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07,(1):12-12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科学》2009,(2):70-70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鳊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革》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革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版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科学》2007,(2):39-39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图书简介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民主与科学文集》由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定价70元。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欢迎购买。亦可从本刊编辑部邮购。有意者请电话垂询:  相似文献   

12.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定价70元。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欢迎购买。亦可从本刊编辑部邮购。有意者请电话垂询:  相似文献   

13.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科学》主编、编辑先生:二○○五年十月出版的《民主与科学》上面刊载了傅国涌先生的文章《公众为什么厚“丘”薄“杨”?》。阅后觉得作者对我的讲话、见解和做人的态度都似乎不太了解。至于中国的大学教育,我在九月下旬的一篇演讲中谈得比较详细。该文已刊于《光明日报》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五版。兹附上,请载于贵刊。即颂敬意!杨振宁二○○六年一月十八日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与“现在时”》的文章 ,作者是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文元。文章的主题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反科学。不能不引起我的关注。一、文中说到 :“科学像洪水猛兽 ,冲刷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 ,似乎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 ,可以让人拥有想拥有的一切。”“洪水猛兽”一直都是人们用来形容邪恶力量或灾害的贬义词 ,作者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科学 ,这是所有尊崇科学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同时 ,还要请王先生证明“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这一结论。这里 ,首要的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是《民主与科学》创刊100期纪念,写这样一篇纪念文章,我义不容辞。众所周知“德先生”“赛先生”是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指明中国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而《民主与科学》就用这样的口号作为它的刊名。“民主”这个词儿在我们中国早已有之。《辞源》该条释文:“民之主宰者,旧指帝王或官吏。《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三国志·吴·钟离牧传》:“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上引《三国志》的话,意思很明白,一看就懂。译成现代口语,更清楚,那就是钟离牧说的,“我为民作主,应当用法来率领部下”。上海辞书出…  相似文献   

17.
祝愿《民主与科学》新年更上一层楼骆正《民主与科学》杂志是我一直关注的刊物。这个刊物的刊名就具有感召力,“德先生”、“赛先生”,既使读者对她寄予期望,又意味着她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显然,要办好这个刊物并不容易。199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是九三学社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与科学》,邓小平为之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9.
<正>《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重磅文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经典力作,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六个重要方面,故被外界称为“邓六条”。  相似文献   

20.
人称“儒官”的教授副市长朱福林,讲究收受贿赂的“技术含量”与“科学手段”,但终究东窗事发。读罢《民主与法制》杂志上这篇《教授副市长的“捞钱术”》,感叹它不过是再次印证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