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战争罪的国内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有学 《现代法学》2007,29(2):186-192
战争罪是在战争或者武装冲突中发生的违反战争法规、严重侵犯人权的罪行。战争罪主要是国际法上的罪行,但国内法院也承担着追究战争罪罪犯刑事责任的重要任务。将我国缔结的国际公约里规定的战争罪转化为国内刑法上的犯罪,是我国作为缔约国应当履行的条约义务。但我国《刑法》只有第446条和第448条规定的两个犯罪才基本符合国际法对于战争罪的定义。我国《刑法》应当专章设立“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罪”,使其包括战争罪等核心罪行,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刑事管辖权,有效地避免我国公民受到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以便享受《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补充管辖原则提供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现行国际法并没有对武力攻击民航飞机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责任有直接的规定。武力攻击民航飞机主要包括政府武装和反政府武装武力攻击民航飞机两种情形。反政府武装武力攻击民航飞机构成国际恐怖主义罪行。政府武装战时武力攻击民航飞机构成国家及相关个人的共同战争罪行;政府武装平时故意武力攻击民航飞机构成非法使用武力行为,应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由安理会及时定性并予以惩治。国际社会应促进防止和惩治武力攻击民航飞机的国际罪行的国际立法,扩展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加强对武力攻击民航飞机的国际恐怖主义罪行和战争罪行的惩治。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事件,从国际法上来看,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侵略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反对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否认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践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侵略战争是指一国为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而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27年国际联盟第八届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侵略战争的决议》,宣布侵略战争是一种国际罪行.1928年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也确定了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4.
7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催生了纽伦堡与东京国际审判。取缔战争是这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重要使命;用法律来清算国际罪行,在人类历史上则是第一次。国家是否具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侵略行为是否应受到法律的惩治?这在科技先进且摧毁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其实是关乎人类文明能否继续存在的关键问题。东京国际法庭经过审理,最后郑重宣布:侵略战争属于国际罪行;惩治侵略行为已成为一条国际法准则。东京审判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它是中国、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行为仅在程序上属于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而在内容上不能违法相关国际法。日本作为侵略战争的发动国而承担限制交战权的国际责任,乃是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强行法的共同要求,日方擅自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日本限制集体自卫权,乃是以限制主权的方式承担其所犯下的战争罪行的国家责任的合理方式。日方意欲通过某种国内法上的运作摆脱其所承担的国家责任,不仅再次违反了国际法,而且必须为此承担更为严重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战争给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内政外交等方面的考量,政府放弃了对日的战争索赔。然而侵略者的种种罪行给受害者的心灵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更是对受害者基本权利的无情践踏,需要侵略者直面事实,并承担责任。为了正义与和平,许多战争受害者踏上了对日民间索赔之路。由于侵害事实的发生已过了半个多世纪,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各种意见也不可胜数。笔者谨从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出发,来简要分析这一问题。一、对日民间索赔的国际法理论依据。根据国际法理论,国家责任的承担有两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7.
从《战争与和平法》看“和平崛起”的国际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争与和平法》中的国际法原理《战争与和平法》(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伟大学者胡果·格老秀斯的最著名、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整个国际法学的奠基之作。因而,对该书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是深入研究国际法问题的起点。(一)《战争与和平法》的结构体系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讨论战争的含义,该卷分为四章,各章分别阐述了战争与法律、正义战争、公战与私战以及主权等基本问题。这实质上是在解释什么是战争法,〔1〕因而该卷构成国际法的导论。〔2〕第二卷讨论战争的原因,该卷分为二十六章,所占…  相似文献   

8.
