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实主义:寓言与神话的锻造——李昂《迷园》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园》是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李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选择文学方式介入人生以来最优秀的一都现实主义力作,值得对其进行历史的、社会的整体把握与分析。李昂出生在鹿港。纵观李昂二十余年的风雨文学路,我们不难发现李昂与鹿港有着  相似文献   

2.
李昂是台湾一位有争议的女青年作家,已有两个“爆炸性”作品震动台湾文坛。一个是她70年代初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写的短篇小说《莫春》,一个是她80年代初留美归来后写的中篇小说《杀夫》。《杀夫》曾获台湾《联合报》1983年度中篇小说奖,作者自认为它“不仅对系列鹿城故事,以及往后的整个创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接站。”对于这部小说,台湾评论界歧见很大,有人拍掌叫好,说它是“突破的作品”,有人却反感,憎恶,因而大  相似文献   

3.
苏童:在小说和现实之间来来往往高尧“你怎么这样正常?”台湾女作家李昂在见到苏童后,因为实在找不到想象中的苏童的半点影子,竟连连惊呼:“你怎么这样正常?”这句话把苏童弄了个一头雾水。大多数读过苏童小说的人,总不免想象苏童是一个身体赢弱、多愁善感、脾气孤...  相似文献   

4.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5.
永文 《八桂侨刊》2003,(3):42-43
永文,36岁,生于台湾鹿港,东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老师。因其多篇小说在台湾《联合报》上获奖,有明星教师的称号。1988年专事写作。此篇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她至今未婚。  相似文献   

6.
傅宁军 《台声》2000,(2):31-33
在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笔端,大自然的风光是有灵性的,充满着诗情画意。她曾写道:“我要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维的诗里初识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遇到过的,石涛的水墨画里咀嚼而成了病的,或在魂里梦里点点滴滴一石一木蕴积而有了情的。”不过,张晓凤眼中的人世间,也是一道可以与山水相媲美的风景线。她热爱自然,更热爱人生,写下了一篇篇享誉海峡两岸的美丽文章。她是台湾文坛上一个风格独特的饺伎者,文笔娟秀,想像丰富,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领域无一不有自己的建树,获得过几乎所有的台湾各类文艺奖…  相似文献   

7.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台湾当代小说表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而且显露出不断提升女性意识层次的趋势。其中,廖辉英就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年轻女作家。透过她的小说创作,大体上能看出近几年来台湾女性小说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9.
1994年年初,一个别开生面的“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两岸三边华文小说研讨会”在台北召开.这个活动是由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的,得到台湾“行政院文建会”赞助,并由诚品书店通力协办.大陆方面有五位作家到会:柯灵夫妇、汪曾祺、李锐和笔者;莫言提出了书面发言.香港方面刘以鬯、施叔青到会,西西提出了书面发言.台湾到会的小说家有林海音、叶石涛、朱西宁、王文兴、陈映真、黄春明、李昂、朱天心、张大春……还有若干著名的评论家和学者.此次研讨的范围,时间上跨越半个世纪,空间上囊括两岸三边,人选上是老、中、青三辈,流派上是多元多姿,话题却又无拘无束,所以引起了台湾各界特别  相似文献   

10.
曹辩泷 《台声》2002,(3):38-38
在2001年底进行的“江苏籍台湾作家访乡采风活动”中,有一对惹人注目的夫妻作家,这就是台湾著名报道文学作家夏祖丽女士和她的丈夫、小说家张至璋先生。夏祖丽女士的父母也是台湾著名作家,并且都在北京长大,夏祖丽得知父母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对他们影响很大,近年来多次到祖国大陆采访,专程追踪父母青少年时期的足迹。母亲林海音是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前年10月,夏祖丽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了《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这次到祖国大陆来,夏祖丽开始采写父亲的传记。无论林海音本人还是她的《城南旧事》,都在海内…  相似文献   

11.
台湾尔雅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一书.是台湾女作家欧阳子的一部颇有特色的批评论著,它毫无愧色地为欧阳子跻身于台湾文学评论界举行了奠基礼。老作家肖乾认为,“她这本书虽然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十四个短篇的分析却涉及小说写作的许多基本方面。在一个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13)
<正>大陆朋友访台,宴席上当然得摆金门高粱,我常补充,在金门买的金门高粱与在台湾买的,味道些微差异,必须同时倒上,中间摆一杯清水,交换品尝,才能分晓。我不由得感叹,台湾这些年经济乏力,但台湾白酒物美价廉,仍是"饮君子"的天堂。大陆官员访金门,除了"高粱",以炮弹壳打造的菜刀也是受赠佳礼,有一回携黄春明、李昂两位名小说家,  相似文献   

13.
在监狱中阅读、创作、出书,这对于绝大多数的受刑人来说,不啻新奇和梦想,甚至从来都不曾想过。然而在祖国宝岛台湾,却有这样一位青年作家,为众多身陷囹圄的受刑人打开了生命的故事盒,让他们在文学的天地之间获得了心灵的解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出口。这就是被昵称为文坛“神奇魔法师”的欧银钏。欧银钏出生于台湾澎湖,大学毕业后,曾任台湾《皇冠》杂志编辑,现为台湾《民生报》记者。1996年曾应邀来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作为作家,欧银钏以散文、小说创作为主,她下笔有情,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读者一起倘…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等待春天》是台湾女作家杨小云近年的一部力作,曾获台湾“中兴文艺小说奖”。该作思想内容健康,结构严谨舒展,文笔细膩饱满,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更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学即人学。好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总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杨小云是一位关心女性命运的作家,她的小说通常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表现当代台湾妇女的处境、遭遇以及她们的追求与向往,真实地反映台湾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有一位传奇女作家, 20世纪60、70年代曾走红台港,80 年代风靡大陆,90年代依然保持强劲势头,迄今在两岸三地、东南亚, 乃至世界华人中魅力不减,人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她”。其60 余部小说流行书市,50余部影视剧热映银屏,被誉为“赚尽亿万中国人的爱与泪”。这个人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到,她就是琼瑶。  相似文献   

16.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9日,台湾女作家郭良蕙默默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享年87岁。她一生共创作、出版了近七十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集,著作等身,读者甚众,但当地传媒对其过世出奇地缄默,只有台北《联合报》刊出一则简讯、一篇悼文,其他包括早年曾连载其小说的报刊未有任何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大陆,有这样一座城市,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亲属在台湾。浓浓的血缘关系,使这座城市和祖国宝岛台湾有着特殊的情结。她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龙头——青岛。  相似文献   

19.
易靖茗 《台声》2013,(7):90-93
在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的介绍下,我得以认识了这位从台湾嫁到大陆的台湾新娘,她叫邱斐瑄。她很忙,但这位爽朗、热情的大陆媳妇儿,还是抽出时间让我们与她一起,分享她在大陆的生活,以及与先生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赵淑侠是台湾旅居瑞士的著名华文作家,她的创作成就,不仅享誉台、港、海外,亦为大陆所注目.《塞纳河畔》是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因此,正确认识这部小说的特点,对于了解赵淑侠的创作风貌乃至把握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