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台湾史的研究也走过了将近30年的岁月。俗话说“人生三十而立”,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对进入“而立之年”的台湾史研究作一番回顾,总结成绩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认清未来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刘雄 《台湾研究》2005,(5):13-16
1895年台湾自主抗日保台斗争失败后,台湾同胞中的少数有识之士即已萌发了“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祖国大陆及台湾岛内民族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曲折变化,“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接受。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再次合作、全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势的推动下,岛内许多爱国台胞也不畏艰险,纷纷辗转回到内地参加祖国抗战。本文拟就无数台湾同胞自觉、积极投身祖国抗战的精神支柱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研究心得,谨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3.
台湾研究方法论(笔谈)编者按:今年9月,适逢一回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值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之际,我刊特约请大陆台湾研究领域中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稿畅谈有关台湾研究的方法问题,期望借此交流,进一步推动台研所乃至大陆的台湾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学术水...  相似文献   

4.
雾社65周年祭陈孔立去年年底,我们去台湾访问,有机会从中部横贯公路游览太鲁阁公园。本来到了大禹岭以后,要往北去梨山,可是我听说往南可以经过雾社,就请司机改道。能到雾社一游,对我来说,是一大幸事。因为我是研究历史的,十几年前写过一本《台湾历史故事》的小...  相似文献   

5.
祝贺与期待     
祝贺与期待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茅家琦我谨代表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热烈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大庆。我们高兴地看到,十年来,社科院台研所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科院台研所是我们高校及地方台研所、室学习的榜样。我们也都是《台湾...  相似文献   

6.
说起祖国,我总是有一股自豪感和责任感。我自豪生长在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新中国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我想谈谈我对工会的感情。我是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光荣地  相似文献   

7.
台湾光复五十周年与台湾的未来[台湾]廖天欣一、光复五十周年的回顾一九四五年春,美国空军在台湾上空投下两种传单,一种是《开罗宣言》,一种是《台湾之将来》,传单署名“马尼拉的台湾同胞”,大意是说:日本即将投降,台湾即将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的桎梏回归祖国。回归...  相似文献   

8.
<正>一、回顾历史的感言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召开的纪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35周年研讨会。我亲身经历了本刊从创办至今的全过程,感受良多,不能不回顾历史,略抒感言。从刊名的变化来看,本刊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创办时是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的《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当时是用32开书本形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初,评介了很多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广  相似文献   

9.
加强台湾研究促进和平统一──台湾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际的一点感想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余克礼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溃败到台湾岛后,海峡两岸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隔绝和政治、军事对峙状态。在此种情形之下,大陆台湾研究很少展开,也难以展开。1...  相似文献   

10.
《台湾研究》2004,(5):1-2
今年适逢建所二十周年,值此回顾既往展望未来之际,我所于9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政协、国务院台办、外交部、商务部、全国台联、中央政府驻香港和澳门联络办公室等单位有关领导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福建等地涉台研究机构的专家100多人与会,对我所成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在讨论会上就“新形势下对台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走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地交流与探讨。版面所限,本刊仅在此选登部分致辞,并向参与本所这次活动和向本所致贺的单位、个人及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的社会各界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1.
台湾学者对台湾历史的研究陈孔立本文是一份学术动态资料,提供有兴趣研究台湾历史的大陆学者参考。一、总的印象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学术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内涵,有时还有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过去台湾史的研究曾经是一个敏感的领域,人们...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二·二八”事件50周年座谈会纪要晓张1997年1月30日,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与全国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纪念‘二·二八起义’五十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人士70多人参加了座谈。全国...  相似文献   

13.
熊丙奇 《法制博览》2011,(18):56-56
这次参加哈佛中国论坛,正好遇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庆祝校庆150周年。在此期间,我去了两次MIT,一次特去参观校园,另一次则是去参加150周年校庆大会。陪同我参观的同学,是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他本科就在MIT读书。他先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机器人实验室。走进这个实验室,说实在的,  相似文献   

14.
从客家视野看清代台湾史研究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台湾的移民开发史上,客家人是仅次于闽南人的重要群体,以往已有不少文章对客家人的渡台垦殖以及族群关系、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作为族群社会史研究,客家人的移民迁徙不仅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及其历史文化创造。从这个意义出发,从民间视角研究客家移民史,对于开拓清代台湾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根据笔者十几年来在客家地区做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和认识.从民间历史的角度,就清代台湾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与共──重温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50年历史的启示陈在正今年适值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割据台湾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50周年,重温1895~1945年50年间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启示:台湾与祖国大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台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今天很高兴能够再来北大,专门参加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建院5周年及她的前身国际政治系建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研究工作特别是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上,做到“不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7.
值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谨致以热烈的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在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深入开展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对台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机构和享有盛誉的研究重镇。同时,积极开展两岸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在处理两岸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正式公布,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当时在渝、闽两地的台胞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实质参与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本文从史料的角度简要描述了渝、闽两地台胞于1944至1945年间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考的线索和参考的资讯。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史是一门兼具学术与政治意义的新兴特色学科。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60多年来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具体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特点,剖析唯物史观与“台独”史观论争的典型事例,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展现新的研究趋向,将有助于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20.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写在台湾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姜殿铭在党中央和对台领导部门的亲切关怀以及社科院领导的指导下,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创建至今迎来了一周年。回顾十年来的历程,可以说,台湾研究所是在海峡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两岸关系有所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