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转轨20年来,中东欧国家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转轨的任务已经完成。围绕中东欧经济转轨方式的争论,如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等,在转轨20年后虽然已无现实意义,但仍具有永恒的学术意义。全球化与欧洲化为中东欧国家的赶超创造了有益的条件,但全球经济的波动也给中东欧国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并不会导致中东欧国家抛弃现有的增长模式,但并不排除中东欧国家对增长模式进行微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改革疲乏症"敲响了警钟,为中东欧国家进一步加快改革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经济全球化与中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关系,指出:经济全球化给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内外压力促动了中东欧制度变迁进程的开启,并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影响着制度变迁的进行;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制度变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中东欧国家必须学会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才能顺利完成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东欧国家多领域转型和发展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估30年来中东欧国家转型与发展的成果与质量,至少有3个基本问题需要回答:中东欧国家建立了何种资本主义、转型是否已经完结以及转型是否不可逆转。虽然不同的价值观和考察问题的不同角度使这些问题尚无共识,但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深化对中东欧的研究,也有利于在实践上更客观地认识中东欧,进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和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4.
欧洲怀疑主义是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它不单纯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疑欧"思潮,而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空箱子",里面可以放一系列不同立场的各种政策。从根源上说,欧洲怀疑主义的出现与中东欧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民众和精英对于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关系、中东欧政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现状的一种"另类"审视。  相似文献   

5.
《莫斯科大学学报——政治学分册》杂志编委会在2005年组织了题为“后社会主义空间的社会政治转型经验”的笔谈,邀请约30位学者就中东欧国家的社会政治转型经验、特点,转型对国家政治结构、经济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加入北约和欧盟在转型现阶段所起的作用,以及波兰入盟后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有关材料刊载于该杂志2005年第2期。这里仅将几位学者的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民粹政党有大量社会底层支持者,农民是最有代表性的民粹主义基础。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以农民为代表的中东欧民粹支持者与历史上保守势力的支持基础有类似的逻辑。在农业仍为关键产业的中东欧国家,当传统经济受到转型后突如其来的外部经济影响时,既有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受到严峻挑战,在本土保守势力的推动下,竞争力不足的中东欧国家呼吁保护传统经济,反对以西欧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腐化、以威权整肃国内腐败、强调历史上的民族荣光、复兴宗教及家庭伦理等。这一思潮被民粹政党用以获取政治权力。在外部经济压力下,农民、城市底层民众、经济民族主义者、保守的政治精英、大文化中心论者共同构成支持民粹主义的基础,民粹政党的兴起是精英和大众共同推动的结果。中东欧民粹政党自该地区转型后就出现在政治舞台,其影响深度和广度是欧洲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有鉴于此,探索一条以民粹主义基础为导向的策略路径,整合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三类实践主体,有助于强化中国在中东欧的影响力。积极推进民粹政党或执政党的对华合作,是中国强化和拓展中东欧地区利益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俞邃 《当代世界》2009,(12):18-20
东欧国家(注:其实是中东欧国家,习惯统称为东欧国家)剧变20年来,处于政治经济管理模式乃至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渡时期,历经周折,充满矛盾,发展不平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适合本国国情和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定型。它们在转型过程中,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存在着共识与非共识、共性与非共性的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欧洲一体化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转型进程,在此变迁过程中,以欧盟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为主线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一体化影响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轨迹是曲折的,从中东欧国家多党制初现时欧共体谨慎观望,到欧盟开始在幕后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进行合法化整合,再到欧盟通过入盟谈判主动型塑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直至目前欧盟对已入盟和未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出现两种不同向度。欧洲一体化对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转型的影响是依靠欧盟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为杠杆实现的,其在各国的实现路径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欧盟在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过程中主动提出的诸多制度性要求和安排是对这种影响的产生起到核心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已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普遍坚持的共同理念.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应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互尊互鉴、求同存异,共建包容、开放的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下面,我就中国与波兰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及合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是东欧剧变30年,关于1989年导致"天鹅绒革命"的关键因素再度被重解。回顾过去30年,东欧各国转型仍在途中,新旧挑战交织而生。中东欧国家在融入欧洲问题上存在共识,但预期与结果相距尚远,出现了"新旧欧洲"的心理围墙和"二等公民"之感。