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2.
这里要讲述的,并非安徒生童话里那个令人喷饭的故事,但同样好笑。且看去岁中秋,有个叫什么“御品”的月饼大做广告,弄得满街皆是“御品”。细想起来,像“御品”、“贡品”,“极品”之类的东西市面上是越来越多了,普罗大众,人人有份享用,如含有慈禧太后专用秘方的“宫廷××粥”,甚至连以前几角钱一袋的“××芝麻饼”也盖上了“宫廷御品”的标记。说到生活用品,则有皇室床垫、太子衬衫,皇女啤酒一类。(注:这里所列产品均非特指请万勿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3.
张帅 《工会博览》2023,(3):51-52
<正>《红色气质》于2022年2月由商务印刷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四个篇章,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独家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革命烈士瞿秋白在临终时高呼“共产党万岁”口号,神态从容地环视刑场上的松树与草坪,微微地笑着说:“此地很好。”他那神色淡然,慷慨赴死的国士雄风,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读完整本书后,我思考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提笔写下了读书分享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权威专家测试,一个人对电视节目的强烈兴趣最多只能持续四十五分钟,一旦超过,就会精神涣散。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每集的时间长度都是四十五分钟,极少例外。也因此,国际间电视连续节目的买卖,也以每集四十五分钟为统一计价基数。我买回彩电的当晚,便应验了权威专家的测试。那晚我是这样看电视的:电视报上预告二十点十五分有一个叫《××续集》的连续剧在某台播映。为了看这个大名鼎鼎的节目,我匆匆忙忙调好频道。预告时间过了四分钟,广告播完,我正准备开开“续集”的眼界,屏幕上推出节目!《××大赛花絮》。“花絮”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推出《××旋律》;“旋律”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播“续集”特约广告;“续集”特约广告做完,这才  相似文献   

5.
报上的一份统计资料引起同事的兴趣,大家热烈地聊开了。资料表明,下个世纪最热门的职业是设计师! 一位刚为人父的同事感叹说,可惜孩子赶不上这个热门职业了。是啊,到下世纪初,孩子才刚上小学,除非是神童,要不怎么也沾不上这热门职业的边儿。笔者认为这感慨大可不必,当不成设计师不打紧,关键是要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设计。说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做过“追星族”,谁敢说自己不曾有过崇拜的偶像?只不过如今的孩子爱“四大天王”,“而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是雷锋、王杰、刘英俊,后来是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如今的孩子在书包里藏有刘德华、黎明的照片、歌集,而我们那个时代,不也有人大段大段抄录  相似文献   

6.
那天饮早茶,文仔关于BP机的一些故事令我们几个好朋友笑得人仰马翻。他问用BP机骂人你会吗?我说不会,“007 292就是了。”他说,我马上掏出代码本查查,原来“007”是姓“卜”,“292”是“街口”。“卜街口”是什么意思?会意的朋友却早已捧腹大笑了。  相似文献   

7.
邓笛 《法制博览》2008,(20):32-33
一群孩子看一张家庭合照。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的肤色和其他家庭成员不一样。于是,看照片的孩子中有人说,这个男孩一定是这家人收养的。“什么是收养?”另一个孩子问。“我知道,”一个女孩抢着说,“我就是收养的。收养就是,你不是被妈姆际在肚子里,而是怀在妈妈的心里面。”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9,(5)
一段吋间以来,北京科利华公司斥巨资为《学习的革命》一书做广告一事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有不少中国学者和记者斥责科利华的行为是一种“炒作”,要对这本外国人写的书说“不”。《学习的革命》一书也许并非经典,但比起那些摊派性的书报刊,比起那些整日热衷炒作艺人艳事的传媒,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进步。对这些东西,没人说“不”;对一个公司自掏腰包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吋间打广告传播学习观念,反而要说“不”——这倒是一件咄咄怪事。本刊编发的这篇文章,意在证明,我们急需向一个“学习的国家”、“学习的社会”迈进,而不是咬文嚼字地对“学习”说“不”。  相似文献   

9.
在广州第一家台湾独资企业“台湾大酒楼”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电视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刚刚对准主人——酒楼的吴总经理时,会议主持者却示意“暂停”,他说:“由于台湾方面还未正式开放,而吴总经理还有家属在台,请各位记者报道中不要提吴先生的名字,只称吴总经理,也请不要刊登吴先生的照片,电视屏幕上不要出现吴先生的镜头。多谢合作!”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记者们先是愕然,接着恍然大悟,会心地相对而笑。吴总经理的致词也别具一格:“请各位对刚才的要求给以谅解。台湾还未正式开  相似文献   

