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直接言词原则的优良因素,但受国情的影响,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仍未全面确立。如何正确看待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中国司法语境下实现它的价值,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我国引入直接言辞原则后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四种异化表现。针对异化问题,采用最优价值评估方法对直接言词原则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其最优价值为个案公正价值,对直接言词原则制度内容分析,可明确直接言辞原则与我国诉讼实践的差距。应通过法律制度完善与司法努力两个路径来实现直接言词原则的最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接言词是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然而目前关于这一原则的内涵和理论定位,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提出直接原则有三个派生的原则:在场原则、直接采证原则以及自主裁判原则,并就该原则在理论上的定位以及在修改后的刑诉法中的确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直接言词原则是民事审判应当遵循的原则,其所内含或体现的精神或价值是现代诉讼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已有部分条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具体内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直接或间接背离直接言词原则的规定。基于此,提出了在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构想,也具体分析了如何完善或构建相关的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言词直接的刑事审判原则具有重要的诉讼功能。它是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得以正确贯彻的关键;是理顺控辩审三方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根本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应确立此原则的法律地位,建立言词直接的刑事庭审的质证方式,建立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保证此原则的真正实现,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言词直接的刑事审判原则具有重要的诉讼功能。它是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得以正确贯彻的关键,是理顺控辩审三方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趋向合理的根本保证。我国的刑事司法中应确立此原则的法律地位,建立言词直接的刑事庭审的质证方式;建立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保证此原则的真正实现,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直接言词原则在确立之初不仅体现了反封建的政治要求以及人类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发展要求,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程序正义、私法自治原则和维护既判力效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线诉讼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司法改革的新支撑,为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提供了新方案,也对传统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程序法上,在线诉讼与民事诉讼目的相冲突、与庭审法定顺序原则以及直接言词原则存在张力、逐步压缩了全辩论旨意的适用空间、与现行制度规范存在矛盾之处。对上述程序法困境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理解在线诉讼的细微架构,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推动在线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诉讼监督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诉讼监督原则反映诉讼监督活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规律,并反映了它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检察机关依法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依法监督,及时、有效监督,监督与配合相结合,促进执法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0.
欧洲共同体法院 (EuropeanCourtofJustice)是欧洲共同体的最高司法权威 ,它的设立旨在确保欧洲共同体法律在成员国之间得以统一解释和遵守。直接诉讼 (Directactions)使得欧盟组织、成员国以及自然人、法人可以向欧洲共同体法院直接提起针对其他欧盟组织或者成员国的诉讼 ,是欧洲共同体法院受理的主要诉讼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表明了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上的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显性服务增值;二是隐性服务增值。内部审计通过评价风险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当好参谋和助手、按需提供多种产品服务、多侧面多角度关注审计事项为企业增加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外化内部行政行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观念,是人民法院在坚持内、外部行政行为区分理论的前提下,从行政救济的立场出发所作出的一种司法选择和有益尝试。作为司法实践的结晶,外化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还需要探寻法理上的解释和依托,得到理论的指导和确认。从司法实践来看,部分组织内部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经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的通知、执行或其他正当途径为外部相对人获悉,发生了法律效力的外化。效力外化的内部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并具有成熟性,对外部相对人造成了实际影响,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主诉检察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诉检察官制度 (下称主诉制度 )自推出至今仍然存在理论上的困惑和操作上的难度 ,可以说当前最需要的是对这一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冷静分析及对一些改革举措作理性反思。文章从解决主诉制度的理论分歧着手 ,结合国外的检察制度 ,阐述该制度的理论基点的定位及合理化建构 ,以完善我国的主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交易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赞成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学者认为 ,无因性原则对恶意第三人的利益也加以保护 ,使原物权人沦为不当得利债权人 ,有违交易公正。这些学者未能注意到 ,在近现代社会 ,债权在经济生活中享有优越地位 ,债权对权利人的保护并非必然弱于物权。从法理上分析 ,无因性原则无须以第三人的“善意”为要件 ,正如善意取得制度强调第三人的“善意”一样 ,第三人“善意”或“恶意”与法的公正价值并无必然的关联。对适用无因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也表明 ,该原则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同时也兼顾了交易公正。因此 ,我国物权法应采纳无因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 ,是对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忽视 ,它使得刑事诉讼原理自身陷入矛盾 ,并且与强化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趋势相违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标识刑事程序从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重心逐步转向寻求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法律依据是刑诉法解释第 10 0条的规定。其理论依据 :一是我国对于精神赔偿采用的是立法非限定主义 ;二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质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原则以“根据情况 ,酌情赔偿”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