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6,32(2):105-116
滇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沿途保留了比其他川滇古道更多的遗迹和文物,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滇僰古道和公元前2世纪横贯云南东西的铜鼓分布线路的衔接,证明了滇僰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中国沟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的一条主干道。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汉魏晋以来的墓和碑刻、唐袁滋的出行路线、西南官话的渗透,证明滇僰古道一直繁荣到近代。  相似文献   

2.
茶道行     
在滇西北,有条“茶马古道”,是当年马帮长年累月为百姓运送茶叶和生活必需品的高原山道。而今,在福建建瓯(古称建州),也有一条被当地百姓称作“绿色茶道”。每到采茶和制茶季节,这条茶道上来来往往跑的大多是运茶的车辆,仿佛连宽敞的水泥公路上都留下驱之不散的浓浓茶香。  相似文献   

3.
一是关于对茶马古道定义的商榷。个人认为,茶马古道起源于人类早期交往的自然通道,最早的雏形应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亦称“蜀身毒道”)。特指唐代以来,中国滇川藏等广大西南地区,为促进边疆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伴随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流通、以茶易马贸易的兴起,以及马帮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之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长久以来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相似文献   

5.
据古代文献记载,百越民族分布在会稽(绍兴)到交趾(在越南境内)的地段上.百越民族后来不断向中国西南、东南亚以及印度迁移,其活动线路形成百越古道或百越走廊.百越走廊是人类迁移线路喜马拉雅山南路的主要段落.滇桂道、步头道、银生道、博南古道是百越走廊的主要段落或支线,研究这些古道对解释亚洲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有重要意义.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百越走廊的几条主要古道得以激活复兴.尤其是滇桂古道上买马活动的兴起,形成了以横山寨为集散重地,以右江古道网络和左江古道网络为主干道的买马古道网络,使得整个百越走廊进入繁荣期,为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道的开发和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考察北方丝绸之路上chaj的读音在各种语言和方言中的分布,并在由此绘制出的同言线中,显示以cha为读音特征的中国西南茶马古道以北,还存在一条以chaj读音为特征的茶路。该茶路横贯欧亚大陆,主要在昆仑山以北向东西方向延伸,向西一直延伸到中亚、欧洲和非洲,向东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北方茶路以马、骆驼为主要运茶工具,可以称为北方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7.
论茶马古道的起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4,30(4):44-50
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 ,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盐运古道和马帮古道 ,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最初的古道是因古人类的移动路线而产生 ,之后则是因民族的迁徙而沿袭。距今 1 90 0年前西南地区有了盐运古道 ,唐代形成了滇藏茶马古道。与其他古道相比较 ,茶马古道生命力更强 ,网络分布更细、路况更艰难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廊道是国际遗产保护界内专门针对大尺度、跨区域、综合性线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与新方法。面对滇藏茶马古道屡遭破坏的严重事实,构建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战略将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的遗产单体纳入区域性整体保护体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以遗产廊道理论为基础,文化遗产廊道在概念、内涵及建构模式方面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须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以滇藏茶马古道为对象而进行的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实践,以期为我国类似于茶马古道的线状遗产保护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群山莽苍,雪岭连绵,大江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丛林草莽之中,唐宋以来,就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滇藏茶马古道。它同中国古代海上之  相似文献   

10.
盐运古道是必要的生存古道,但不是远征古道;丝绸之路是远征古道,但不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吐蕃、回鹘等民族恃茶行为的兴起和扩散,产茶区和耗茶区远距离的分离,导致了茶马古道在唐代的兴起。茶马古道彻底消除了欧亚连接地带经常受阻的状态,并进一步使盐运古道、丝绸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既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又是远征古道,这使得茶马古道能够最终取代盐运古道和丝绸之路,成为欧亚大陆的连接命脉。三种古道类型的更迭关系,为研究古道类型学提供了窗口。  相似文献   

11.
如今,云南各地都在讲茶,讲“茶道”,讲“茶文化”。再后来,令人遐想的“茶马古道”也作为一种魅力文化现象被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娴子 《今日民族》2013,(1):32-3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植茶、用茶、贸茶的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这里的六大古茶山是中国历史名茶——普洱茶的发祥地、原产地,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清朝普洱贡茶的采制、采办中心,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攸乐古茶山攸乐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东西长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鹤庆县金翅鹤白族村成为国家在云南实施的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试点之一。这个被时间风沙掩埋多年的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1,(12):47-47
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的滇红名茶的故乡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5个乡镇,42万多人,面积3335平方公里。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邦。凤庆是世界著名的“滇红”名茶发源地,种茶制茶历史已延绵数百年。1939年,冯绍裘先生到凤庆研制红茶,始创“滇红”。现“滇红”、“滇绿”60多个品种,一直以型美、香高、味醇的品质而远销海内外,有“凤牌滇红茶、中华第一家”之美誉。现拥有17万亩茶叶基地,茶叶产业已成为凤庆县财政收入的支柱、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凤庆是水电之乡,早在9…  相似文献   

15.
云水谣古道     
“云水谣古道”,恐怕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古道名字了。它在南靖县长教乡官良村。 这条古道,原本不叫云水谣,而是叫古幽道,古道始自何方,止于何处,谁也说不清。而“云水谣古道”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大约10公里长,是长教乡开基祖简德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9年)修建的。当时沿溪只建2公里,后来慢慢向前后伸延,与外界古道相衔接,是南靖境内通往府地乃至进京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条大河波浪宽……电影《上甘岭》插曲久唱不衰。这首歌是怎样创作的?为何选择郭兰英首唱?我国当代影响最大的歌词作家乔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中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其中有许多“谜底”属首次披露。是卜素大河》还是《我的挂国》?乔羽说,(我的祖国)的歌名是曲作者刘炽给起的。他自己作闻词从来不起名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等,都是歌词中成第一句。给(上甘岭)写的此歌第一句是“一条大河波浪宽”,所以也就依照司拨叫(一条大河)。可刘炽作完曲后认为叫《我的祖国)更…  相似文献   

17.
一若 《今日民族》2012,(7):32-33
坐落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独克宗古城,藏语意为“月光城”。古城街市依山而建,外形不方不圆,是按照藏传佛教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据史料记载,独克宗古城最早始于唐朝年问吐蕃人修筑的城堡,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木氏土司在此建筑“月光寨”,与奶子河畔的“日光城”遥相呼应。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茶马古道重镇,也是今天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8.
白英 《今日民族》2016,(1):40-43
正太行井陉古道上车辙深深的印痕;碛口黄河古道上纤夫粗犷的号子;塞外西口古道上泪眼望哥哥的妹妹;后柳汉江古道边桐油飘荡的香味;川陕茶马古道上渐行渐远的蹄声……条条古道宛若流动的诗、写意的画,它们亲历了沧海桑田的漫长变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双脚将它们一一串联,追寻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7,(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致贺信》中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  相似文献   

20.
庄王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有关庄从楚都江陵──云南(滇)的西征路线,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博引《诗经》、《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综括前人研究之所长,再结合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明确地阐明笔者观点,即庄西征的路线,乃应从江陵循长江而上,经涪陵逆延水(乌江)至黔中郡(今四川东南、黔东北、黔东一带)而抵滇(云南)。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楚国的历史及势力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