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漫述福州路     
老上海的雅俗文化在福州路这条马路上体现的很充分,现在也有“上海第一文化街”的美名。  相似文献   

2.
创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东北地区不乏传统的创业文化,但却缺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创业文化,因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振兴东北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又无一不在张扬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在将自己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过程中,也在培育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上海、落户上海。一批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于是在上海这个极具魅力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律师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群体。他们感性与理性兼容,缜密与决断并行;他们行走在是与非的边锋。用智慧和理性诠释着法治的力量;他们为上海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上海经济的腾飞提供强劲动力。在上海近8000名律师当中。又有着许多优秀的个体,孙志祥律师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最成熟的经典岸线,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百余幢历史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而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源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上海近现代贸易、商业和金融业在此蕴育生长;这里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中西方文化于此交融积淀。至今保存完好的14幢近代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虽历经140年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变革,依然散发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3,(5):F0002-F0002
在上海浦东,坐落着一家专门收押老病残罪犯并与大型监狱医院合并建设的监狱——上海市南汇监狱。监狱创建于2007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监狱劳教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建监以来,在市司法局、监狱管理局两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南汇监狱党委以打造老病残罪犯监管改造工作全国一流特色监狱为目标,紧紧抓住上海监狱系统全面推行两级管理和推进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契机,深化两级管理,努力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现代意义的区域法制诞生了.在这一法制建设中,上海处于领跑地位,特别是在19世纪下半叶、辛亥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这三重要时期.这三个时期上海领跑中国现代区域法制建设的表现有多种形成:先于中国其他区域建立现代区域法制;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被国家、其他区域法制所借鉴;在相似的规定中,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又比中国其他区域法制更胜一筹等.上海现代区域法制能够领跑中国现代的区域法制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诞生早、发展快;上海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现代区域法制建设等等.当今,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区域与区域法制建设都不可或缺,上海要在以往领跑中国现代区域法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中国以后的现代区域法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积累而成的文化成果,其本身的形态随着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条件而发生变化。中国法律文化便具有古代、近代、现代三种基本形态。本文所说的传统法律文化,即指以古代法律文化为主体而对近、现代产生深刻影响的法律文化。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法律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法  相似文献   

8.
会审公廨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字眼,但它在上海历史上却曾占有重要一页。廨,原义为古代官吏办公地;所谓会审公廨,就是洋人和华人一同会审而设立的执法机均。90年前上海发生了一件因会审公廨而引发的大风暴。当时上海的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办理继承公证,需要远在上海的婆婆的书面声明书。为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公证员一整天没有休息,独自去上海为老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南京,人与城、人与事、人与历史交织融汇于一体。此间,在现代作家笔下产生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被列为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留存下来。它们不只是现代作家人生追求的印痕记录、时势艰难的历史剪影,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素材,一类文体的样式,或者作为一种现象的文学史存在,而是一种特殊历史、特殊地域文化,呈现了现代作家内蕴极其丰富而纷繁复杂的文化精神理路,并由此形成了独特地域文化的丰韵和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这种思路和地域文化的理念指导下,重新阅读现代作家作品,勾勒出一幅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文学史图景,探寻现代作家某些精神生成演变的路向和缘由,以此力求贴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上海的历史就在这些建筑里演绎、发生。同样,上海参加世博会的历史也离不开这些老建筑。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原动力,是城市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就是这个群体的生命。上海律师作为一个职业社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3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后,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属于这个群体的律师行业文化,随着30年的积淀与过滤、扬弃与升华,已经从她的嫩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正成为新世纪上海律师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正迎接新的挑战、构建更有活力的城市文化之际,对上海律师文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立民 《法学》2006,(4):31-42
上海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始于租界。租界当局通过大量移植现代法制,使上海租界法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上海租界的土地章程为法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作用为:为移植现代法制创造了地域条件、为建立租界的自治机构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直接移植现代法制作了明文规定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主要表现为:现代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法制语言、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在上海法制现代化的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上海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很不平衡、上海租界法制中有歧视华人的因素和上海租界法制有明显的两重性等。  相似文献   

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感到,有些一直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并未深入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有的仅仅看到一些表象,而不知道内在的历史蕴涵和人文精神;有的难免还有某些偏见或误解。许多“老上海”并不知道今天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区,在六千年前尚是汪洋一片;并不  相似文献   

15.
项目背景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原名世博演艺中心,是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文化演艺综合场馆,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集聚中心区,是上海文化娱乐新地标、都市旅游新亮点. 世博文化中心位于世博园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25945平方米,其中地上为单层的18000座多功能剧场及环绕主场馆的周边六层建筑,地下建筑为2层,建筑高度40米.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一座有着六千年历史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986年12月8日,上海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1七名城。金山,是上海的西南门户,这片质朴而肥沃的土地,自古就氤氲着书画的幽香。金山农民画正是这片江南文化沃土中滋养的—枝乡土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7.
广告传播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已成定律,而文化对于广告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现代消费者已经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技能价值"的时代,消费已经文化意识形态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广告的作用日益彰显。本文从现代消费的本质特征出发,论证了文化激发消费需求,并为广告创作、品牌构建提供来源,从而促使广告不断丰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新港廉曲     
坐落于上海东北部的宝山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片吸引人们投资建设的风水宝地,曾经因宝钢而闻名的宝山,如今更由于它独特的依江畔海、坐拥吴淞口的地理位置,成为上海拉动内需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土.对于许多老上海来说,"罗泾"也许是个陌生的地方,原是沿江的一片荒滩,然而,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上港集团的建设者们就在这里建起了一座上海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散杂货港区码头.  相似文献   

19.
以消费经济为新载体的“上海迪士尼”,启动了后世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升级大行功。以创意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为导向,以面向体验经济的高增进性现代服务业为基点,以WTO服务贸易规则为参照,以中国知识产权文化为根基的文化产业政策与版权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整体创新与单点突破,将帮助上海找寻到创意产业成长的“迪士尼”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赵明 《法学研究》2022,44(1):3-21
回顾中国现代法学的世纪历程,中华法系的历史叙事主要在进化论、民族论和法治论三种语境中展开。不同语境中的法史学者,通过将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比较,揭示出了彼此有别的中华法系之历史面貌。在进化论语境中,中华法系因其古.老而落后,丧失了型构现实生活秩序的生命力,需整体性地予以批判和否定。在民族论语境中,中华法系因其系统性、连续性和民族性而独具特色,整理、发掘、重述其历史谱系,既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也为重建“新中华法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前提。在法治论语境中,中华法系以其“治乱之道”和“良法善治”的血缘伦理身份内涵表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法律不可能获得型构社会生活秩序的权威地位。法制现代化是不同语境下中华法系之历史叙事的共同追求,中华法系研究的百年学术史,实质上是一部追求法治文明的中国现代精神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