当前,"民主制度"依然脆弱、经济发展未达预期、标志国家稳定的人口状况出现剧烈变动等是中东欧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当代中东欧政治社会状况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的新民粹主义并没有一个核心的意识形态,其政策就是"取悦于民"。新民粹主义政党并不创设新议题,而只是"汇集民意",迎合大众口味的各种主张都能为其所用。中东欧转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大众经济满意度差、阶级力量的溃散、传统政党代表能力下降、民族主义情绪发酵等因素,在社交媒体的重新整合下催生出新民粹主义。但是,新民粹主义所包含的彼此相互印证或相互矛盾的方案如经济平民主义、疑欧主义、反精英政治、民族主义等并不是解决中东欧现存问题的有效方案,反而加剧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本国与欧盟关系的紧张,推动中东欧政治朝着更为激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东欧、东南欧地处三大文明的交汇处,社会发展受制于各种文明以及承载这些文明的东西方大国.这里的国家近二十年的社会转轨从本质上说就是从东方文明向西方文明位移的过程.但是,由于受不同文明和不同大国的影响程度不同,还由于国家大小、民族宗教构成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东欧、东南欧国家的社会转型也更加丰富多彩.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国家,可以清楚看到它们社会转轨程度的不同梯度,还可以感受到这种转型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东欧政局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在开始多重转型的同时努力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内政与外交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本文以斯洛伐克为例,深入和细致地研究了欧盟条件性对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方向与速度的引导和推动。根据梅恰尔政府和祖林达政府对欧盟条件性采取的不同态度及成效,文章指出,外因需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只有在中东欧国家政治精英和民众期望欧盟及其加入欧盟的条件性影响国内政治发展时,它们才能发挥显著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经济转轨之后,由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不同社会集团力量均衡结果的利益结构与经济转轨的历程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利益结构的变化反映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绩效.本文从利益分配的角度,运用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工具,对俄经济转轨的运行机理和绩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是促进其经济社会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结束在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Comecon)内四十余年的区域经济合作,到21世纪初其中多数国家陆续融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乃至近年来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不断冲击,可以说中东欧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搅动下国际格局的变化,走过一条充满挑战、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道路。历史:中东欧国家曾经的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冷战爆发,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及西方经  相似文献   

16.
唐皇凤 《南风窗》2010,(8):10-10
<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党国体制的转型为起点的,集中体现为执政党——国家——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变革,这种以个体解放为导向的改革释放了社会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改革代价,集中体现为社会过度的两极分化,并培育了一个阻挠改革可持续推进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很是符合改革"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曾作为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1年之后,中东欧地区国家脱离苏联集团而作为国际舞台上的独立主体。此后的中东欧研究也从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清晰可辨的客体。历史地看,中国的中东欧研究具有两个鲜明特征,即非连续性和政治性。受这两个特征影响,中国的中东欧研究经历了研究对象称谓、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随着中东欧地区国家欧(盟)洲属性不断增强和大转型进入新阶段,中东欧研究的欧洲性亦日益凸显。虽然中东欧国家本体论的研究依然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研究者必须正视中东欧国家的欧洲属性。当然,作为过往地缘政治的"遗产",整个中东欧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客体有可能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8.
越南在经济转型中处理社会矛盾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为了革新开放和经济转型能健康顺利地进行,从五个方面对某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处理和化解,即以"社会主义定向"为尺度,解决经济转型的性质和方向问题;以反腐败为重点,以民主化建设为平台,解决经济转型中紧张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问题,构建经济转型的良性政治生态;以"消饥减贫"为切入点,解决经济转型中的社会民生和公平问题;以化解西原少数民族骚乱事件为契机,制定正确灵活的民族宗教政策,解决经济转型中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问题;以环境保护立法为突破口,解决经济转型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深深打上了欧盟的烙印,政党政治领域亦是如此。在入盟过程中以及入盟之后,欧盟试图通过一系列硬指标来塑造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格局,以期望其向着欧盟所设计的轨道行进,最终达到在政治体制上中东欧国家与欧盟老成员国趋同和融合的目的。总体上看,欧盟对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然而,由于各国在入盟后更加强调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性,欧盟的塑造作用在不断弱化,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差异性逐渐显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叛逆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频发,左翼也积极参与其中。左翼的参与呈现出三个特征:新主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结合;年轻一代看到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尽管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的主体不仅有左翼,也有右翼,而且左翼的诉求也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具体问题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之分,但从苏东剧变20多年来的历史看,左翼的参与和反思意味着中东欧社会正在经历从迷恋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祛魅的过程,这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