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世纪的门槛上,静心思索,令人喜者 何,令人忧者谁?想来想去,喜者,莫过于政界、学界、商界、大千世界英才辈出,纵横驰骋,硕果累累;忧者,莫过于此类彼类英才或单骑走麦城,或批量去国走他乡。 人才的头等重要性今人恐怕有高度共识,故而众口一词“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古人说过“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一人就有这等作用,当今七十二行里涌出的岂至千万,怎不叫人喜! 然而,细看这“千万”,有的“涌出”才不久就锐气消钝,创意磨灭;有的甚至负气背井、情寄他国。本来嘛,“花落还开,流水不…  相似文献   

2.
在大理,如果你向当地人打听那对会说一口地道喜洲白族话的洋人夫妇,不用费很大的劲,准会有人告诉你,“不就是住在喜洲的那对‘老外’吗?那男的叫艾磊,他妻子叫苏玮雅。”最近,我在大理又听一些当地人在传说:“他们已经不在喜洲了,已经全家搬到剑川去了。”剑川县是个国定特困县,那里气候冷凉,作物生长缓慢,除了木雕手工业相对发达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民风古朴,信息闭塞,加上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说白语,我这个在外地生长的剑川白族人,每逢回到老家,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而这对“洋人”夫妇却放弃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清末开始,滇西出现了三个著名商帮:腾冲帮,鹤庆帮、喜洲帮。在喜洲帮中,长盛不衰、实力最为雄厚的当首推“永昌祥”,它从1875年创业到至建国初结束,经历三代人,七十余年的努力,发展成一个拥资324亿元(解放初估算其产时折合旧币),附设有茶厂、黄丝厂、猪综厂等企业,在国内外设立70余个商号,职工达3000余人的大商号。“永昌祥”原名“永兴祥”,创史人为清末武库生、喜洲白族人严烈(承园),时间为1875年。当时的“永兴祥”只是小本经营,往返于保山、大理、下关、会理之间经营土布杂货等生意的小商号。1881年前后,12岁的严…  相似文献   

4.
<正>喜洲是一片丰沃的土地,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著名的"喜洲商帮",培养出数不尽的文人志士。千年的历史中,古老的喜洲镇书写了多少传奇,尹龙举就是古镇中的一个传奇。1916年,尹龙举出生于喜洲白族一个殷实人家。父亲尹养初先生曾是著名的喜洲商帮中经营颇佳的一位富商,曾任云南省总商会会长。5岁时,尹龙举就随父母到昆明读书,在昆明读完小学,又上了东陆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5.
余金山 《今日浙江》2014,(11):57-57
正破石村隶属衢州市衢江区西南部的湖南镇,1000多年前祖辈就在这里沿乌溪江繁衍生息,十分兴盛,光进士、举人、贡士、七品以上官员就有百余位。如今的破石村,依旧兴盛,尤其是2010年村规模调整,鲍家山、东仓、东仓口和破石四村合一,42个自然村,2980多人,38.8平方公里,水岸线就有  相似文献   

6.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员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钟本强孟子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叫做闻过则喜。孟子希望统治者能自觉倾听人民的呼声,改正错误的政策,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只能是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当...  相似文献   

8.
秀洲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是上海经济区的黄金腹地,是国务院确定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重点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全区总面积54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近年来,秀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刘仝保 《乡音》2022,(9):49-51
<正>说起北京琉璃厂,不仅在中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就连外国人都会慕名而来,享有“中国博物馆街”之美誉。它因明末清初官员、京外赶考的举人在此逛书肆繁盛而起,被文人学士视为“安身立命之所”与“京都雅游之所”。对其缘起发祥,长期以来民间就有“江西帮”“衡水帮”“老山西屋子”等之说,均为口耳相传。最早提出“衡水人发祥北京琉璃厂”,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把知识分子与人才混为一谈,“知识分子就是人才”似乎天经地义。其实,“知识分子”和“人才”是两个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何谓知识分子?应该说,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就我国而言,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当时的农村文化非常落后,因而一般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就被视为知识分子;解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城市,对干部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一般具有中学文化水平以上的就被视为知识分  相似文献   