10.
当你坐在被各种舒适有趣的事物围绕的家里的时候,你很难想象在那些比较原始条件下的生活,但是有一些飞机的狂热爱好者却亲自去体验这种生活。本文的主角,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兰迪·非利斯就是狂热的军用飞机爱好者之一。 在兰迪家参观时,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难以忘却的东西:在介绍了他正在修复的一架P-47“雷电”之后,兰迪说:“我还有一些非常值得一看的照片。”然后他从厨房桌子下抽出一个装满照片的发黄的盒子。进入眼帘的这些照片令人目瞪口呆。这些6英寸乘4英寸的照片揭示了一个真正的军刚飞机宝藏,照片中有罕见的二菱G4M一式陆攻机(美国人称“贝蒂”式)、洛  相似文献   

11.
戴玉 《南风窗》2014,(22):17-17
高校老师群体的公众形象十分堪忧。从“砖家”到“叫兽”,现在又增添了“禽兽”的绰号。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近日被网友举报强吻女学生,并且还“有图有证据”。王小箭事后对媒体表示,他已退休,这两名当事女生并非他的研究生,并称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上就是他“哄”的时候。此说一出,无法服众。王小箭最终被“停止教学活动,降低退休待遇”。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08,(15):F0002-F0002
据《点石斋画报》记载,意大利发明了一种“电气安置”,安在需要防盗的房子里。如果晚上有贼人撬门而入时,则“电气忽明”,先把贼吓上一大跳。同时,贼的面目也被照了下来。然后,“电光渐灭,电铃响动直达捕房”,巡捕立马出动,把贼人捉住。要是贼人侥幸逃脱,就“按图索骥”,拿照片抓人,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法制博览》2010,(9):56-57
自古以来,一些帝王、圣贤以及文人墨客,无不以酒会客,以酒助兴,以酒壮胆,以酒浇愁……适时适量饮酒,有一定的益处。正如曹丕所言:“盖闻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惟酒无量,仲尼之饮也;姬旦酒肴不撤,故能制礼作乐;汉高祖婆娑巨醉,故能折蛇鞠旅。”然而,嗜酒如命,饮酒无度,甚至嗜酒成癖,“以酒误国”、“以酒亡国”那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4.
锁忆父亲     
朱家托 《工会博览》2006,(22):39-39
父亲。这个名词的精髓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那什么是“矩”呢?《辞海》上说:“为方之器”。  相似文献   

15.
精神的分量     
最近,两幅游客践踏红军雕像不良行为的照片可以说激怒了很多国人,盛怒之下很多人对那位不足20岁的年轻游客评价是:“精神有问题!”还有很多人十分不解:“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还有武汉市居民高层抛物被摄像头拍到后受罚事件,媒体曝光后,社会评价是“缺德!”所谓“缺德”依然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他掏钱出来结饮早茶的帐时,我发现这位富翁有一点同我这穷记者相似:身上没带多少钱,既没有常见的大钱包里那一迭大钞所表现的厚实,也没有常见的挥手而出的万通、牡丹、长城卡所表现的潇洒。他笑笑说:“我身上钱不多。通常也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顿,中午?一个饭盒而已。”这就是广州城里的一个身家数千万下属企业达17家的私营业主。《南风窗》的老读者也许还记得创刊号上那一篇文章——《投个眼风给巴黎》,说的是几个个体户自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家提起它如沐春风香港有人宣传说伴它如伴虎眠它不用做广告却举世瞩目种种心态,加上政治、经济的原因交织成一部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8.
挨骂 《法制博览》2010,(14):75-75
鸭和鸡恋爱了。鸭对鸡说:“俺爱你。”鸡对鸭说:“俺也爱你。”鸭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鸡说:“不行。”鸭说:“这是为什么呢?”鸡说:“俺妈对俺说过,鸡手鸭脚——做事杂乱无章。咱们成不了的。”狗和鼠恋爱了。狗对鼠说:“俺爱你。”鼠对狗说:“俺也爱你。”狗说:“让俺抱抱你吧。”鼠说:“不行。”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他是发明家,因为他发明和改进了多功能BP机,并拥有香港专营权,他研制生产的“八用镭射传呼机”被誉为“腰间中文字典”;也有人说他是工业家,因为目前香港市场上有数十万部BP机是他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