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3)
网络语言"暖男"一词近年来迅速走红,所谓"暖男"需要具备细致体贴、温暖阳光这些性格特质,颠覆了大众刻板印象中传统的男性形象。这一新的男性形象符号的出现,既源于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熏陶,又伴随着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大众媒介对社会性别的重新建构,整个社会对男性的气质诉求开始有了全新的定义。"暖男"形象受追捧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性别气质绝对化的二元对立,对推进女性主义崇尚的男女平等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里,后现代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与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新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研究消除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紧密,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代社会思潮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成长;同时,又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和艾滋病的女性化趋势,必须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到艾滋病防治领域中。决策者在公共政策的制订及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实施中,需要对女性给予权力并保障权利。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政策的支持及法律的保障,女性才有可能逐渐摆脱艾滋病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民众的精神面貌,作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学界所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稳住社会思潮的方向盘,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社会思潮取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对于社会思潮导向和社会思潮取向的认识,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加大对二者的理论阐释力度,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弥合,实现社会思潮导向与社会思潮取向的双向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新特点。通过对这些新特点及其原因的研究,能够及时提出相应措施积极控制和引导社会思潮,即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科学"三观"的树立,又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发生和传播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研究非主流社会思潮存在的必然性,深入分析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进而揭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方法,对于当前社会思潮泛起并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发现土地在分包的过程和结果中,还存在着许多男女不平等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和政策缺少性别视角,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条款过于笼统,法律救济渠道不畅,并且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为此,建议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全员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石瑞红 《学理论》2015,(2):249-251
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社会思潮的多元性、多变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混乱,增加了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性;社会思潮的阶级性、目的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的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媒体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认同度,从而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思潮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介入,迎合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的心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转移。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改变高等教育中隐形性别不平等现象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可以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校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性别意识的养成、高校建设重视性别因素的学校文化的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社会工作在普及社会性别视角、维护女性权益、推动平权运动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和借鉴,是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整理,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史、服务模式进行梳理,结合当前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经验,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特点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国内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吴新宇  陈天翔  赵东宇 《学理论》2013,(19):133-136
社会性别是伴随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指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的一整套有关男人该怎样行为和女人该怎样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朝鲜族务工女性在跨国人口流动中存在家庭分工和角色重大变化,随之带来家庭地位的上升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与错位,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进退维谷"。从跨国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制度、社会历史文化建构和男权制意识形态分析朝鲜族务工女性的"再社会化"过程,并为我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和人口流动中女性权益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切社会思潮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构成社会思潮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系统。研究社会思潮,需要重点探析社会思潮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其发展与消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霞 《理论探索》2013,(5):48-51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性别的社会建构出发,通过性别隐喻,将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人对自然的压制相等同,并将西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视为从"男权"出发对自然女性的一种侵犯。生态女性主义者要求重新审视社会性别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女性的视角批判现代西方机械自然观,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生态困境,倡导有机论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有机论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观的适度回归,其核心就是要恢复自然自身的价值,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控制"转向"敬畏"。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2)
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与社会性别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的影响下在就业机会、就业要求、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本文认为这些困扰和传统的就业观念、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等不可分割,应该通过科学制定就业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等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8.
有效应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与挑战,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波谲云诡,异常活跃,尤其是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可谓暗潮汹涌,纷至沓来。拨开迷雾会发现,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所玩弄的伎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其中,以"偷梁换柱""釜底抽薪""画蛇添足""鱼目混珠"四大伎俩最为惯用。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矢志不渝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惯用伎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子 《学理论》2011,(12):225-227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适应力和辨别力。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