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群众》2017,(10)
<正>业主自治是现代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新形态,更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熟程度和自治水平是衡量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标尺。近年来,业主自治组织——业委会,成立难、换届难、运作难,导致不少小区的物业纠纷不能及时化解,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其实,业委会的运行成效如何,取决于社区业主的自治能力,而"瓶颈"往往在于业委会合法性的来源——业主大会"开不了""开不下去",无法真正凝聚业主共识。南京江宁托乐嘉花园小区(以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物价指和物业公司用工成本在上涨,业主缴付的物业费是否该上涨?这成了沪上众多业主与物业公司无法调和的一对矛盾。面对小区业委会公布同意上调物业费业主大会公告,地处静安区的达安花园众多业主纷纷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撤销业委会同意上调物业费标准业主大会的公告及决定;撤销业主大会经业委会、居委会及物业公司作出的上调物业费公告及决定。上海静安区法院对吴某等13名业主的该诉求,作出一审不予支持的判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物业公司服务差、物业服务费贵。目前不少住宅小区尝试、施行业主自治——由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行使小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我国法律规定了业主的共同利益可由业委会来共同表达和维护。法律法规也并未禁止业主大会或业委会自治管理本小区物业,但并未授权业委会收取物业费,也没有对业委会的诉讼主体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当业委会欲独立行使诉讼权利催收物业服务费时,却遭遇重重障碍,导致新生的业主自治濒临夭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正写有"罢免业委会"标语的横幅挂满阳台和道路,十几家新闻媒体涌进社区……曾经的杭州市伊萨卡社区"名声在外",居民、业委会和物业矛盾几乎不可调和,导致社区负责人几度换人。这个美丽的具有地中海风情的小区一度是下沙青年男女拍婚纱照的取景地之一,却因为小区管理混乱,业主和物业、业委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苗大雷 《求索》2022,(6):182-189
党建引领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J小区从业主维权走向业主自治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党建能够推动业主自治和提升商品房小区治理水平,党建引领业主自治的机制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与组织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广泛参与机制以及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构成商品房小区治理的“新三驾马车”,在党建引领下形成多元协商,挖掘业主资源、拓展公共空间和进行价值引领,共同推动业主自治。  相似文献   

6.
余世炯 《今日浙江》2023,(15):60-60
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是传统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数量多、居住人口密度高且流动频繁,长期面临治理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小区物业管理处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我刚到城东街道工作时,常听一些小区居民抱怨:物业服务敷衍,甚至侵占业主利益,引发较多矛盾。  相似文献   

7.
小区业委会主任,名称上像是一个官衔,却没有政府官员的职权。协调各种关系,保障业主利益,有时还会出力不讨好,几面为难,成为一个令人尴尬的角色。我居住的小区有617户居民,业委会主任陈彩兴却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8.
冉连  张曦 《理论月刊》2023,(8):47-56
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有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研究往往将重点聚焦于治理结构较完善的社区,而较少关注城乡接合部社区党建引领基层自组织发展对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输入—转化—输出”分析框架和成都市H小区田野调查发现:在个人自利动机驱动下,小区居民的原子化、个体化、异质化特征凸显,公共参与中“搭便车”行为使得小区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在组织自利动机驱动下,缺乏监督的物业公司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独断专行、不作为、暗箱操作等问题,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低下,物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区治理难题。面对社区治理挑战,成都市X街道Y社区党委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为切入点,以推动业委会成立与运作为关键抓手,完善了H小区治理结构体系,解决了小区治理难题,减少了社区治理中个人与组织的自利行为,打造了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由此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龙钢 《今日上海》2012,(1):36-37
长久以来,小区物业管理都被上海各区县的许多房管部门和街道视为工作难点、居民矛盾的“重灾区”。物业公司选聘、业委会组建运作和改选、物业服务达标……时常成为社区居民的矛盾焦点,而一旦小区长期没有业委会,更是影响整个社区的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业委会是一项借鉴国外经验的新事物、新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项制度在上海经历了从无到有、认识上从一无所知到普遍接受的过程。截止2009年底,全市符合成立业主大会条件的8557个住宅小区中,有7155个组建了业委会,组建率达到83.62%。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城市居民小区管理难、服务难、治理难,四川省德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聚焦物业管理服务突出问题加强物业党建,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协会、物业公司协会为"两翼",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多方联动的治理共同体,探索出以物业链党建联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一、推动物业链党建联建的动因近年来,德阳市城镇人口增长至180多万,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多,自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
正随着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成熟小区涌现,开发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责权模糊、利益冲突等各种矛盾日益明显,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尽管各地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业主委员会作为新型的自治组织的困局仍待破解2015年12月3日下午,广州广地花园热心业主将厚厚一沓业主联名申请成立业委会的签名表,递交到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民政办工作人员的手中。看似简单平常的一步,但广地花  相似文献   

