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冀中平原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抗战影响,组织动员冀中百姓参加抗战,并为战斗在太行山脉的八路军战士提供了抗战物资用品;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战队伍的同时,还有利地牵制了华北的日军,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打击消灭日军,并对华北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正"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开辟敌后战场,是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便确定的一个战略布局。这个布局,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如何坚持抗战,实现战略展开的根本方向。所谓抗战,自然是敌人往哪里进攻,就在哪里抗击;阻击不了,便是退守。这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不言自明的战略布局。全民族抗战开始前,蒋介石即明确将逐步退守至黄河以南,粤汉线以西。这个战略布局,意味着华北、江南等广大国土将成为日军的后方基地。毛泽东正是在这个看起来顺理成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6)
<正>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之间,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间的屏障。这里地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就已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并预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1937年底,抗日形势更加紧张,为更  相似文献   

4.
抗战一周年,第一本毛泽东著作在河北太行山中出版 1937年底,受中共中央委托,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来到太行山北部,在晋察冀地区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诞生.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的邓拓任《抗敌报》主编.  相似文献   

5.
正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作为华北抗战前哨和战略要地,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带领抗日军民在此浴血奋战,创建了北方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老区人民始终保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县人民牢记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涉县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深入的民众动员,其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文化动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民众团结到抗战的队伍中来。在太行山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在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深入研究太行文化动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行追思     
孙东锋  李东光 《党建》2007,(7):38-38
闻名遐迩的太行山,是诞生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许多美丽神话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且由于这里曾是八路军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革命旧址星罗棋布。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城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是其中一个红色景区。  相似文献   

8.
太行之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故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相似文献   

9.
<正>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1939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定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崔继东  张维新 《党建》2005,(7):38-40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曲《在太行山上》,把我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19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太行山老区左权县(原辽县)迎宾馆大厅的东墙上,有一幅巨型风光照片"将军远望"。照片的主体部分是矗立在太行群峰中的一座峭壁山峰,右侧靠下叠放着一张彭德怀手扶望远镜指挥千军万马抗战杀敌的照片。说其神奇,是因为照片中的山峰和指挥抗战的"彭大将军"极为相似;此峰位于山西省左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巍巍太行,莽莽吕梁,矗立着山西抗战历史伟业的丰碑。一、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  相似文献   

13.
正"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每当那首《在太行山上》唱响,人们的思绪总会被带回到太行抗战的峥嵘岁月,带回到70多年前为了中华民族而浴血奋战的那一代爱国者身边。在太行山这片哺育华夏先民的古老土地上,无数八路军将士洒尽了自己最后一滴鲜血,其中就有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70多年过去了,左权将军的英名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他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那个时代的历史巨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军事战略上,蒋介石积极备战,若战争不可避免,可以在战略上不致失利;在政略上,蒋却希望卢沟桥事变为"局部冲突",可以"和平解决",且企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抗战决心,提醒和震慑日本,达到免战、不战而维持现状的目的。对于蒋介石究竟是战是和,日本、华北当局和社会舆论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这对华北抗战及整个抗日战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崔前军 《先锋队》2012,(16):26-27
春风又绿太行山,淅水两岸万象新。今年以来,壶关县以组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为突破口,分规模组建、分类别定级、分层次联包,抓班子建设、抓党员教育、抓活动开展、抓运行规范,努力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现了从"单独组建"向"联合组建"、从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亡国灭族之灾,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师长的带领下于1937年10月在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挥师北上,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邓小平接任一二九师政委。刘邓率大军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开辟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晋冀鲁豫革命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与华北抗战局面的开创沙友林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指导华北抗战,中央委托自1936年春就以中央代表身份驻中共北方局进行华北抗战准备工作的刘少奇前往太原,重组北方局并任书记,直到1938年3月回延安。这期间,刘少奇亲临前线,指导华北抗战。他以政治家的...  相似文献   

18.
像火箭穿过太行山, 锣鼓惊天寒敌胆, 像骏马驰骋漳河岸. 歌声动地奏凯旋. 坚毅、勇敢, 这支雄壮的队伍, 挥动艺术的刀剑. 名字为太行山剧团. 太行山剧团,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华北太行根据地一个著名的文艺团体.它先后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文联领导.从1938年5月成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止,共创作和演出节目148个.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有关华北抗战的基本构想。这些构想不仅为共产党、八路军实现全面持久的华北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毛泽东华北抗战的基本构想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70多年前,共产党、八路军靠着"抗战为了人民,抗战依靠人民,抗战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引,在巍巍太行山上,走出了一条光耀千秋的"太行之路",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江山打下来了,政权建立起来了,这个传家宝丢不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到来了,新的长征开始了,这个传家宝更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在历史照进的现实中,反思初心、明辨方向,汲取营养、增添力量,走好先辈们、烈士们走过的"太行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