11.
清末至民国年间,在洱海之滨的喜洲镇,活跃着一个著名商帮———喜洲商帮。在它的带动下,喜洲工商业十分活跃,出现了由“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核心的商业群体。喜洲因此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业重镇。而在这个商业重镇,最为著名的当属两大商号———永昌祥、锡庆祥,其中,锡庆祥商号的董澄农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民族资本家。这位传奇人物,曾先后任过云南个旧钨锑公司经理、昆明商业银行董事长、昆明煤铁公司、澄和企业公司、云南实业银行、永丰银公司常务董事、云南劝业银行监察、云南省商会第四届会董及第三届云南省商民协会监…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在选才用人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由此而造成一些消极效应,定型和晕轮效应便是其中的两种。本文试就这两种效应的表现、危害,以及防止的途径等,作一初步阐述。 一、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又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在选才用人中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按事先形成的主观框框看人论事。此种定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认识上的僵化,即用静止的观点,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看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将人看死”。《儒林外史》描写范进“进学”之后,想进一步考取举人,他岳父胡屠户嘲笑他不是举人的材料,说他是“不三不四就想寻天鹅屁吃”,这便可以说是由于认识上的僵化  相似文献   

13.
一位乡村警察的追求———记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龙扬派出所所长随振洲□刘军“能让龙扬镇5万多乡亲们过上太平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亳州市公安局龙扬派出所所长随振洲常说的一句话。当了10年乡村警察的随振洲正是按着这句心里话,投身于公安事业的。在他的带领...  相似文献   

14.
“一窝蜂”现象在全国商界普遍存在,咱郑州“表演”得甚之又甚。这种现象众人皆知,可毕竟有人难明其详。 谁在导演着这一出出或喜或悲的“故事”?或喜或悲的社会根源到底何在?专家学者的看法虽不尽一致,但以史为鉴,毕竟向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毕竟是为了再铸明天的辉煌与荣耀。 “一窝蜂”现象各地都有 郑州表现得甚之又甚 咱河南生产的“道口烧鸡”,谁人不知?然而,吃过纯正“道口烧鸡”的,能有几人? 咱河南开封的“天下第一楼”,名扬遐迩。然而,举目可见的“第一楼”,搞得你大惑不解:到底谁是正宗? 为啥“道口烧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陕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可供企业选择的后备人才越来越多,而企业能够获得的人才信息也是多如牛毛。一个招聘广告发布出去,应者云集的场面屡见不鲜。按理说,企业的招聘经理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企业的人才问题已经不再是“找不到人”,而变成“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因为企业的选择再多也不等同于“合适的人”就会更多。  相似文献   

16.
洪崇恩 《文明大观》2001,(10):30-30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这就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的“让泉”。相传此泉“甘如醍醐”,又相传欧阳修喜饮此泉,所以作文赞美。这样,让泉也就渐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海南岛是流放的边地,违逆犯上,读乱纪纲的臣于常被驱逐到这里服刑。如此凶蛮不吉的穷荒之地,人们自然不会把它和富庶休祥,人文鼎盛的文献之邦联系起来。可是,中土的文明就像涨溢的河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润泽到逃荒绝域。到了十三世纪中叶,“淮南布衣”朱元库建立明王朝之后,海南岛的气象便不同往昔了。在“学而优则性”的年代,科学考试从这海外孤岛上选拔了数以百计的进士、举人。终明之世,从这批令内陆人瞠目的进士举人中,涌现了几十名享誉天下的干臣大吏。至此,琼岛的形象便由海外蛮荒变成了“滨海邹鲁之地”。琼人…  相似文献   

18.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於是穷人。”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留一颗好·15N生命的尽头,温暖两岸佛子”之圣严法师。  相似文献   

19.
触摸大陆     
《今日浙江》2009,(24):F0002-F0002,I0001-I0004
舟山,这片被称为“海中洲”的土地,自古就以海上贸易为主。元代《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舟山在州之南,有山如翼.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舟山人世代依海而居,进出以舟为渡,深受水运不便之苦。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3,(17)
“举人村”办“金榜节” 日前,3000多游客冒着细雨来到京西灵水举人村,参加了“金榜”文化节的开幕式。“金榜”文化节上,6名来自上海、四川和门头沟区的高考“状元”在游人和当地村民的簇拥下,胸佩红花进行了坐轿、骑马的夸街活动。灵水村在万余平方米的村前广场上搭起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一个尖顶八角粥棚,游人们在这里免费品尝了举人茶、举人酒和举人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