<正> 赵理海著《国际法基本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204页,2.70元. 《国际法基本理论》(以下简称《理论》)一书是我国最新的一部国际法理论专著,也是作者在多年国际法学研究中遇到的难度最大、花费时间最长、涉及争论问题最多的一个课题.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得到我国国际法学界的同行的热烈欢迎.《理论》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法学体系具有重要价值.该书由七章和两个附录构成,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董国旺 《法制与社会》2010,(26):231-232
本文从新时期军队院校初级指挥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对《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提出通过教学强化学员的国际法基本理念,是军校《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求。这些基本理念包括国家主权理念、国际法治理念、国际人权理念、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合作理念以及战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并有效发挥作用之前 ,巴勒莫公约将是国际社会最为重要的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公约之一 ,也是目前我国打击腐败犯罪 ,阻截“三外潮”所能利用的最有力国际法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国际犯罪的范围包括战争罪、侵略罪、危害人类罪等31种犯罪。在对这些国际犯罪进行类分时,根本立足点是国际犯罪,即以国际犯罪的自身特性为视角。由于国际犯罪是一定的主体所实施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依据国际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在划分国际犯罪的基本类型时,可以采取如下几项标准:一是国际刑法的"两重性";二是国际犯罪的主体;三是国际犯罪的行为特征;四是国际犯罪侵害的法益。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治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国际法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这场战争对国际法基础的冲击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非法使用武力问题 ,探讨在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国际人道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加强国际法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刑法中确认和体现国际刑法规范是缔约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有效打击国际犯罪的需要。国际刑法公约中有关国际犯罪的实体法规定、程序和证据规则的规定、刑事合作的规定、预防性措施的规定等,应当成为国内立法体现国际刑法规范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国内立法确认和体现国际刑法公约的主要途径有制定单行刑事法律、修改补充现有法律条款、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tional Crimes Tribunal in Bangladesh was re-established in 2010 in order to hold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1971 War accountable for international crimes; namely, war crimes,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genocide. The Trial has already begum to operate and has been dealing with various challenges. The basis of the trial proceedings is the International Crimes (Tribunal) Act 1973. The Parliament of Bangladesh enacted the Act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shortly after the War.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key legal issues that arise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1973 Act, and will provide a reflection on trial proceedings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law. It concludes that any initiatives to address the impunity of perpetrators and offer redress to the victims of gross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should be applauded, while any trial proceedings that do not follow appropriate standards for a fair trial and offer the right of due process should be deprecated.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国际人权法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刑法也进入复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则,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刑罚制度设计到刑罚的执行,并努力在保护被害人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透过国际人权法推动国际刑法发展的帷幔,不难发现其背后"人权"和"主权"之间的紧张博弈:为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引领着国际刑法试图突破国家领土的藩篱进而穿透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国家则奋力祭起"主权"大旗并诉诸"司法独立"的坚固盾牌,抵御某些外部政治实体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其内政、侵蚀其"司法独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伊拉克战争的法律依据及其引起的法律后果 ,探讨国际法在这场战争中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 :美英对伊动武没有合法的依据 ,它引起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不能因为这场战争而否认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作用 ,而是应进一步加强该原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科索沃国际维持和平行动与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侵略战争。北约组织领导人与部队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战争法,构成战争罪。科索沃战争与科索沃国际维护和平行动均不是集体安全制度的具体实施,相反,这些行动侵蚀了《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制度,对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潘德勇 《北方法学》2012,6(1):125-133
条约法公约首次在国际法上规定了强行法概念。国际法学者以强行法、对一切义务、国际罪行等的出现为根据,提出了位阶理论,主张国际法规范已经产生类似于国内法的"规范等级"。在实践中,位阶理论在确定国际法等级以及效力层次上的作用也极为有限。国际法院的判决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指明某些义务具有基础性,而并不能证明强行法规范具有高于一般规范的效力。尽管如此,位阶理论的提出仍使特定国际法规范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超出"同意",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条约义务与国际社会根本义务相冲突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冷战后俄罗斯学界对国际刑法研究不重视,目前《刑法典》中仅存有关普遍管辖权和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刑法典总则对缺席判决下普遍管辖权的适用、指挥责任和排除违法性理由的判断标准规定模糊,而分则的犯罪体系过于粗略和封闭,没有规定反人类罪和非武装冲突中对战争手段和方法的使用等,需要根据"日内瓦公约"和"海牙议定书"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面临的冲击与命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祖雪 《法律科学》2004,22(3):98-106
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国际法危机,是现行国际法与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这场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本质并对国际法权威造成重大冲击,但同时也为革新现行国际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孕育着国际法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