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市民化身份认同模糊是不争的事实且有多方面体现。安置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软实力不够等都是主要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安置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市民化转换,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万春 《学理论》2014,(7):91-92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场域,但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转身存在着习惯于农村生活方式、非农化就业转换艰难、对身份认同较模糊、市民人格的缺失等问题。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制度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文化因素。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制度文化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延伸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是助推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相比于农民原来生活的农村社区,其内部正在发生着不同以往的变革,最显著的就是熟人社会在失地农民新社区瓦解了.针对这一特殊现象,基层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治理策略的创新来完成对失地农民社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社区生活状态影响着社区的治理状况,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对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低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使得"过渡型社区"在各地区不断上演,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过渡型社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过渡型社区"的居民实现了地域的转移、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变,但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半城镇化":社区意识不足、缺乏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区融入程度,而且使得"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陷入困境。随着社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过渡型社区"存在的治理弊端日益凸显。新的转型时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过渡型社区"治理中的窘境,使其平稳且快速地向成熟城市社区过渡,以实现居民的全面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资源剥夺与能力贫困——失地农民市民化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改革》2007,(6):75-78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整体考虑和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城市化是改变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过程,也是城乡资源的价值发现过程。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城郊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未能实现资源替代,由于资源剥夺导致的能力贫困是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的根本障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固然能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必须着眼于资源转换和能力赋予。  相似文献   

7.
张松 《学理论》2013,(12):79-80
农村居民市民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对江苏省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从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认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吸纳农民就地上岗、加强农村文化保护等促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二元社会制度障碍、身份认同障碍、职业转换障碍、文化适应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身份转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失地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的心理适应;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底蕴和生存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楠 《理论探讨》2012,(1):155-158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失房、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需要一定的理念作为理论支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在理念上存在偏差,在实践层面上法制建设滞后,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为此,必须科学设计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的原则,确立正确的救助服务理念,健全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基金的监管机制,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修改完善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可以说是农民市民化或融入城市的历史,同时也是企业自我反省、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担当逐渐增加的历史。通过梳理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状况,中国企业应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担当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员工素质和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搞好自身的发展,从而有能力担当起农民工市民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的推进,现代城市开始兴起并成为社会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在城市化扩张和乡村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概念经历了滕氏理想社区、传统村落社区、现代农村社区三次重大演变,农村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因被引入城市经受城市文明的洗礼而具有了农业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自治社区化等一系列现代特征.从而构成了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非体制性因素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阻碍凸显,社区成为农民工超越户籍等制度壁垒融入城市的前提和基础。但已有文献尚未摆脱"制度决定论"的宏观研究,较少触及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中观实践层面。本文通过对杭州市722位农民工社区融入现状的实证调研,从农民工和社区居民的双向维度考察了两大群体的群际关系,分析了当前农民工与城市社区的互动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农民工经济融入能力的提升和城市认同感的增强,社区排斥现象进一步凸显,整体社区融入状况不容乐观。分析表明,当前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除了求助于政府主导和制度引导外,还有赖于从社区支持的角度去寻求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4.
顾振华 《学理论》2011,(1):84-85
各地政府一直未能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出现了农民集体暴力抗拒征地的现象。失地农民主要面临无法融入城市生活,无法找到合适工作,无法得到长期保障的严峻问题。土地产权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政府责任缺失是引起征地矛盾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推进农业用地创新制度,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全面社会保障机制和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培养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三个途径来解决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梁晨 《青年研究》2012,(5):86-93,96
在中国当下环境中,城市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必将带来人口的市民化过程。除了包括制度身份的改变,市民化还包括适应城市一整套的生活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完成制度层面市民化的人,即已经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试图讨论他们在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市民化程度。本文假设,即使完成了身份、居住地的转变,农民的市民化仍然是个漫长的过程,户籍的转变并不能直接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对河南省郸城县6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狭窄、身份认同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增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力,应从多方面努力,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失地农民的交往认知,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领域;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由于城镇化中主体关系失衡、治理结构失调、治理方式失效及人与自然关系失和等原因,当前农民市民化陷入了经济、政治、社会、人际和生态等多重维稳风险之中。有效化解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构建政府引导的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创新户籍和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培育城乡一体融合的认同文化,统筹运作绿色治理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不能基本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 ,就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在当前可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市民化三种途径实现。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 ,造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必须转变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居民素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多,涉及的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如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有效参与社区治理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作必须认真破解的重大课题。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现状从实践层面看,由于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体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干预方法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克服已有研究中的"行动困境",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2013-2014年天津市J社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社会学干预实践,对流动儿童群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的干预程序、干预主题、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总结,并形成了社会学干预方法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中运用的四个策略,即开放性、事件性、阶段性和多元性策略。这四条策略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干预过程,并具有在基层社会治理等实践层面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