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效彪 《前进》2008,(6):33-35
乡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全县有10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113个自然村,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一矿一事一业”活动,近四年时间,全县煤矿企业共筹集资金11亿余元。为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投入保障,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我省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发展产业化经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八五”开始.我省已陆续建设了一批项目,到去年年底,全省建成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0多个,玉米转化、肉鸡、肉牛、生猪屠宰加工等一批项目初具规模。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完成产值约100亿元,利税20亿元,安排农村就业70万人,有力地推动丁农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时功 《山西政报》2010,(23):27-27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1234”工程,即围绕一条主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两大目标(粮食产量4亿斤,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抓好三项建设(实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以“四化”、“四改”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郝周光 《群众》2008,(7):69-70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东南,总面积19.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4万人。近几年来,新桥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富民强镇指导思想,通过扎实推进农业、工业、居住三个集中,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三化”进程。2007年,全镇实现GDP56.1亿元。实现利税20.3亿元。人均GDP达23.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06,(3):56-56
自2004年始,中央连续3年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从“重中之重”,到“两减免、三补贴”,新理念、新政策,一路铿锵走来。农业税条例废止,延续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寿终正寝,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起跑线上。据报道,今年财政部将安排支持“三农”资金3397亿元,加上用于农村合作医疗、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支出,预计支农资金将突破4000亿元,力度空前。但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仍坦言:“还是少了些。”的确,我国有9亿农民,4000亿元捉襟见肘。2005年,农村与城…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2,(12):1
尉氏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辖9乡8镇、2个工业园区、516个行政村,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现有耕地131万亩,中低产田65万亩。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增加值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亿元;农民纯收入总额39亿元。198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2011年被列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县。  相似文献   

7.
张新炯 《群众》2006,(8):40-41
改革开放前,江阴市周庄镇一直是农业比重较高的乡镇。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创造性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周庄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53亿元,完成全  相似文献   

8.
政务了望     
国家发改委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将倾向农业农村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发展改革委在安排中央固定资产投资时,继续坚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今年年初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投资达739亿元,占中央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8.6%,比去年增加93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443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根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发展改革委又新增安排20亿元投资,用于加强粮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0.
政务了望     
中央财政加大农业开发投入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中央财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将安排127亿元资金,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计划将265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此外,今年还初步安排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投入3.01亿元,启动新建项目35个。机制上,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将探索运用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使其自觉自愿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建立起加强农业基础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胡舟 《今日浙江》2009,(19):48-49
近年来,湖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创新机制,统筹结合,严格管理",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房改造建设7.3万户、1702万平方米,直接投入108亿元,复垦农村建设用地3.66万亩,新增耕地2.95万亩。通过农房改造建设,既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又大大推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咸宁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志 《世纪行》2007,(4):19-19
咸宁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前,咸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态,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同比增加近300元,增幅约为10%。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经营特色产业,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纷纷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仅通城、通山两个县,今年就完成了2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转移就业1.72万人,达到86%。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协东 《群众》2006,(2):13-13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华西村要按此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十一五”着重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围绕“生产发展”,加快经济建设。在未来5年内,努力实现“五个五”的新目标:2010年实现销售500亿元;幸福、富裕5万人;花5亿元到外省、外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围绕“生活宽裕”,加速富民进程。现在,华西人民的生活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中宽裕”。今后,要进一步使扩村后的大华西携手共进,再向小康、中康、大康迈进。与此同时,努力为全国共同…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06,(12):66-66,F0003
诸暨市地处浙江省中北部,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总人口105.59万。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4.66亿元,人均GDP达到3753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7.19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7位。自2003年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展以来,诸暨市按照“市级主导、镇乡主抓、村级主体”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示范、先进引路,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共启动村庄环境整治的347个行政村中,有150个已基本完成整治,累计有17个村被命名为省、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个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名…  相似文献   

15.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加快海南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是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农发行把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镇建设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在支持海南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突破。累放各类涉农贷款130亿元,贷款余额翻了近两番,2011年前11个月累放各类涉农贷款45亿元。目前,全辖17个分支行有6个在当地成为贷款第一大行,农发行的支农骨干作用日益彰显,农业政策性金融已成为国家支持海南三农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7.
樟树市地处赣中,跨赣江中游两岸,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全市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22.5万,辖4乡、10镇、5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耕地总面积90多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林地39万亩,是全省粮食、蔬菜、生猪主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2012年,该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增长9.3%;农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4.45%;农民人均纯收入9106.94元,增长16.13%,高出全省1278元,增幅高出全省2.53个百分点。该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8,(13):22-23
藤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70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75%,总面积394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8万亩,肉桂、八角、西瓜、粉葛、沙田柚等众多农业名特优产品享誉桂东南,曾获“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等殊荣。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藤县积极探索本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为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伊盟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实效,全盟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54个,盟级文明单位343个,旗级文明单位1,443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伊盟经济的发展。工业快速增长,连续两年在自治区夺冠;粮食总产量突破872亿公斤,牲畜头数达到735万头(只),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镇企业总产值可达60亿元;财政收入可实现64亿元,比上年新增近2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可达二,600元,比上年增长350元;又有12万农牧民脱贫。重点建设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小康文化工程”1994年伊盟在农牧区文化站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20.
曾玖庚 《江西政报》2006,(22):47-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吉水县,是江南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县坚持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三新三好”(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和环境好、社会事业好、班子好)为目标,做到五个坚持,有效破解了干部不作为、农民积极性不高、无序推进、投入不足、农民增收缓慢五大难题,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目标落实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全县新农村建设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68个试点村有43个基本成型,新修通村水泥路180公里,硬化巷道38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用户3000余户,完成家庭水冲式厕所1200余座,试点村“四旁”绿化植树60万株。二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理顺了吉水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优质稻、蔬菜、鸭鹅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个。三是村风民风显著好转。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健全了村规民约,新农村管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干群关系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为基层干部提供了为农服务的切入点,驻村干部就象自家搞建设一样全身心投入,群众视干部如同自家人一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