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当前检委会工作实践中,专职委员制度存在着职责定位不明确、履职保障不到位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专职委员应有作用的发挥.为更好地规范和保障专职委员的职能履行,切实提高检察委员会的议事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对专职委员的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加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产生的,受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的委托,专门从事检委会工作,并向检察长和检委会负责的检委会委员。当前专职委员制度已在各地检察机关得以推行并逐渐显现出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专职委员选任标准不明确、工作不专、职责不清、地位尴尬、履职保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影  相似文献   

3.
邵江涛  陈晓娣 《法制与社会》2010,(27):213-213,220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制度是是中国检察制度发展中的一大特色。作为检察工作改革的新生事物,就目前状况而言,其相关配套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各基层检察院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统一规范的做法。为达到设置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专职委员的初衷,保障基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职能的充分履行,检委会专职委员制度在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拟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基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工作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职委员制度作为检察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检委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无论从法律规定,操作方法还是机制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成熟和漏洞。文章中笔者将从专职委员制度的法律基础、设立必要性和改革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从而希望使专职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检委会不断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天津市委加大干部选任力度,启动了在检察院、法院系统设立检委会专职委员、审委会专职委员职位的工作程序,我市检法系统第一批十一位专职委员走上职责岗位。由于该项工作在我市既前无师承又现无定制,且在全国范围内亦无对专职委员工作职责的统一标准和规定,专职委员如何准确把握定位,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坚决不辱使命、努力做好这项全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制度运行以来,对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专职委员一直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确认,职务行政色彩浓厚,存在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后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的要求不符,职能定位不明确,基层检察院专职委员职责“不专”等问题。建议修改有关法律规定,将专职委员明确为法律职务,依法定程序任免;厘清职能,聚焦检察委员会工作主业,适量分管其他检察工作;重视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推动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岗位设置运行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检察委员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上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是我国的首创,也是我国人民检察制度的一个特色。检察委员会设置专职委员制度,又是中国检察委员会制度发展中的特色,也是检察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以下简称专职委员)队伍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通知》提出设立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到2008年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关于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责的规定一直是空白。因此,各地检察机关实施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制度也不尽相同。笔者拟根据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法律定位及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检察业务工作需要提出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及权力,以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作用,促进检察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检委会改革的一项措施,不少地方基层检察院相继配备了一批检委会专职委员。除具有检委会委员一般的议事功能外,检委会专职委员还具有哪些特殊功能,如何发挥作用,相关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做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检委会专职委员应当或者能够具备以下职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这是党代会首次把“设立专职人大常委会委员”写入主题报告。目前。在我国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委员中,专职委员的比例普遍较低。从人大工作的实践来看。兼职委员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利于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晓曦 《中国司法》2011,(12):84-86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国际背景 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国际惯例。“在发达国家中,非全日制用工占就业总量的比例已经超过20%,荷兰的非全日制用工比例超过37%,在非全日制就业的用工人员中,女性所占得比例又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2.
林维业 《政法学刊》2000,17(1):92-94
本文作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学习方面、交往方面和经济生活方面,对普通公安大专与成人公安大专学生的现状进行了比较,为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更加有的放矢地搞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颜武 《检察风云》2014,(22):50-52
英国议员的“贪小”,是出了名的。近日,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玛丽亚便因被指超额领取了议员可申领的住房补贴,并在接受调查期间采取不合作态度,被迫辞职,丢官失爵。然而,民众并不就此“罢休”,要求警方立即介入有关玛丽亚“嫌疑欺诈和贪污腐败”的刑事调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监狱工作人员分类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在监狱工作人员分类配置上存在管理体制上的误区,监狱干警身兼数职,第一线警力严重缺乏,导致无法有效地开展监狱工作。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监狱工作人员组成合理,分工细密,不仅有利于实现监狱的教育和改造职能,而且更能体现出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作者认为,我国的监狱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狱管理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行职位分类与专业分类的双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1,18(2):8-11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罪”的罪名。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境外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全国受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影响最早和最严重的地区,鉴于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必须完善对该犯罪行为的立法,加强打击的准确性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论单位成员承担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单位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立法表现97年刑法对单位成员(指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有种类多样的规定 ,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 ,单位成员承担与自然人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这主要存在于单位与自然人均可构成的犯罪中 ,不仅单位受罚金处罚 ,而且单位成员因单位犯罪所受的刑罚处罚(包括刑罚种类、幅度)与自然人犯该罪所受之刑是完全相同的 ,这通常称为单位成员与自然人同罚。例如刑法第201条的偷税罪 ,自然人犯该罪最高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对自然人并处偷税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