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自从拍了《白毛女》以后,她就生活在了"名利"中。但她把"名利"变成了"还艺于民",为观众塑造出了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银幕角色。到了晚年,她又把"名利"变成了"奉献",诠释了她心中"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点燃繁星"的银发之情。她就是被誉为"身在名利中,心在名利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白毛女"田华田华在回忆1950年拍摄电影《白毛女》的情景时说:"我自身的经历和气质令导演看到我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2.
彭厚文 《党史博览》2012,(11):14-19
所谓"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文革"时期,由于江青的插手,文艺领域成为"左"倾思想泛滥的重灾区。1966年2月,江青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左"倾文艺理论。这套文艺理论成为"文革"时期开展"文艺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随着"革命样板戏"的出笼,这套文艺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影响和支配了几乎整个"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一特定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左"倾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3.
"镜花水月"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比喻表达式凝固为"镜像""水月"两词,后来两词结合在一起形成"镜像水月"这一雏形。受中土文化的影响,佛教借用中土词汇"镜花",使"镜花"在语义上沾染了佛教文化色彩。在中土固有文化的影响下,"镜花"最终替换了"镜像",形成了"镜花水月"这一常用成语。后来,"镜花水月"还产生了两个不同于佛教文化的意义,体现了佛教词汇本土化发展趋势:佛教文化色彩淡化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4.
杨荣 《求实》2016,(10):15-21
"道德"与"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得到和解,关键在于对"道德"与"历史"作出合乎马克思的解释。即将"道德"解释为"解放的道德"、"历史"解释为"发展社会学"与"解放辩证法"的"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与"历史"得到和解与统一。既避免了将"道德"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幻相",也避免了将"历史"理解为"经济的决定论"。同时,在二者统一与互释的基础上,既彰显了"解放道德"的现实可能性,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阐释了"双百"方针的内涵、"鸣"和"放"的度、"双百"方针的方向。他指导了遗传学领域的自由辩论,制定出了贯彻"双百"方针的五条,并且在执行出现曲折时依然高举"双百"方针的大旗,为促成当时在文艺、学术方面出现了可喜局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61年初,党中央相继颁发了"农业六十条"、"工业六十条"。教育界也出台了"高教六十条",条例强调"知识分子工农化",主张"工农兵上讲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阵地的局面不能再存在下去了"。这个文件在高等院校传达以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湖南农学院以周汝沆、胡  相似文献   

7.
张全林 《奋斗》2020,(8):80-80
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它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绿色跨越",也刻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情缘"。在"两山论"的发源地,从2005年到2017年。  相似文献   

8.
<正>"一没设宴、二没送礼,超额完成了公司年初下达的指标。"已经网购了火车票准备回老家过春节的药商张如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与辽宁几家医院签下药品订单的情节,满脸笑容。在采访中,张如海张口闭口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风气变了"。在辽宁,党风政风的改进,带来了社风民风的悄然变化。而这种"变"不只在医疗行业,社会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风气都在"变"。这种"变"与辽宁狠抓落实中央纪委各项工作部署和中央纪委"三转"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20余省份密集启动了2016年公务员"省考"的招录工作,在"国考"禁止在职公务员报考的背景下,多省份今年的公务员招录,也仅向"体制外"开放。如此做法,表面上看似束缚了公务员成长发展的平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招录模式更能盘活人才资源。众所周知,在公务员考试没有限定为"体制外"时,存在一种"考霸"现象。有些公务员在进入"体制"后,并不安心工作,而是不断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争取考入更好的工作单位。这样,不仅分散了工作精力,还挤占了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在这场反腐败的运动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词语即"打虎"。"老虎",是当时官方对贪污腐化行为较严重者的统称。在西南地区,这场"打虎"行动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到处是森林,到处有老虎"新中国成立初,各地发生了不少贪污  相似文献   

11.
全景中国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多次阐述了"中国梦"。既明确了"中国梦"的目标,又展现了激动人心的美好前景;同时,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外部环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有了切合实际的定位;尤其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内部条件,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明确了要求。"中国梦"已经全景式、整体性、立体性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12.
在朝鲜战争的日日夜夜,中央决策层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朝鲜的天空。面对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中、苏、朝三国空军联合作战,在中南海的指挥和关怀下,粉碎了美空军的"绞杀战"、"饱和轰炸"等肆无忌惮的强盗行径,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创造了一大批空战世界之最,涌现了一大批空战英雄。志愿军空军"出手就胜"、"一鸣惊人",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泽县在全县组织开展"晒被子·比孝心"志愿服务活动,让孝老敬老的"家中事"变成了"天下事",从文明实践的"小切口"体现出关爱服务的"大情怀"。该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家庭的广泛认同和真心拥护,受到了广大留守老人的一致点赞,有效推动在更广范围内形成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尚。"晒比"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劳动"和"制作"是以"沉思"为起点的,它们在"沉思"指引下创造了属人的世界,人和人在"沉思"中建立关系,在"劳动和制作"中把关系融入了被创造物中,这个世界就被创造成了以物为中介,反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世界。行动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从一开始就把人与人的关系放置在实践中,以复数性的形式通过"公共领域"改造世界,认识真理。实现思维和行动的倒转,可以改变"沉思"的极端化倾向,使人类更关注生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少林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了儒家思想的"仁爱"、刚健等观念;二是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等观念;三是吸收了禅宗的"顿悟"等观念。但是,"少林文化"不仅仅以其兼容并包的方式传承着中原文化,同时又创新了中原文化,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少林文化"大产业链,这也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这既体现了"少林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面,也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晓冬 《支部生活》2015,(3):21-22
"党员积分制"实施后,不甘愿做"落后分子"的党员们,积极行动起来,目的就是为了"争高分,保及格"。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玉溪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和推行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近日,记者走进了玉溪市,了解"党员积分制"管理这一新举措。带头作用更明显汽车沿着弯曲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哀牢山腹地穿梭了半天后,我们来到了"党员积分制"的起源地——新平县平甸乡桃孔村委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广东省蕉岭县在"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在镇级层面,实施了"一办一中心"改革,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村级层面,以"协商议事会"改革为抓手,创新"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初步实现了农村社区治理由"政府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学说在颠覆神学专断的同时,以自然理性的恒定性诠释了"天赋人权"的先在性和普遍性.以质疑"天赋人权"为起点,休谟通过厘定"理性"的功能范围,将人的权利性要求归结为非"理性"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实战,在经验主义的哲学视阈内论证了"权利"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性.继续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以"权利法定"为核心理念,在彻底否定先验"道德基础"的前提下,边沁对"天赋人权"说进行了集中的功利主义批判.密尔在补充和修正边沁功利主义原理的同时,以讨论"正义"为先导,对"权利"问题进行了自由主义的诠释,从而为功利主义的权利学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名词解释冰书挑战"冰书挑战"最先在Facebook上流行起来:要求被挑战的人迅速列出影响自己最大的10本书,然后挑战10人,被挑战的人回答后再挑战10人,并且告知原挑战者。目前,"冰书挑战"在中国的热度正在发酵中。"冰书"火了蔓延全球的"冰桶挑战"刚刚退烧,又有一拨新的"挑战"来到了!近日,在国外社交账号"脸书"(Facebook)上,全球爱书人在网上发起了"冰书挑战",且逐渐在国内微博平台上传播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发出的最强音。"新时代"发生在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发生在改革进入新阶段之时;"新时代"有了自己的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这个"新时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