and politics. The concept is then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f citizenship policy in the EU to demonstrate how the acquis communautaire–more precisely, the 'embedded acquis communautaire'–facilitates methodological access to the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governance beyond the state and despite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