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须实施新农村建设投入创新,逐步建立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农民、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破解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瓶颈。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4年到2014年,整整十年时间,省级财政"三农"投入从2003年的26.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95.07亿元、增长736%;农林牧渔增加值从1128.6亿元,增加到3425.6亿元、增长30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30元,增加到7895元、增长354%。粮食连续7年增产,农民连续7年快速增收,农村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建设焕然一新,农村社会不断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全国广大农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创造出了不少好典型。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体制、机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要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办法,着力化解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要敢于突破,着力配套,重在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要搭好平台,健全载体,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0,(10)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并依据城乡具体情况和各地区的差异有所倾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基本保障。"十一五"前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900亿元,年均增幅25.28%。从2002年到2005年,国家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十一五"期间,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共投资39.48亿元,用来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2009年,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专项资金已达到3.03亿元;2009年到2013年还将安排资金10.59亿元,专门补助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江口县严格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多措并举强化"一岗双责",筑牢反腐防线,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截至6月底,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7.30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市政府下达半年目标任务数的9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83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全市排名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5亿元,同比增长108.9%,增幅排名全市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0,(9):58-59
2009年,青铜峡市峡口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招商引资、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全镇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社会总产值7.57亿元,增长10.8%,其中非公经济收入达到6.43亿元,增长15%;农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0元,增长13.11%。被中央精神文明委于2005年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09年评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我省共投入建设资金23.85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规模达1万多个自然村,而实效就是这种推进的着力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推进下,新农村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8.
双流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实践中,建立以新增农用地换资金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党政各部门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高效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实践》2007,(3):40-4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包括: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积极投身生态名城建设,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打造绿色空间。一是积极推进经济、组织、社会、生态、文化和法治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五年翻两番",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二是重点打造"一江两湖四绿带"精品工程,确保2014年林木覆盖率达2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7.7%。三是完善环保决策机制,严格执行环保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确保环保投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子"。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4)
正近年来,喀喇沁旗委、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做到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推进,贫困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在"十个全覆盖"61个重点村中,纳入贫困村27个,投入资金1.2亿元。2015年,全旗73个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贫困村26个,投入资金1.87亿元。通过各项举措,贫困村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西桥镇雷营子村是革命老区,2013年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相似文献   

12.
周维友  刘晓峰  赵岩萍 《奋斗》2010,(12):34-35
<正>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在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齐齐哈尔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发展。预计2010年粮豆薯总产可突破180亿斤。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实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预计农村人均收入可达5300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乡村环境明显改善。截止到目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云生 《学习月刊》2010,(10):67-68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随着不断深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始于1999年,从开始每年投入2亿元,到2009年投入40,5亿元,2010年计划投入54亿元。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2,(19):60-61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突出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狠抓两大任务,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创新社会管理年"活动,创先争优,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全乡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8%;完成二三产业产值16.4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字无言,却见证着辽宁福彩前行的闪光足迹。"十三五"期间,辽宁福彩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71.5亿多元,同比"十二五"增加19.8亿元,增幅4.4%,筹集福彩公益金135.9亿元,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为辽宁省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 《党史纵横》2012,(11):F0004-F0004
2012年1至9月,东戴河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同期增幅19.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同期增幅163.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1.6亿元,同期增幅75.79%;实际利用外资3326万美元,同期增幅94.1%;引进域外资金161.9亿元,同期增幅35.89%;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239.19亿元,同期增幅分别为66.67%、33.5%;新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42.45亿元;新投产项目10个,总投资9.71亿元。2012年,东戴河新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亿元;  相似文献   

17.
《红旗文稿》2012,(4):49
近年来,河南省林州市河顺镇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在全镇形成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2011年,全镇GDP完成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78元。2008-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百强乡镇"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数据显示服务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所占比率1997年85%2016年92.6%过去4年特区政府用于老年人的经常性开支,由421亿港元增至658亿港元,增幅达56%,安老服务方面的投入从2012—2013年度的436亿港元,增加到2016—2017年度的753亿港元  相似文献   

19.
<正>遵义会议胜利召开80年来,遵义交通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弹奏了一曲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动人乐章。固定投入由少到多第一个五年计划直至改革开放初期,遵义市交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0亿元,1978-1996年突破20亿元。1997-2007年,全市交通建设年度投资相继跨越2亿元、10亿元至30亿元四级台阶,撤地设市10年间累计投入132亿元,年均增长13%。"十五"、  相似文献   

20.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20):37-38
<正>在六盘山高级中学,每年都有来自宁南山区的2000名学生接受免费高中教育,其中40%为少数民族。2002年以来,宁夏先后投入6亿多元,在银川市建设了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面向西海固地区招生。如今,六盘山高级中学已成为宁夏10所示范性高中之一,也是"标准化回民学校"。六盘山高级中学实行全寄宿制,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2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