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前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释,有两大缺陷:一是将上层建筑一般,直接混同于它的具体形式;二是附会性地把社会意识并列为上层建筑,甚至视其为核心。这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其实,马克思在科学制定上层建筑概念时,仔细地考察了人类史前社会至资本主义社会各历史时期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他认为,上层建筑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中,它的内在结构、性质和职能,以及各种具体形式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2.
重新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理解置于社会关系这个层面之上,有助于全面考察人及其在社会中的关系在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立法权是指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纵览中国的封建历史可以发现 ,其立法权的特色非常鲜明 ,那就是 :法自君出。法律君属 ,法律受权力的支配 ,君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反观西方封建社会的历史 ,可以看到 ,尽管统治阶级也多以君主制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 ,然而 ,许多国家的封建君主制经历了贵族君主政体、等级君主政体和专制君主政体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 ,形成了与中国迥然相异的立法权。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权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权 ,就必须以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为前提。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 ,建立…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其发展至现代后陷入了理论困境,迫切需要找寻出路。而马克思人学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并最终超越了它,是人本主义哲学摆脱困境的解药。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在其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注重探讨人的本质,强烈批判了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现象,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只是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形式难以完成“走近马克思”这一目标。这是因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中 ,“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传统哲学体系和马克思哲学的对立” ,这一系列的观点为今天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设置了重重迷雾。哲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即是拂去这些迷雾 ,以为真正走近马克思开辟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经典命题。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析中看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结论只适用于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社会统治力量。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一方面消除了人类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实践思维不能完全消解人与自然的对抗和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反思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时代儒家思想得到了新发展,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走向衰落。儒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它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影响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生产力、信用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股份制产生的前提条件;股份制具有集资和分险、培养经理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但也具有产生食利者阶层、助长投机欺诈活动等消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股份制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向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所以,股份制本质上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而不是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可以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模式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抑制民间力量、道德治国三者相结合的统治方略,这种模式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更替并且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生产关系概念无疑起着中心轴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的不足,马克思还没有达到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以至借助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来阐述历史的变迁,虽然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的较为系统的阐述,但在很多具体理论上还存在着不足。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达到了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这些思想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系统的运用和阐发,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最终成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当代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当代社会上层建筑的结构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深入细致地分析"反映"与"反应"这两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以及上层建筑在当代发展的新特征,从而来展现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一书,采用重视积累和考证的传统方法以及关注中外对比的比较法,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纵横两线的分析。其方法论具有严谨性、创新性的特点,对法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展示此书的学术研究过程和方法论,以发掘本书方法论层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方著名“马克思学”家伊林·费切尔在中国的出场形式主要表现在论文、辞典和所译介的他本人的论文和著作三个方面;国内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费切尔的马恩关系观、对早期马克思与晚期马克思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观、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费切尔在西方马克思学形成中的作用等六个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对伊林·费切尔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即没有针对费切尔的专门研究、对其著作和论文翻译不够、学术研究性不强。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缘文明的差异 ,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西欧大陆的土地气候条件适宜农耕。当封建制度形成以后不久 ,那里的游牧经济被改造成农业经济 ,那里的游牧民族被同化成农业民族 ,由此从一个方面推动西欧地区的封建社会能够更快地演进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相比之下 ,东亚大陆的蒙古高原等北方地区的土地气候条件不适宜农耕 ,所以该地区一直未能实现农业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北方地区不断滋生的游牧民族 ,对黄河—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农业地区进行周期性侵袭 ,严重地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当程度地造成了处于东亚农业文明区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尤其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还会对经济基础起决定性的反作用。苏联的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 ,科学地运用这一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无论是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是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且是竖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相适应地变革。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作为把哲学重新引导上唯物主义道路的第一人,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深刻,马克思在肯定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啥人的思想、宗教观、认识论三方面进行了超越。  相似文献   

18.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范畴,他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包括对导致商品拜物教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源、逻辑根源及错误实质的揭露等几个方面。从资本主义社会根源上看,西方国家在历史上具有普遍宗教信仰的传统;资产阶级革命本身存在局限性,即它只实现了政治解放却未实现经济生活的解放。从逻辑根源上看,导致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症结在于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货币成了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化身,由此导致物与物的社会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的错误实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所导致的异化劳动。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灭商品拜物教。  相似文献   

19.
对待马克思经济学,必须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发展.在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争论中,应该回到马克思,回到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上来;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是在历史、理论和现实统一中的辨证法;马克思经济学结构是一个开放、动态、科学的体系,对其研究要避免"过时论"和"贵族化"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已经为许多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但仅从否定启蒙理性的角度批判现代性问题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现代主义者不再存在论基础上去消解理性中心主义的做法也是流于表面。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一词,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思、重构和超越,从异化劳动入手,提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由人共同体,才能使人回归本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