13.
正古老背街办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成效显著,创新制定了"三个一"的管理模式。第一个一,即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每个小区成立一个业委会,负责本小区内的居民问题反馈、与物业沟通等;第二个一,即在业委会覆盖面达到80%的基础上在辖区内建立一个业委会联合会,负责制定业委会管理制度,代表街办指导和监督所有业务会工作开展;第三个一,即在街道办事处明确一名工作联络员,专门负责业委会联合会日常事务的联络和业务指导。"三个一"管  相似文献   

14.
业主维权因其暗含社会转型的时代命题而得到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研究者多着眼于维权行动对小区秩序格局"破"的逻辑而忽视了其对小区秩序格局"立"的逻辑。在业主维权实践中,维权只是业主暂时扰乱或打破小区秩序格局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修正小区秩序格局或建构新的秩序格局。后业主维权时期,业主维权中的公共精神启蒙转化为对小区公共治理的积极参与,业主维权中的理性妥协转化为小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机制,业主维权中的被动性邻里萌芽转化为主动性邻里复兴,业主维权中对公共规则的诉求转化为公共规则的重建,以及政府反思和创新参与小区治理的方式,则是实现业主维权由"破"到"立"转变、建构小区稳定协调的秩序格局的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媒体的报道,还是从物业小区的业主/居民的调查情况来看,物业小区保安服务问题无疑已经成为物业小区自主治理中的诸多焦点问题中最引人注意、也最让人担忧的问题,物业小区保安似乎成了“麻烦制造者”。透过纷繁的表象,可以发现现行的物业小区保安服务的供给模式和制度的扭曲才是导致众多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了确保物业小区的永续安宁,就应当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物业小区保安服务供给模式和制度,建立起包括由政府直接供给保安服务的保安服务提供机制、由业主/居民直接与保安人员沟通交流的短线责任机制、由公安机关考核监督的保安人员资质认证机制等组成的多元的物业小区保安服务的供给模式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小区治理过程中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呈上升趋势,"失控的物业""失控的业主委员会"频频出现……减少物业矛盾纠纷,依法依规处理小区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是制订《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初衷和目的。8月1日,随着《条例》施行,深度参与《条例》起草工作的北京市京典律师事务所潘宏欣律师,从法律层面解析《条例》的诸多亮点。亮点一,  相似文献   

17.
阿计 《人大建设》2007,(12):25-27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是物权法中颇为拗口,也是无数业主最为关心的章节。从不同性质的产权划分到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功能,再到车位、车库归属等小区热点问题……物权法的触角深入小区矛盾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雷岁江  孙荣 《中国行政管理》2012,(10):106-110,95
目前有关业主委员会制度绩效的文献很少。这一制度从2003年运行至今效果如何?业主委员会制度绩效如何有效衡量?研究以住宅小区及其业主为样本,基于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发展了业主委员会制度绩效测量维度和具体指标,进行了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实证了各住宅小区的制度绩效。研究发现,相同制度下,各个住宅小区业委会制度绩效有很大差异;治理过程绩效、治理结果绩效和治理能力绩效三个维度测量的业主委员会制度绩效,与业主满意度、专家评价三者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地区传真     
正梧州市龙圩区"四管"模式推动小区"微治理"近年来,梧州市龙圩区紧盯辖区无物业小区配套差、无人管、纠纷多等实际,按照"一区一策"原则,探索推行"四管"治理模式,针对单位集资房小区,要求各单位将小区治理纳入单位议事日程,指导成立小区党支部或业委会,建立单位参与小区议事制度,实行单位包管;对群众基础较好、自管能力较强的小区,安排党员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一直是居民小区的"老大难"。业委会履职不畅、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物业费收缴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有效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省制定了《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十章、一百二十七条,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物业管理的各类痛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