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时有争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必须从马克思的经济学主张展开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规律论、现实论和实践论,其实质也是反映了马克思对经济学是否科学问题的回答。把握其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汲取了19世纪的生态学理论,在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生产力反生态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生态意蕴的生产力概念。在生产力概念中,马克思确立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尺度,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环,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通过"调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控制"人们的生产行为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的物质变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是一个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探照下实现发展创新,为我国社会治理之落实群众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实现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是一个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探照下实现发展创新,为我国社会治理之落实群众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实现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6.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  相似文献   

7.
李楠  高燕宁 《前沿》2010,(7):36-3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凸显马克思实践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扬弃传统实践观,建立科学实践范畴的理论发展过程,阐释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具有的世俗性、批判性、历史性的理论特点。任何理论的价值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考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观点来看,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具体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马克思提出了一种艺术生产理论;就文学精神与创作方法而言,马克思偏爱现实主义艺术……那么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来看,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艺术家的地位又如何确定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 1 85周年 (5月 5日 )、逝世 1 2 0周年 (3月 1 4日 )。这位以其理论有力地掌握了广大群众、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伟人 ,离开我们愈远 ,他的形象就显得愈加高大 ,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主义就愈加放射出真理的光辉。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 ,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他指出 ,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最伟大的发现有二 ,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 ,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 …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中思考时间问题的:黑格尔让他认识到时间本身的否定性力量;费尔巴哈提醒了他,时间是感性存在不可被剥夺的本质条件;政治经济学则让他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时间的改造作用。由此,马克思发现,主体和对象世界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而社会形态本身也是时间化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是对社会资本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它深刻把握了无产阶级社会资本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社会资本与资产阶级社会资本的斗争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理论,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重要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理论联系。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实现和丰富发展的重要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清理对于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争论,视野不能限于对马克思当年直接分析的问题,也不能单纯纠缠于“跨越”是否构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跨越”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要从理解社会发展的一元性规律与多样性模式辩证关系入手,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体现社会发展潮流的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新时代发展观,现实社会主义必须汲取“合理”发展内涵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文明的著述,但他创建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文明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他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实就是文明发展的规律。本文将从唯物史观提供的科学方法论、个体文明的发展规律与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发展规律三个方面概述马克思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4.
千年伟人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世纪之交,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这就是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的。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在评选活动的后期,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票数直线上升,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美国组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最近,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郭强 《理论月刊》2008,(7):11-14
美国学者Allan Megill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在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排除了"市场"和"政治",是由于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坚持以追寻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必然性、可预测性和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理解事物的发展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坚持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来理解事物的发展,并试图以此发现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追求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并不是马克思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诗话马克思     
众所周知 ,马克思不仅是位伟大的学者、对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早发现者 ,而且还是位热情的革命代言人、英明的无产阶级战略家和策略家、无产阶级群众解放斗争的领导者 ,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位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在青年时酷爱诗歌 ,曾经还梦想过能成为一位诗人这样一个事实呢。《尚书舜典》说“诗言志 ,歌咏言”。马克思创作的诗歌中有不少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想追求 ,渴望自己有所作为的抱负。“有志不在年高” ,卡尔·马克思从十四五岁时就勤奋写作 ,尤其是1833年 ,年届十五岁的马克思便在姐姐索菲娅的笔记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过程,考察后我们发现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谈论共同体,或是有意要建构一种共同体理论,他的"共同体"思想是在探索人类解放道路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运用、验证、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给共同体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共同体问题上蕴涵着马克思深厚的人文价值关怀,那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对马克思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一种共同体到底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探索共同体乃至表达"共同体"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名字最早见于中国的报刊,究竟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史学界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有所探讨,不过那时只查到1902年。当时研究者提到的主要材料是: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提到过马克思(译文作“麦喀士”);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译文作“马尔克”、“嫣及尔”)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也提到了《资本论》。近年来,有的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又作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从最近发现的材料来看,这个问题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马克思,必须为马克思的解读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在国内外种种解读马克思的思路和方法中,实际上存在着"五种"解读方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回到马克思",是客观地解读马克思的学术口号,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