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工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大规模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与通过市场和一体化企业内部交易相比,私有化后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更偏好组建金融工业集团进行交易.在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下,资产专用性是组织选择最重要的变量,但是在转轨条件下,各种组织内部治理机制自身的状态变量更为重要,而后者正是由经济转轨内生决定的.结论是:组建金融工业集团是企业对转轨制度环境的理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商品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经济资源的流向、企业的行为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在逐步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价格改革也是如此.一改过去完全的计划价格体制,实现了当前市场定价为主、国家计划定价为辅的新格局.日本的价格体制在1949—1954年成功地实现了由统制价格向市场价格的转换且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日本价格体制转轨成功的原因何在?我们试图通过对日本此一时期历史的回顾,得出价格体制转轨方面的一些规律,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不同国家经济转轨方式的战略选择 各转轨国家实行何种转轨战略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包括转轨的起点以及宏观经济条件。 实行激进式改革战略的国家,大都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他们一开始并不想采用激进的转轨方式,而往往是在多次采取措施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时,被迫一次性放开价格。或者是在国内市场极不均衡、赤字庞大,通货膨胀失控,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完全崩溃的条件下,通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激进式转轨有深刻的"政府诉求"背景.政府是转轨的决策人和制度供给者,政府的行为动机和目标决定转轨的方式、途径.本文从"政府诉求"视角观察俄罗斯转轨,发现其转轨之初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有其客观必然性."政府诉求"可以用来分析其他重大社会决策.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工业的研究表明,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俄罗斯转轨危机中,能源工业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并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对经济转轨前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回顾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式开采是制约苏联油气开发后劲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要给予充分客观的认识.本文从设计采收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论述了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能源工业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加强.深入分析了俄罗斯能源工业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的原因.本文指出,经济转轨中俄罗斯能源工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资本市场发展及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转轨以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其中,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从俄罗斯股票指数建立至今,其回报率已经超过了11倍,那么,是什么因素在推动俄股市的增长.本文把俄罗斯的股票市场分成两个阶段,以1999年为界,考察在此前后俄罗斯股票市场的变化,并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CAPM模型对俄罗斯的股票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俄罗斯资本市场风险变化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点.本文通过选取总体指标、外资部分、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等四大类指标数据,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立,得出时间序列的绩效指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定性分析,从而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以来的绩效做一个纵向评价.并对俄罗斯外贸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2.向市场经济转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无疑直接导源于旧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在此框架中所作的有限市场取向改革的失败。但是,如同任何一种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还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和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众以及政府认识上的根本性变化。倘若我们对东欧社会内部进行较贴近的考察,就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向市场经济转轨实际上是东欧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一个文化解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十多年来,有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仔细研究,著述甚丰.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多从经济理论、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等角度去分析俄罗斯激进经济转轨失败的原因,而很少有学者去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本文将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